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实现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形成学习的共同体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高中化学;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2-133-01
在课程改革新的课堂价值体系之下,一节化学课激发了多少学生,多大程度上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怎样的合作技巧与探究精神,升华了学生怎样的创新精神与化学素养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关心的话题.本文中笔者就自己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展开互动探究式教学进行论述,望大家不吝赐教.
一、形成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教学关系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主体性发挥得如何,不在于问的多少及课堂教学气氛如何.从本质上讲,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程度;从形式上讲,主体性的表现不仅是师生互动,而且还包括生生互动及学生独立活动.对教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的精神交流,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和教师专业成长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对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互动、互惠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
二、及时转变角色,优化师生关系
我们知道,要将高效可行的互动教学落在实处,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最为基本的一环,如果还是传统课堂上讲究教师的绝对权威与师道尊严一般,那么谈论什么互动探究式教学策略是毫无意义的.而要优化师生关系,自然需要我们在传统意义的末端来重新定位我们的教师角色,来转变我们对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知.新课改理念下,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领者,也就是说,我们要和学生一起为发现新的化学知识而迷惑、探究、豁然开朗,领略跋涉旅程中的痛苦,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譬如在讲授分子结构与性质这一章节的知识时,笔者就要求学生根据初中阶段所学的氧气的性质,以及刚刚讲过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来进行合理的想象、推断、假设,并主动进行小组合作,积极探究.这样自然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我们互动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把控课堂发展的方向,在学生求助的过程中再辅以一定的引领,可以说,一节成功的互动探究式教学课堂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创设激励性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教学
随着时代的越来越开放,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的学生个性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对于教师的才华与魅力要求越来越严格,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意义中的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已然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得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尤其是教学评价环节迈出更大的步伐,积极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性评价,来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探究化学,在互动探究中高效我们的课堂,升华我们的教学.例如,学习“原电池”知识时,我并不急于介绍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工作原理,而是预先演示:用电流计检测由铁钉、炭棒、电线、西红柿和苹果构成的原电池.学生看到电流计指针偏转时,都欢呼起来:“哇,这样也有电流产生!”我微笑着顺势引导:“想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有电流产生吗?”学生们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可我又故弄玄虚:“还想知道满足怎样的条件就能产生电流吗?”这时一些学生已迫不及待地翻起书来,我趁机指导他们查阅教材和资料.此时下课铃响起,我调皮一笑,说:“法宝你们已得到,下节课可要告诉我结果哦!”下节课诊断检查效果非常好.
四、教学组织形式应有利于师生互动
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多样,但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是:提出猜想――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总结归纳,第二阶段的环节中,主要包括质疑、猜想、实验验证、观察,此环节一般情况下,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
1.质疑
根据化学课的特点和学科研究的特点,教师要设计好实验质疑,如在探究Zn和浓H2SO4反应的实验探究中可以提出产物是H2和SO2的混合物.可采用学生生疑和教师提问两种方式质疑,质疑能否开启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实验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2.猜想
任何定理规律的得出,研究者都经历了一个提出猜想,开展论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如前面探究Zn和浓H2SO4反应的实验,教师可以猜想是开始浓H2SO4与Zn反应产生SO2后随反应进行浓H2SO4变稀与Zn反应产生H2,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将这种研究方法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如果学生提出了幼稚的甚至错误的猜想,教师不仅不能嘲笑,而且还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
3.实验证论
这个过程是核心,教师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使大多教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即使在课堂上遇到了实验失败的情况,我们也不能着急,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不仅能增强课堂氛围,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第三环节是讨论交流部分,是学生的学习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展示实验成果.对于失败的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失败的原因,为后面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对成功的试验进行归纳总结,强化方法.
总之,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人,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教师应做到“巧妙启发,适时引导”,恰如其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真正达到课堂互动.
论文作者:杨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互动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师生论文; 化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