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教育是管理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_无意识论文

无意识教育是管理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_无意识论文

无意识教育是管理者开展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教育论文,管理者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教育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前或超额完成企业的目标和任务。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受教育者的知识和经验日益增多,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和大学生,对管理者的说教有一种逆反心理,对所实施的教育、规范、制度等有一种对立的、与常理相悖的心态。这种内发的反应力是管理者对下属开展思想教育的一大障碍。为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讲究教育艺术,管理者应当自觉地采用无意识教育这种有效方式。

无意识的存在确定无疑

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最主要、最高级的反映,是人的一切自觉认识、体验和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总和。无意识是人脑反映客观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生在知觉水平以下的一种认识和一种不知不觉的体验。无意识作为未被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再认、无意注意、无意思维(即非口语思维),以及无意识体验和无意识动作。例如,你同朋友去某城市的世界公园参观、游览,虽然是跑马观花,边走、边看、边聊天,但是美国的国会大厦和白宫,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以及俄罗斯的红场和大教堂……却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痕迹,并伴有某种不知不觉的喜悦和爱慕之情。虽然你们没有付出自觉努力,有意识地去识记和体验这些景物。这就是无意识认知(主要是识记)和情感体验。又如,梦作为人在睡眠条件下出现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无意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所共知,谁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设计或控制自己的梦。面对梦中出现的一切心理——行为,以及与之伴随的情感体验,做梦人是无能为力的。

与梦相似的另一种无意识活动是人的催眠状态。催眠状态同人的正常睡眠不同,它是通过一种人为的暗示性刺激产生的无意识活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催眠师和受术者保持着交往和良好的感应关系,受术者的情绪和意志均由催眠师左右,有时竟能象机器人一样毫无反抗地顺从催眠师的意志。催眠师针对受术者的心理障碍给以正确的解释和诱导,纠正受术者的行为动作,达到治疗的目的。催眠师可随时唤醒受术者,醒后受术者对发生的一切都一无所知,不能回忆起催眠过程中的任何情景。

医学临床的实验研究表明,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进行手术时,直接刺激大脑皮层,可将长期遗忘的经验带回到知觉之中。这种长期遗忘就是一种无意识。如果直接电刺激网状结构组织,可以提高将无意识资料恢复到知觉水平的概率。可见无意识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人的相当一部分认知、情感体验和意志行为来自无意识活动。

无意识在人的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诚然,意识活动是人反映客观外界的高级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更不是包罗万象的反映形式。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使人能够与环境保持平衡。人的心理活动是由无意识活动和意识活动两个层次组成的。无意识活动是意识活动的基础,反过来意识活动又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无意识活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从而构成人的精神生活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侧面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因此,对于无意识活动在形成人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理想信念,以至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管理者应当提高开展无意识教育的自觉性,而这种自觉性来自对无意识这一特殊心理现象的科学认识。应当承认,截止目前,多数管理者对无意识还不完全了解,有关的规律还没有把握,因此在运用上不够自觉和娴熟,以致于它的潜力和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无意识教育及其特点

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所谓无意识教育,是指不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识到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受教育者在满足美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深层文化积淀和特殊的文化氛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转变。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隐含在校园文化的结构之中,然后通过启迪、感染、熏陶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和道德品质。我们说的无意识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进入一种新的理想的境界,进入一种强烈的觉悟或深化于所见环境或活动之中的境界,进而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体验到、认识到一种新的思想、理念、信仰和情感。

其实,无意识教育对管理者来说并不生疏。例如,海外通俗文化对于我国青少年的影响也是通过无意识教育实现的。其后果我们绝不能低估。目前,通俗读物和影视录像,实际上已成为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娱乐的重头戏。诚然,这些文艺作品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不失为目前大众化的一种文化消费品,但它所宣扬的心理模式和价值取向,却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构成常年累月的潜在影响。这些作品崇尚暴力,把赤裸裸的暴力当作解决一切社会争端,乃至感情争执的最终手段,而把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律和理性作为嘲弄的对象,宣扬金钱万能,把追求金钱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和唯一的奋斗目标,……由于青少年尚不成熟,是非标准把握不准,所以欣赏过程中,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一种“自我代入”的方式,进行某种社会角色的预演。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和感情运动方式,进而形成与现代生活、现代社会规范的心理对抗,催生出种种犯罪。

上述这些情况和事实,进一步说明了无意识教育在人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行为习惯形成中的作用,因而更加激发我们管理者应当有意识地开展无意识教育。

那么,无意识教育有哪些特点呢?

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无意识教育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它的依附性。从无意识的生理基础来说,无意识也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人的大脑皮层较弱的一种兴奋,第一信号系统没有同语词自觉联系起来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因此,无意识教育需要有一个载体,不能孤立地进行,总要依附于一定的客体或活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积极而健康的活动之中,融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无意识教育,就是借助某种载体或媒介,为受教育者构筑一个有所启迪和领悟的美好境界。管理者的教育意向正是随着不同的载体、媒介或顺着不同的“河床”,悄然流入受教育者的心田,并且不断地积淀下来,进而产生升华或顿悟。无意识教育的这样一个特点,要求管理者务必精心地选择载体和媒介,精心地设计载体和媒介,精心地组织活动,让受教育者积极参与,身体力行,从中陶冶情操,树立信念,培养意志。

在谈到无意识教育的载体时,我们必须重视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社会风气、城市环境和保护、教育、文化等事业在内的大文化这个载体。通过大文化建设,一方面使受教育者得到更多的知识、哲理和启迪,另一方面又可以淡化宣传教育的痕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和十分愉快的心境中受到教育。

二是它的愉悦性。无意识教育是愉快而轻松的,是为教育者所乐于接受的。保加利亚的教育家乔治·洛扎诺夫在他的暗示教学理论中,十分强调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即教学中的气氛使学生感到自然、愉快、轻松,不应伴随任何一种外来的精神压力。俄国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我们要把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比作音乐的影响。”情感、情绪是发展人的认知能力的动力。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人的认知就显得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创造性思维活跃;相反,心境郁闷时,人的思维就凝阻,动作迟缓,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无意识教育就是运用人的情绪体验和丰富联想,不时地触发受教育者的种种激情和向往。受教育者正是在陶醉、愉悦、亢奋和激动等愉快的情绪中被“熏陶”的。以组织员工和学生在会前拉歌和拔河比赛为例。员工和学生为了显示集体的力量,拼命唱,拼命拨,嗓子喊哑了,手拔出了血泡……,他们就是在这一样种激动和亢奋的愉快情绪中,感受到什么是集体主义,什么是集体荣誉;体味到为什么要有集体主义精神,为什么要有集体荣誉感;领悟到怎样才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怎样增强集体荣誉感。无意识教育的这一特点,要求管理者务必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过程,真正实现受教育者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统一。

三是它的潜隐性。与有意识教育不同,无意识教育不是直述道理,不是直率地说教,不是把道理、观点、要求等赤裸裸地告诉受教育者,而是把我们的教育意向、目的渗透到或潜藏到与之相关的活动或环境之中。寓教于不知不觉中,论道而不说教,使富有教育意义的哲理通过对有益的活动的回味体现出来。无意识教育的这个特点,要求管理者要抓好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企业的文化建设,通过校园和企业环境、氛围潜在地影响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行为方式。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形成一个企业或群体的正确舆论和内聚力;有助于提高人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约束人的言行,使之变得规范,一句话,可以促进和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此外,利用无意识教育的这种潜隐性,管理者还可以借助于非语言沟通渠道,诸如面部表情、目光、手势、声调、姿态等把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来,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四是它的易逝性。无意识教育固然有其优越性,但也有其局限性。无意识教育确实可以成为有意识教育这一主旋律的有益补充,有时甚至也可以起到主旋律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但是与系统地有意识教育不同,无意识教育带有某种零打碎敲的性质,加之无意识教育的鲜明的情绪色彩,虽然容易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往往不够持久、稳固,容易消逝。无意识教育这个特点,要求管理者要全面掌握这种教育方式,自觉地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努力提高工作效益。

无意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应当承认,在管理工作中有意识地开展无意识教育,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不仅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摸索,不断总结经验。这里仅就开展无意识教育应当注意的原则和方法,发表几点意见。

第一,摆正无意识教育与有意识教育的关系。今天我们强调无意识教育,并不是说有意识教育就不重要了。实践反复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有一个从外部系统灌输进去的过程,要使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一以贯之,成为各个岗位上人们的自觉行动,很大程度要靠有意识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灌输。但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既可以依照某种理论或某个个人的旨意顺势而成,又可能是受其所处环境和氛围“软约束”的结果。所以,无意识教育在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有的场合是有意识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各有长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把有意识教育比作思想政治教育河流中的波涛,那么无意识教育就是这条河流的水下潜流。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我们提倡把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结合起来,既注重坚持不懈地搞好有意识教育,又注意发挥无意识教育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思想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开展无意识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无意识的,但是对教育者来说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开展无意识教育绝不是放任自流,更不可随意胡来。在开展无意识教育中,管理者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性格的差异,精心选择载体、构筑环境、创造氛围,使受教育者在满足美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同时,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升华精神境界,受到思想教育。

第三,管理者必须注意自身的形象。开展无意识教育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自身形象如何,直接影响无意识教育的效果。首先是榜样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只要我们承担了思想教育者这一角色,就应该是一个榜样。而榜样的作用主要来自人格的力量。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修养的集中表现,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素质、觉悟水平和精神境界。思想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受教育者都是一种暗示,既可以引起他们模仿的意向,又可以产生强大的约束力,而且这种约束力是悄然无声的,自觉的,非强制性的。其次要坦诚,情真意切,无意识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沟通和感情共鸣。因此,我们对待受教育者必须以诚相待,表里如一,绝不能以诈相欺,愚弄群众。最后是讲求语言艺术。开展无意识教育不是不要语言,语言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运用得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激发情趣,开拓思路;运用得不好,不仅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而且会破坏整个无意识教育的既定内容和方案。①从觉醒状态进入催眠状态,就是从意识活动转化为无意识活动,把通过无意识活动学得的知识、经验、行为方式,升华为思想意识、理想信念,就是从无意识活动转化为意识活动。

标签:;  ;  

无意识教育是管理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_无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