民族地区资源型区域经济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以新疆地区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疆论文,区域经济论文,为例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民族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4)011-0169-04 资源型地区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因自然资源的利用而繁荣,资源性产业在城市GDP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可以说资源的储量直接影响到地区和企业的兴衰。近年来,新疆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棉花加工、煤电、石油、煤化工、风力发电等综合开发产业,形成了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初步具备了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地区经济增长迅速。但我们在看到新兴资源型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可喜现象的同时,也不应忽略资源不可再生的本性,为了避免出现老工业城市资源衰竭的潜在威胁,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和地区发展的方向,需要通过培育和发展持续替代产业,降低资源型经济在整个区域经济中的比例,从单一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向复合型的多元经济转变,推动经济社会以及地区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新型资源型区域经济。 一、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内涵 (一)资源型区域经济概念辨析 由于本论文所研究的对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带有一定的少数民族地方特色,是一个包含边境贸易口岸并拥有外向型经济的资源型行政区域,因此只能称为资源型地区。根据Corden和Neary(1982)[1]将经济体系分为可贸易的能源部门、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与不可贸易的服务业部门的相关理论的延伸,我们可以假定工业内部只有资源部门与制造业部门。“资源型区域经济”是与“制造型区域经济”相对应的,表示一个区域资源的形态,“资源型区域经济”同时又是从“资源型城市”这一概念中扩展而来。[2]“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区域经济”都是指依托资源要素的天然禀赋,以资源开采、开发和相关产业为主导产业,并在一段时期内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支持整个城市或区域经济发展的。二者的最大共同点是资源关乎其兴衰存亡;而二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资源型区域经济比资源型城市的研究范围更大,意义更广,二者区别的前提是经济体制的不同,“资源型区域经济”更能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的特殊性,更便于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型区域经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进行整理。 那么,经过以上的剖析比较,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一概念进行再界定:资源型区域经济是指某一区域以自然资源开发为动力,以能源、矿产等资源生产部门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其定义的核心内容有:一是资源产业在区域内属于主体产业,在资源型区域经济中居支柱地位,对地区GDP的贡献率达50%以上;二是区域经济活动对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三是资源部门对区域内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一般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大多选择了资源开发及加工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但部分国家和地区渐渐会出现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最终滑入资源优势陷阱。 (二)新疆归为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原因探讨 本世纪以来新疆经济飞速增长,形成了著名的“新疆现象”,自2003年以来新疆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传统畜牧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经济落后地区飞速成长为初步工业化地区,地区综合实力迅速增强。 新疆作为我国的能源大区,具有较多的能源资源,石油和天然气是新疆的主要资源优势,新疆的石油工业更是新疆近年来主要的创利产业,2007年新疆石油销售收入达1318亿元,获利581亿元,是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90%,是新疆工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而对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新疆资源税收入却只占地方财政收入十分微小的一部分。2010年改革以前,在新疆全部财政收入当中,资源税的比例不到5%,改革以后新疆资源税占新疆财政收入的比重明显增多。 由此看来,新疆资源型行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大,资源产业在整个区域内属于主体产业,在资源型区域经济中居支柱地位,对地区GDP的贡献率达50%以上,区域经济活动对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对地区宏观经济的正外部性日益显现,形成资源型区域经济。 二、新疆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隐忧 (一)民族地区自我积累能力不足,产业链延伸困难 作为资源型区域经济的代表产业,上游加工产业的附加值比较低,而下游加工产业附加值要高出很多,这就是上游加工产业经济实力薄弱的根本原因。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地区经济的主力军,同时作为新疆地区财力的支撑点。资源丰富,但自我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发展主要方面。经济发展缺乏财力支持,使得产业链条延伸比较困难。对于新疆地区来说,是在自然资源基础上形成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在资金及人才等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想寻求新的非自然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点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如果不能超越经济发展瓶颈,新疆地区很难有产业链条的有效延伸和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在开发初期,资源型区域经济起步慢、起点低、基数少,相对获得的增长效率比较高,然而,倘若针对当前的产业结构不加以调整,那么长时间下去,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打击,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会更高。与此同时,资源型区域经济会受到新能源市场的制约,造成经济发展不协调、不稳定的局面,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否能持续稳定是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3] (二)资源型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能否有利于民 民族地区由于仍然处于人力资本较为落后的传统资源粗放型经济环境中,关于资源型区域经济的讨论,当地人民是否从中受益是一个关键话题,也是新疆地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资源型区域经济对本区域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多大的提升,对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涵括面有多大(该资源型地区又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收益外流),及地区收入差距问题都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会使新疆地区出现许多富翁,但真正有多少利益是惠及当地人民呢?资源被大资本买断式开发、被国有大企业占有式开发,原居住地居民被排挤在资源开发和资源收益之外,地区贫富两极分化加剧必将会引发民族地区更加复杂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三)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性 民族地区如果没有发展资源型经济,就会避免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永葆青山绿水。在新疆资源型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工业化跨越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外部性。一方面具有经济上的正外部性,其强大的辐射功能,不但可以提高当地社会发展水平,而且有利于其他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存在着生态上的负外部性,表现为对矿区环境的污染破坏、水土流失以及采空区地表塌陷、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均造成较大影响,而这种负的生态外部性,却只能由资源开采地区来承担。[4]当资源型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面临的生态条件却是脆弱且不堪承重的,如果走传统“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当期经济利益与远期生态成本相比是无法抵补的,但如果完全排斥经济发展,走“生态原教旨主义”道路,即将自然保护置于绝对优先的地位,凌驾于人类社会经济向前推进大趋势的生态保护观点,在谋求全面发展的今天也是不现实的。 三、新疆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 首先,要强调区域层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落实重大的循环经济措施。新疆是资源消费大区,其资源优势也日益显现,如何使资源消费不演化为资源浪费,使循环经济的相关措施落实到位,是应该深究的问题,循环经济的措施需要整个区域社会达成共识,由点带面进行推广,才能取得实际成果。二是实现废物的再资源化。区域循环经济必然以经济生活的最优化为目标,那么就要求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所以新疆地区需要在物质循环利用的基础之上发展经济。如矿区的固体废弃物可以经过处理变为生产肥料或用来铺路,以期对废物的利用来达到少排放或零排放,推动经济低代价增长。 其次,要实现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新疆属于煤炭、电力产业的集中区,应推进产业间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努力形成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和企业内部循环经济发展格局。[5]应在资源使用的整个过程多下功夫,力求将上游产业产生的废物转换为下游产业的原料,建立循环经济圈,建立生产污水处理,生产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系统,有效解决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针对资源型区域经济的不足之处,对于关键经济项目,要加大政策、资金等投资力度,积极对相关行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进行量的控制。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新型资源型区域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积极优化产业结构,由粗放型逐渐转变为集约型,充分提升新能源、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以达到降低物质消耗的目的。那么就要推动工业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将投到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转化成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加以充分有效利用,才能达到资源集约型发展的目标。经过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充分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型区域经济良性循环,构建“新型资源型区域经济”。可以效仿一些发达地区延长产业链条的典型,比如鄂尔多斯集团,在依托矿产资源为基础的同时,围绕支柱产业展开,延伸到多个相关产业而建立的系列的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相互促进,不仅可以通过对资源的深加工而节约资源,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生态效益。 (三)加强政府干预,促进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理论告诉我们,科学的政府干预行为可以缓解市场机制的某些缺陷,促进效率、稳定、公平三大目标的实现,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常常被称为富裕的贫困地区,都会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新兴资源型地区的功能区划更加需要适度政府行为来协调。 首先,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提取资源开发收益的一部分用于生态环境再建设,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据调查,新疆大部分开发厂商并没有负担本应该负担的一系列成本费用。例如,开发过程中导致的环保问题、生态问题所产生的成本都由本区域居民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所以,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应该以规范的形式对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进行相应费用的收取,有必要将本区域环保、生态所需投资成本等外部成本进行统筹加以考虑,并将这种经费的使用方向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必须做到专项资金专门使用。[6]其一,让开发厂商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其二,能够将资源效益融入到本地的经济发展中。将资源开发的收益部分用于生态环境的修护,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创新资源开发惠及当地群众的共享机制,实现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努力创新资源开发惠及当地群众的共享机制,不断提高本地居民的总体生活质量,特别是居民就业。因为新疆大部分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尚不完善,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宏观调控,主要针对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双向选择,给予一定的政策引导,提供必要的互动平台。与此同时,将新疆地区创造的财政收入原属中央和省级财政收入部分,先征后返,主要用于本地区公共事业,加大对本地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民族地区工业起步阶段的专项调资补助,使地区经济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目标就是在“地区繁荣”的同时实现“人民富裕”,做到资源开发最大限度地惠及当地群众,尽可能避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防激发民族地区深层矛盾,最终实现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标签: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经济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新疆生活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