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彩瑞:独角兽如何炼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角兽论文,炼成论文,伏彩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一阵子,公司给伏彩瑞拍CEO定妆照,如果不是摄影师“抗议”,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在笑。回家后,伏彩瑞翻出老照片,小时候母亲抱着的、中学跟同学的合影,都在笑。伏彩瑞觉得自己天生爱笑,是一个乐观的人。 伏彩瑞是在线教育平台沪江的创始人。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这在伏彩瑞身上同样适用。 2015年10月28日,伏彩瑞向外界宣布,沪江获得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汉能投资、软银麟毅、皖新传媒、中民投等参与投资,目前沪江估值70亿元。伏彩瑞还透露,公司已完成股改,做好了在国内上市的准备。 当不少创业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寒冬中瑟瑟发抖时,沪江看上去是个幸运儿。两年前,沪江D轮投资方之一汉能投资集团的董事长陈宏第一次遇到伏彩瑞,对后者的印象是“特别能说”,以至于让陈宏想起了2003年刚认识马云的时候。“最近整体金融市场非常不好,很多基金准备要投了,协议都要签了,又撤回去了。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阿诺(伏彩瑞的网名)这边?好的企业还是敢赌的,(我们)看的是未来。”陈宏如是说。 沪江的移动之战打了快两年了,但还远未结束。 从2013年开始,面对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伏彩瑞忧心忡忡,他发现整个互联网进入了人人互联的时代,他问自己,沪江原有的“线上新东方”模式未来在哪里?能做多大? “打个比方,我们本来是要翻山越岭寻找方向的,突然捡到了一块金子,大家就不走了,在这个地方挖矿了。”伏彩瑞认为,线上培训学校是一块金子,但只解决了教育中的售卖和基础学习问题。资源整合,改变线下,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机会更加均等这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伏彩瑞和团队另辟蹊径,决定让沪江转型为一个移动互联网教育平台。这个平台不是“线上新东方”,因为和新东方的模式不同;不是“教育界的淘宝”,对于刚刚起步的互联网教育来说,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C2C无法把控教育质量,可能会破坏整个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沪江将更像是“教育界的京东”。 伏彩瑞设想,未来平台将兼容教育的各个领域,沪江要做好底层服务,开门合作,吸引专业教育机构、学校入驻,资源共享,到最后自营内容可能只占一小部分。 实际上,移动互联网影响的不仅仅是沪江,而是将整个在线教育都置于风口之上。 从2013年开始,资本大量涌入在线教育领域,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外语、K12(基础教育)、职场教育等各个细分领域都有涉及,包括O2O平台、在线直播录播、去中介化的C2C等多种模式。 根据IT桔子的行业报告,2013年在其追踪的在线教育创业公司中,有69家获得投资,占在线教育创业公司总数的20%。2014年则被称为“中国在线教育元年”,平均每天诞生2.6家在线教育公司,在线教育领域的投融资规模超过44亿元。有公开报道称,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元。而在201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 盛宴开启,BAT等互联网巨头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沪江赢得了一个机会。 2013年12月,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介绍伏彩瑞参加欧美同学会在北京举办的一个论坛。作为演讲嘉宾,伏彩瑞谈了沪江的模式和对互联网教育的看法。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正好也参加了这个论坛。伏彩瑞没有想到,李彦宏对他讲的东西很感兴趣,私底下又约他详细谈了谈后,当场表示要对沪江网进行战略投资。2014年,沪江网获得了百度1亿美元的C轮战略投资,公司估值超过8亿美元。 伏彩瑞强调,百度的投资是战略性投资,与其他轮融资很不一样。李彦宏看好互联网教育,百度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和诉求,但不确定内部会不会成功探索出一条发展路径。沪江网专做互联网教育,伏彩瑞与李彦宏的理念趋同,由此达成投资。李彦宏最关心的是沪江网的平台怎么做,互联网教育能否真正实现信息与资源公平。 对于百度和沪江网的合作细节,伏彩瑞不愿透露。据了解,百度和沪江已经在多个层面展开了合作。 融资对沪江转型至关重要,但要实现转型成功,伏彩瑞要面对的挑战还有很多。 向移动端转型的困难之大,超过了伏彩瑞的想象。原来的标准、后台适用于PC端,跟移动端的兼容性不高,新标准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人才、战略、内容等方面的储备,被死死地捆绑在PC端,更为重要的是PC端业务还是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伏彩瑞看来,PC端和移动端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 “我们自己的目标很清晰,未来一定要成为纯移动互联网教育公司,但却不是一刀斩断的。PC互联网有它的优势,在一些场景可能非它不可,但不会像以前那么大,更多的事要交给移动互联网。” 因此,伏彩瑞在寻找二者的黄金分割点。一面大力发展原有业务,一面进行新的布局。他不认为PC端的多年积累是包袱和错误,正想办法整理其精华转移到移动端。 “矫枉不能过正,但是不过正又可能矫不过来,这是巨大的智慧考验。”伏彩瑞有点无奈地说。 十几年前,在大学老师眼里,上海理工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伏彩瑞是一位坐在第三排靠窗的“小清新”。但当“小清新”第一次走进大学的机房,他感觉自己热血沸腾。那一刻,他立志这辈子一定会干跟计算机和互联网有关的事。“如果不创业的话,我很可能是一个艺术天才,但这被爸爸‘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才不怕’给抑制了。接触计算机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基因又复活了。”伏彩瑞说。 出于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热爱,伏彩瑞自学编程,并于2001年创建校园论坛沪江语林。这是一个外语网络学习平台,致力于提供在线语言学习交流和相关资讯服务。 此后,沪江语林内容越来越丰富,演化为沪江网。2006年,伏彩瑞研究生毕业时,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想找份工作,但另一方面,运行了5年的沪江网已经积累了逾20万用户,他难以舍弃,但又不知道该如何维持下去。他坦承,成立沪江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创办一家公司。 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伏彩瑞决定创业。他和另外7个人一起,东拼西凑筹了8万块钱,租了一处上海民宅,开始商业化运营沪江网。伏彩瑞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无奈之举,自己有一点半推半就的意思。” 依靠基数不小的用户,沪江网逐渐形成向用户提供免费服务、做互联网教育细分品类广告的商业模式。此外,沪江网还做一些与教育有关的电商尝试,如图书销售等。2007年,沪江网拿到苏州创投的天使投资。在他毕业的第三年,沪江网开始盈利。 “一个36人的企业,实现收入一千多万,还有几百万的利润,作为一个刚刚毕业三年的大学生,还是让人羡慕的。”伏彩瑞回忆说。 但伏彩瑞很快就意识到公司遇到了瓶颈。由于创业突然,沪江网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在业绩和速度上更无追求。小有成就后,公司上下开始弥漫小富即安的情绪。 外部环境的恶化也使得危机开始一步步逼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伏彩瑞发现,以往合作很顺畅的客户开始犹豫了,合作费用也不能及时到账。伏彩瑞意识到,不能“盲目”下去了,现有模式没有未来,只会在温吞中死去。但当他认为转型迫在眉睫时,员工并不积极,甚至不认同,疑虑主要有三:有这个必要吗?怎么改?真的能改成吗? 在伏彩瑞反复说服和努力下,2009年沪江网开始“自我革命”,砍掉了占收入90%以上的广告业务,创立以外语培训为主的沪江网校,开始向客户收费,转型成纯粹为C端服务的在线学习平台。当年,沪江网拿到了涌金集团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这次转型用了三年时间。到2011年,沪江网用户突破600万,利润突破1000万。相应地,沪江网的员工人数也扩张至两三百人,开始搬到张江高科技园区办公。在大部分人看来,沪江网可以朝着线上培训学校的模式发展下去,每年营收翻倍不是问题。 正是此时,伏彩瑞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沪江网应向平台转型。 从网校模式到平台战略,很多人难以理解,在内外部都存在如何定位和分类的质疑。加入沪江一年多的副总裁李骏说,进入沪江之前他研究过,但没有看懂平台,现在才终于明白了,才可以出来说说了。 尽管平台还未达到最终的理想形态,但伏彩瑞并不担心盈利点和具体的商业模式。“现在国人都看清楚了只要你能搭成一个平台,赚钱方法还是很多的。” 10月29日下午四点,沪江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办公室走廊的壁挂电视上显示着两组数字——92574532和66668594,大的是沪江在那一刻的累计用户总数,小的则是移动端的用户数量。伏彩瑞认为,建立平台最关键的是用户规模,如果能够较快积累2亿~3亿用户并且留存下来,平台就算建成了。 “要想取得自己的目标,你就一定要上高速。因为它不堵车,导航清晰,行走速度高效。我们目前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把用户做大,把平台的基础夯实。但我们绝对不会让自己开到150,会把大家放在火上烤,那不行。” 让伏彩瑞可以稍微松口气的是,不到两年时间,伏彩瑞搭建的平台雏形初现,2015年4月,沪江网更名沪江。沪江包括四大业务体系,其中沪江网主要提供学习资讯,沪江社团定位是一个互动学习社区。两个学习平台之一的“沪江网校(录播平台)”提供海量课程,“CC课堂(直播平台)”可开展互动教学。四大业务体系覆盖了中小幼、语言、留学、职场、兴趣等教育领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 目前,沪江签约合作机构500多家,合作老师2000余人。 看准了移动平台这个方向,伏彩瑞雄心正盛:“有人说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我说静悄悄也可以,但那只是点燃革命的火种。星星之火能燎原,但要大的变革,没有声音、没有声量、没有动静怎么能行?我很想告诉大家,沪江一定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标签:伏彩瑞论文; 在线教育论文; 沪江论文; 移动互联网论文; 移动互联网终端论文; 沪江网校论文; 沪江大学论文; 李彦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