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性别比异常的少数民族的年龄性别比_性别比论文

中国部分性别比异常的少数民族的年龄性别比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别比论文,少数民族论文,中国论文,异常论文,年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人口性别比的高低直接影响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它与经济发展和就业安排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人口性别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不同民族的性别比存在着很大差异,其影响因素各不相同。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显示,我国56 个民族人口性别比亦有很大差异。 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各民族人口性别比又有了许多变化,分析各民族人口性别比的变化规律,特别是人口性别比偏离正常数值较大的民族的状况,对于深入研究这些民族的人口问题,解决各民族人口性别比失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各民族总人口性别比的基本状况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1990年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6.04,57个民族中36个民族总人口性别比在95—106之间,在正常性别比范围之内,总人口性别比超过106的民族有14个,总人口性别比在95 以下的民族有5个,如表1所示。

总人口性别比偏高(大于106)的民族由1982年的12 个, 增加到1990年的14个。在1982年曾是性别比最高的高山族,到1990年其总人口性别比已明显下降,总人口性别比由1982年的115.97 下降到1990 年的103.18,这是巨大的下降。

1982年总人口性别比大于106的12个民族到1990 年仍保持总人口性别比在106以上的民族有9个,包括满、锡铂、畲、乌孜别克、仡佬、土家、侗、塔塔尔、毛南族。 1982 年土族和哈萨克族总人口性别比大于106,到1990年降为105.6和104.92。汉、东乡、水、苗和瑶族总人口性别比由1982年的105.58、105.24、104.63、105.18和105.42增加到1990年的106以上(见表3),但增加幅度并不大。

1982年有5个民族总人口性别比低于95,包括独龙(94.75)、景颇(92.84)、京(88.99)、珞巴(88.67)和俄罗斯族(64.34), 到1990年除景颇族总人口性别比(95.52)增加到95以上外,其它4个民族仍在95以下。鄂伦春族总人口性别比由1982年的103.32,降为1990年的93.69。

1990年在14个总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民族中,仡佬族的性别比最高,达115.41;其次是畲族,达114.81。侗、土家、锡铂族也有较高的总人口性别比,分别达到112.23、110.63和110.52。

有5个民族总人口性别比低于95,包括鄂伦春族(93.69)、珞巴族(94.47)、京族(91.59)、独龙族(92.05)和俄罗斯(87.24)。

总人口性别比在正常数值范围的36个民族中,有28个民族性别比值在100以上,9个民族性别比在100以下, 反映我国大部分民族总人口性别比偏高。

表1 1990年全国各民族总人口性别比分布状况

资料来源: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二、部分少数民族的分年龄性别比状况

各民族总人口性别比的巨大差异反映各民族人口年龄性别比的明显不同。分析总人口性别比偏高或偏低主要和哪个年龄组段的性别比有关,有助于找出影响性别比偏高或偏低的因素。

1.性别比偏低的民族

总人口性别比偏低的5个民族各年龄组性别比普遍较低,如表2所示。

俄罗斯族是我国总人口性别比最低的民族, 总人口性别比只有87.24。检查各年龄组性别比时发现,每5岁一组的性别比超过100 的仅有10—14岁和35—39岁两组。 其它各年龄组均有比较低的性别比。 通常50岁及以后因男性死亡率较高,导致50岁以上各年龄别性别比偏低。对俄罗斯民族来说,0—14岁、15—49岁和50 岁及以后各年龄组性别比分别为97.29、93.71和49.53,0—14岁和15—49岁性别比均高于总人口性别比,因此可以说,俄罗斯族总人口性别比偏低主要是50岁以及上年龄性别比过低的缘故。

京族是除俄罗斯族外总人口性别比最低的。京族的性别比偏低主要是15—49岁和50岁及以上年龄的性别比低所致。从表2能够看到, 京族15岁以下各年龄组性别比都比较高,0—14岁性别比是113.95, 明显高于总人口性别比。京族15岁以上各年龄性别比普遍较低,15—49岁和50岁及以后年龄性别比分别是88.16和60.02。

独龙族的年龄别性别比偏低主要是15—49岁年龄组性别比偏低,只有86.67。在婚配和生育率比较高的年龄(20—24岁和25—29岁), 性别比明显低。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独龙族5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性别比比较高,达103.74。进一步检查5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的性别比可见,除60—64岁、65—69岁和80—84岁年龄组, 其它年龄组性别比均超过100,如表2所示。

表2 总人口性别比偏低的5个民族1990年分年龄段性别比

年龄 俄罗斯

京独龙

鄂伦春

珞巴

0—4 97.48 118.39

99.78112.50 95.18

5—9 93.62 113.46 93.1792.76

85.26

10—14

100.80108.73 90.68100.28 112.00

15—19

94.54 98.43

104.30

96.07

93.02

20—24

96.12 89.90

69.9179.60

87.50

25—29

88.00 94.59 81.6473.32

89.25

30—34

90.59 86.82

90.2772.02

91.78

35—39

108.4482.25

97.0498.86

85.96

40—44

91.12 74.43

88.73100.00 92.98

45—49

68.50 76.43

87.6295.05 100.00

50—54

70.00 75.48

107.92

98.70 104.00

55—59

54.72 81.73

118.33

114.55 96.55

60—64

44.95 53.70 85.1989.36 162.50

65—69

33.60 44.09

89.13105.56 75.00

70—74

25.00 43.23 103.45

57.14

40.00

75—79

9.38 44.07

100.00

33.33 100.00

80—84

8.00 36.62

95.0025.00

83.33

85—89

21.43 48.65

200.00——

90+ 16.67 57.14

122.22—100.00

87.24 91.59

92.05 93.69 94.47

资料来源: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鄂伦春族各年龄段性别比也是有较大差异的,如表2所示。 鄂伦春族人口各年龄的性别比呈非规律性变化,相邻年龄组之间性别比值差别很大,按5岁一组计算性别比时,性别比超过100的年龄组只有4个, 其中0—4岁组和55—59岁组性别比较高,分别为112.5和114.55, 其它大部分年龄组性别比均低于100。 在婚配和生育频率最高的年龄组如20—24岁和25—29岁组,性别比分别只有79.60和73.32,与独龙族类似。

根据四普资料计算,鄂伦春族人口0—14岁、15—64岁和65 岁及以上年龄组的性别比分别为102.16、88.55和66.89,15—49岁组性别比为87.40,50岁及以上年龄组性别比为94.64。因此,鄂伦春族总人口性别比偏低主要和15—49岁年龄组性别比偏低有关,主要是由于20—24岁、25—29岁年龄组男性人数明显低于女性。如果计算总人口性别比时不将此两年龄组人口计算在内,则1990 年中国鄂伦春族总人口性别比为101.23,在完全正常的性别比范围内。

珞巴族也是总人口性别比偏低的民族之一。1990年分年龄的性别比分析表明,珞巴族大部分年龄段性别比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15—49岁年龄段性别比低是总人口性别比低的根本原因。珞巴族0—14 岁性别比是96.42,比总人口性别比略高,50岁及以上年龄性别比为101.23, 明显高于总人口性别比。

2.性别比偏高的民族

1990年全国有14个总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民族,它们的年龄别性别比大多也处于偏高的水平,甚至包括50岁以后的年龄组。

如表3所示,一些民族总人口性别比偏高主要在于它们的15—49 岁和50岁及以上年龄的性别比较高,0—14岁性别比并不高。

表3 1990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偏高民族年龄别性别比

民族

总人口 0—14 15—49

50+

全国

106.04108.48106.70

99.39

仡佬

115,40106.82117.95 129.50

畲 114.81105.55117.95 129.50

侗 112.23111.45112.26 113.88

土家

110.61107.15112.42 111.01

锡铂

110.52102.63110.35 142.30

满 109.46105.31109.09 122.46

乌孜别克

109.34102.22112.35 121.95

瑶 109.10108.59110.60 104.79

塔塔尔 108.14105.45109.65 111.34

苗 107.87107.11108.78 106.32

毛南

107.20104.95108.90 107.16

水 106.65108.89106.23 102.40

东乡

106.41105.44108.35 101.06

汉 106.12

108.77 106.76 99.82

资料来源: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汉族总人口性别比为106.12,主要是0—14岁性别比偏高, 达108.77,与其它性别比偏高的民族不同。汉族15—49 岁性别比与其总人口性别比基本相同,50岁及以上年龄性别比相对较低。水族也是0—14 岁性别比偏高,与汉族具有类似特征。全国人口分年龄性别比与汉族相同,是因为汉族占全国人口比例较大,其它所有少数民族人口性别比的变化不构成对全国人口性别比的影响。

一些民族性别比最高的年龄是50岁以后,如仡佬族、畲族、锡铂族、满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侗族,50岁及以上性别比分别为129.50、125.05、142.30、122.46、121.95、111.34和113.88。50岁及以上年龄组性别比偏高是这些民族总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

三、出生性别比

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范围在102—107之间。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调查了1989年全年和1990年上半年的出生数。本文使用的出生性别比是据1989年全年和1990年上半年的数据计算的,各民族人口出生性别比分布如表4所示。

表4 1990年我国各族人口出生性别比分布状况

资料来源: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1989年1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之间的出生性别比全国为111.45, 绝大部分民族出生性别比超过100,低于100的只有一少部分民族。

有16个民族出生性别比偏高,它们当中大部分属人口数较多的民族。门巴族出生性别比最高,达122.16,其次是侗族和高山族, 分别为116.49和114.81。

有8个民族出生性别比偏低,包括白(101.70)、柯尔克孜(98.99)、毛南(101.36)、阿昌(101.83)、怒(97.47)、鄂伦春(96.24)、珞巴(81.94)、基诺(98.99)。

四、讨论与小结

我国各民族性别比的状况同样受男、女人口死亡水平、出生性别比等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长期作用产生的。作者检查了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并未发现各民族总人口性别比与死亡人口性别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也未发现总人口性别比与出生性别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即横断面分析并不是总人口性别比高,出生性别比也高,死亡性别比低,或总人口性别比低,出生性别比低,死亡性别比高。个别民族可能是总人口性别比高,出生性别比高,死亡性别比低,或总人口性别比低,出生性别比低,死亡性别比高。

一些民族人口数比较少,人口数过少时计算性别比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计算误差。比如通常认为计算出生性别比要根据10万出生者的数据计算的结果方比较稳定,因此,依据几百例出生数据计算出生性别比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如鄂伦春族出生性别比偏低可能有此种因素。从鄂伦春族在相邻年代之间出生数量差别比较大的情况可以做出判断。如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从1989年1月1日至1990年6月30 日之间的鄂伦春族出生性别比为96.24,但1989年上半年和1989 年下半年出生性别比为101.56(出生数129)和105.08(出生数121),均超过100, 而1990年上半年出生性别比为82.54(出生数115),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在一个人口数比较大的人口中是不会出现比相邻年份出生性别比差异如此之大的情况,鄂伦春族这种状况可能与其人口数太少有关。我国许多性别比偏高或偏低的民族都是人口数比较少的民族,因此在分析他们的性别比问题时应考虑人口数过少的重要影响。

依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总人口性别比异常的民族总人口性别比和年龄别性别比特征如下:

1.总人口性别比偏高(大于106)的民族由1982年的12个, 增加到1990年的14个。总人口性别比偏低的民族1982年是5个,1990年仍为5个。总人口性别比在正常数值范围的36个民族中,有28个民族性别比值在100以上,8个民族性别比在100以下, 反映我国大部分民族总人口性别比偏高。

2.总人口性别比偏高或偏低的民族大多是人口数比较少的民族。如在14个总人口性别比较高的民族中,性别比最高的仡佬族(115.41)约43万人口;畲族(114.81)约60万人口;侗、土家、锡铂(112.23、 110.63和110.52)约200万、600万、20万人口。5个总人口性别比偏低的民族,总人口数均不超过2万。鄂伦春族(93.69)约7千人、 珞巴族(94.47)约2千人、京族(91.59)约1.8万人、独龙族(92.05)约6千人、俄罗斯族(87.24)约1.3万人。

3.总人口性别比偏低的民族主要是15—49岁年龄组或50岁及以上年龄组性别比偏低,0—14岁年龄组性别比通常在100以上。总人口性别比偏低的5个民族,其各年龄组性别比普遍较低。

4.1990年全国有14个总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民族,它们的年龄别性别比也大多处于偏高的水平,甚至包括50岁以后的年龄组。一些民族总人口性别比偏高主要在于它们的15—49岁和50岁及以上年龄的组别比较高,0—14岁性别比并不高。

5.一些民族性别比最高的年龄是50岁以后,如仡佬族、畲族、锡铂族、满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侗族,50岁及以上年龄组性别比偏高是这些民族总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

6.出生性别比偏高或偏低与其总人口性别比高低缺乏一致性。有16个民族出生性别比偏高,它们当中大部分属人口数较多的民族。有8 个民族出生性别比偏低,大多属人口数比较少的民族。

标签:;  ;  ;  ;  ;  ;  

我国部分性别比异常的少数民族的年龄性别比_性别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