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预算执行论文,效益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预算执行效益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人员思想认识还不够一致。有的认为,许多地方现在还属于“吃饭”财政,预算单位的经费还比较紧张,预算执行真实性、合法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因此,效益审计无从谈起。有的认为,预算执行效益的内涵现在还不够清晰,审计的范围还不够明确,如何开展预算执行效益审计无章可循。有的认为,效益审计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从目前审计人员的素质看(特别是基层审计人员)还很难胜任。由于认识不到位,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开展距离审计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效益考评指标(标准)不健全。目前,财政部门根据建立绩效预算的需要,对绩效预算考评工作有了规划,近几年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指标。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指标偏重专项资金支出项目,缺少对于正常经费支出效益和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考评指标,客观上增大了预算执行效益审计开展的难度。
现场审计完成时间得不到保证。预算执行审计是时间性要求比较强的审计任务。因为,根据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审计机关要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及时编写审计结果报告并向政府提交,在规定的时间内还要代政府起草审计工作报告并受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交。而效益审计由其内容和范围的广泛性所决定,通常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因此,如果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中安排过多的效益审计内容,将会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完成时间加长,后面的工作将受到影响。
审计期间与效益期间存在“时间差”。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期间往往是上一个财政年度。在这个年度内,只有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预算批复、人员和公用经费的收支是在审计期间内,有预算执行效益可以考评,而当年拨付的专项资金不可能在当年度马上产生使用效益,而以前年度拨付的专项资金,一般又不在审计期间里,本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又“够不着”。因此,这种“时间差”也给预算执行效益审计带来一定的难题。
强化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几点对策
开展预算执行效益审计既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现实需要。笔者认为,强化预算执行效益审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意识。我国预算执行审计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需要继续把真实性、合法性作为第一位的审计目标,但是,效益审计的课题已经摆在我们目前。从近几年预算执行审计的情况看,在预算执行效益方面存在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上一年预算结余未在本年度予以安排,年初预算批复金额与实际需要相差大,追加预算频繁,许多追加预算在年末批复造成预算单位无法实现;又如专项预算年初批复率低、已批复的预算没有落实到具体项目,有些专项预算为达到法定增长比例,不管需要与否,大量滞留在主管预算单位,造成当年专项预算执行率很低等等。因此,这些影响预算执行效益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广大审计人员应当进一步提高开展预算执行效益审计必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适应客观现实的需要,把预算执行效益作为突破口,使预算执行审计取得新的飞跃。
科学界定预算执行效益的内涵。加强预算执行效益审计必须明确预算执行效益的内涵。按照效益审计的理论,效益性一般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因此,预算执行效益审计也应该包括预算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预算执行的经济性一是指各项支出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的定额和标准进行安排,是否存在超预算支出的情况,二是指公用经费的使用是否遵循了节约使用的原则,如办公设备、耗材、会议等购买性支出是否执行了政府采购制度,三是指专项支出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现象等;预算执行的效率性一是指各项收入计划是否超额完成,是否存在隐匿收入或“寅吃卯粮”的现象,二是指财政部门预算批复及资金到位的及时性,三是指主管预算单位往所属单位拨款的及时性,四是指预算单位的专项资金的执行率是否达标,专项资金是否存在闲置,占压的情况;预算执行的效果性主要是指各项资金使用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效益,如救灾、扶贫、防疫资金应达到的社会效益,机关信息化建设资金应达到的行政效益,科技三项费用应达到的经济效益等。
促进预算执行效益考评指标(标准)体系的建立。建立预算执行效益考评指标体系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预算执行效益审计深入开展的保证。因此,审计机关一方面应当通过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预算执行效益方面的问题,促进财政部门继续做好制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与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共同确定一些考评预算执行效益的基本指标,如财政资金及时下拨率、正常经费支出的节约率、专项资金的执行率、非税收入上缴财政率、电子设备使用率等,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突出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完成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必须考虑时间上的要求。对于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审计人员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尽、量减少程序性检查所占用的时间。对于预算执行效益性审计,审计人员应当在审前调查阶段,尽早地从政策、制度层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各项资金使用的一般规定和专门规定,了解资金的规模和使用方向以及具体定额和标准,根据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是以单一的效益审计目标为主,还是以综合的效益审计目标为主,并据此提前设计好各种表格。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确保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完成的时间。
统筹安排,巧打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时间差”。针对预算执行效益审计中存在的审计期间与效益期间上的“时间差”,审计机关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项目时,一方面要对效益实现期在本审计期间的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尽管资金拨入是在以前财政年度),另一方面,对于不在效益实现期的专项资金,也应当了解和积累其资金规模、使用方向、预期效果等情况,为以后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