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能表自动抄表系统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谭铭钊[1](2020)在《基于OFDM的山地、丘陵地区低压集抄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对于电网发展的不断重视,使得电网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快,智能电网被应用在我国的各个领域。随着发展,未来将全面普及低压集抄系统。我国西部地区环境差,地多人少,东部地区地少人密,使得低压集抄系统的应用变得异常的困难,使低压集抄系统的推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为了进一步提升电网计量计费的准确、高效、安全,就需要对人工集抄系统进行不断地优化,并将OFDM低压集抄系统应用于当前的电力系统中,以此提供更加满足的服务质量,改善人们电网的观念。本课题以山区、丘陵地区为代表,将OFDM低压集抄系统的设计作为研究内容,从各个方面对低压集抄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背景、低压集抄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低压集抄系统的结构与组成入手,分析了低压集抄的主站、集中器、采集器、通信模块和RS-485的功能和作用,阐明了OFDM低压集抄系统通信的基本原理、设计原则与需求,为OFDM低压集抄系统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通过对低压集抄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进行介绍,以此为基础展开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每一种预测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电网计量的集抄;再次,将低压系统的组网方式与载波方案进行合理的对比分析,得到最佳的通信方案,将为OFDM低压集抄系统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该系统在山地、丘陵地区的应用效果和精度。最后,通讯方式方面,低压集抄系统主要可分为上、下通信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前面章节介绍的低压集抄系统的结构为基础,提出了OFDM低压集抄系统。并以广西的山地、丘陵地区为分析对象,在实际台区应用测试新技术,具体得出建设结论。以结论为依据促进广西地区规范建设低压集抄系统,促进广西的山地、丘陵电能采集系统规范应用,提高采集成功率。优化过去落后的抄表方式,有效的提高了电表集抄的精度与效率,降低了系统的误差,为OFDM低压集抄系统的平稳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房鑫[2](2020)在《基于GPRS通信的电力抄表智能集中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计量是电力系统生产运行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对于电力智能抄表系统的研究设计也是我国近年来研究发展中的一个热点方向。采用远程集中抄表系统解决了抄表的地域限制,改善了传统供电方式的局限。电力用户在今后会存在多种用电方式的选择,这也是我国目前电力事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求。为了改善当前抄表计量系统的设备稳定性以及远程抄表数据通信的可靠性,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GPRS通信的电力抄表智能集中器装置。设计智能抄表集中器设备代替传统抄表计量系统的电能表、采集器、通信终端等设备,实现传统计量设备应用层的三大功能设备一体化集成,优化了电力计量设备的接线方式,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设备运行稳定性。在对当前电力抄表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功能需求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集、计量、数据传输一体化智能集中器的设计方案,选用ATT7022BU三相电能计量芯片用于电能数据的分析处理,并完成电能采集、电能数据分析、GPRS电能数据传输模块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集中器电能抄录程序设计及数据处理平台设计,对集中器的抄录任务管理、自动抄录、中继抄录、GPRS数据传输进行程序优化设计。本文对集中器的系统硬件可靠性、工作运行环境及技术指标、数据通信可靠性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和性能测试。采用GPRS通信方式的智能集中器设计可以实现电能计量的远程数据传输,通信实时性较好,该智能表计的功耗较小,对比传统表计在远距离电力用户电能计量及数据通信稳定性都有所提升。当前设计的集中器硬件系统具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能。对设计的集中器进行采集功能及数据测量精度的分析验证,设计集中器计量与高精度仪表对比的双计量实验系统对连续10天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设计完成的集中器装置能实现分时段电能数据的统计,对峰谷平时段的有功电量及四象限的无功电量数据进行统计,并能存储60天的各时段电能数据、各相电能信息、各相的实时功率、功率因数、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当前设计完成的集中器的实际有功计量误差在±0.7%以内,集中器的无功计量误差在±1.5%以内。设计的当前集中器计量精度高于我国现应用的有功1.0S,无功2.0S计量电能表计的测量精度,满足对常规电力用户的电能数据信息采集要求。
刘世伟[3](2020)在《基于LoRa的物联网电表抄表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通信需求已经全面转向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全球联网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组成物联网应用中的局域网或广域网通常采用多样的无线接入方式,如:基于2.4GHz的Wi-Fi、蓝牙、Zigbee等无线局域网以及2G3G4G组成的无线广域网,在实践中证实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体现在远距离和低功耗不能同时保留的问题上。在这种环境的驱使下,基于低功耗广域网(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技术应时而生,可将远距离和低功耗两者兼顾。本文充分研究了电能表行业与物联网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当前已有的无线抄表技术进行分析比对,在此基础上,结合了低功耗广域网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设计了一种基于LoRa的物联网电表抄表系统。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电表终端节点、LoRa网关、云平台服务器以及第三方客户端。首先利用SX1278射频芯片设计开发基于LoRa技术的电能表终端节点,从而组建了无线传输网络。其次,使用LoRa网关完成终端节点到上端服务器的协议转换,使得系统能够与云平台进行数据交互。最后,通过OneNET云平台完成电力信息采集和显示,并利用致力于第三方开发的API接口,将云平台数据交接到网页客户端,最终完成整个抄表系统的设计。LoRa电表抄表系统平台可以完成电压监测、谐波检测等一系列电表管理工作,用Eclipse编写的B/S架构的前端对用户进行电费使用情况分析,包括:剩余电费、已使用电费、任意时间段的电费分析。采用LoRa技术的抄表系统实现了对电力信息的数据采集和远距离传输,具有高可靠性、组网便捷等特点,并对电能表终端节点的电力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推动了智能城市的建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朱珠[4](2020)在《基于LoRa的智能电表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电能作为现代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能源之一,近年来的需求在急剧增加。随着电力行业快速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比如对电能表抄表的问题。目前,抄表任务呈现出繁重、新型、复杂的现状,而且随着城镇化、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充电桩,使得抄表变的更困难。目前主要的抄表方法有人工抄表法、有线抄表法、无线抄表法等。其中人工抄表法存在效率低、投入大、实时性差等缺点;有线抄表法利用铺设的有线网络进行抄表,存在成本高、易被破坏、受地理环境限制等缺点;而采用蓝牙、Zig Bee等技术的无线抄表法存在距离短、及时性差等缺点,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无线抄表法存在成本高、功耗高、受基站影响等缺点。因此,为了提高抄表系统的采集成功率、及时性,本文建立以LoRa(Long Rang,一种低功耗、远距离、低速率、低成本、穿透性强的无线通信技术。)为区域专用通信网络的抄表解决方案,为上述应用场景的自动抄表提供通信保障。通过对目前抄表系统使用的主流通信技术进行分析,本文从建立专用的通信网络角度出发,以智能电表采集的用电数据为基础,进行抄表方案的总体设计。目的是利用LoRa通信技术独特的优势,解决因用电环境复杂、恶劣、新型等条件造成抄表困难的问题。具体主要内容为:1.通过对几种抄表方案进行简单的对比,从抄表系统采用的通信技术角度出发,运用新兴的低功率广域网(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技术,结合智能电表进行无线自动抄表系统的研究。2.对LoRa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分析,以明确使用该技术的重点,根据对系统性能与功能分析,结合电力行业的要求及应用场景的需求,给出了智能电表具有LoRa通信功能的抄表系统整体设计方案。3.对抄表系统包括的智能电表的LoRa无线模块、智云采集器主要模块进行硬件设计,其中LoRa无线模块采用SX1268射频芯片,智云采集器的下行通信模块使用同样的射频芯片,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硬件设计。4.对抄表系统的软件进行了规范、设计,主要包括对LoRa无线模块、智云采集的软件进行设计,以及通信协议、冲突避让策略、组网方案、优化参数分配、抄表流程的实现方法。最后对LoRa模块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且以智能电表为基础对整体抄表系统进行组网抄表测试。最后测试结果表明,模块通信距离、抄表成功率高,本设计方案满足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
杨智凯[5](2020)在《网络智能电能表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国内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通过供电网中的集中器、智能电表等硬件,实现了用电信息的自动化抄表,提高了电力企业的营销终端业务管理效率。但是,对于供电网的硬件管理,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研发配套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本文按照公司的智能电能表管理维护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套网络智能电能表服务管理系统,系统可通过电力通信专网和供电网的集中器、智能电表进行远程交互,实现硬件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抄读管理。在研究工作中,本文首先研究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对系统的开发背景进行了调研整理,提出系统的总体目标。随后,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考察,详细分析系统需要开发的具体功能目标,以及各项非功能目标等。基于系统需求分析,研究了系统的开发技术选型,确立了基于.NET Web和SQL Server的技术开发路线,并利用SG-CIM标准作为系统的硬件通信服务标准。在系统技术选型分析基础上,根据系统的技术路线对系统进行详细的功能设计,包括总体设计、通信功能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并将系统模块分为集中器运行管理、电能表运行管理、保电及报警管理3个模块。最后,按照系统的技术方案及模块划分,详细分析研究了各功能模块的开发实现工作,介绍各模块的实现思路及功能效果,并对系统的测试工作进行总结和介绍,验证系统的研发成果。系统目前已经在公司内部上线运行,实现了供电网的集中器、电能表硬件设备的远程管理,各项功能均达到了预期的开发目标,且在其他方面也满足公司的应用要求,提高了供电网硬件的总体管理效率,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朱迪[6](2019)在《南宁供电局低压集抄远程抄表采集策略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推进,电力企业正在不断创新发展。面对持续深入的电力体制改革,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也逐渐由“以设备为核心”转为“以客户为核心”。为不断提高电网企业服务客户的水平,当前供电企业的工作重心已从最初追求覆盖率、采集成功率方面逐步转移到追求系统实用化、智能化方面,对抄表和电费计收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南宁供电局电力设备运营现状,剖析了相关电力政策对电力营销工作的影响。通过研究南宁供电局计量自动化系统架构,对常用的几种低压集抄组网方案进行了调研,总结得出当前南宁供电局低压集抄的运行现状,为下一步的理论分析提供依据。随后,通过使用SPSS Statistics软件对当前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的采集成功率指标进行建模分析,判断采集成功率满足正态分布,并运用概率理论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得出“时间积分电能量数据采集策略”。同时,通过分析时钟异常对各类抄表数据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时间同步技术研究”和“时钟对时的时移策略”,为后续开展的功能验证、主站功能部署及计量设备升级改造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确定该策略可行后,开展了集中器和电能表时钟测试、抄读冻结电量功能测试。经验证后得出时钟对时功能和抄读冻结电量功能能够应用于抄表工作的结论。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集中器和电能表具备时钟对时功能和冻结电量抄读功能,从而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为了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还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
陈煦[7](2019)在《基于CATV双向互动的远程智能抄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智能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是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而双向互动的自动抄表系统则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然而,当前广西电力公司的日常任务(例如抄表,审计,数据分析和计费)效率低,电费结算水平和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传统手动抄表的方式存在漏抄、估抄等现象,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服务质量及用户体验。本文在对国内外远程抄表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为满足我区电力公司需求侧管理系统的实际需要,分析了抄表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需求,完成了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功能实现以及系统测试。具体如下:1.通过语言编程和数据库调用实现了远程抄表系统的页面设计、应用程序和其他功能;2.针对远程自动抄表系统,提出系统的功能需求、数据库需求及非功能性需求,为电费核算、电量控制、数据分析提供精准、可靠的依据;3.设计了基于CATV网络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构架,提出了以组织及权限、基础信息管理、抄表管理、统计分析等重要部分为核心的功能架构,并对其中涉及的重要功能做了重点阐述;4.通过各管理模块的功能应用完成了基于CATV网络的远程智能抄表管理系统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设计方案合理、功能测试结果正确,所开发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企业内部潜力被挖掘,进而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供电水平的改善均离不开成本(管理、生产)的降低。
高嵩[8](2018)在《科左后旗供电公司集抄系统设计实施与应用评价》文中提出由于国内用电基数的庞大,电表抄录工作是供电企业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相比于传统的抄表方式,集抄系统具备明显的优越性,值得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本文致力于通过对集抄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力求帮助供电企业提升在用电信息采集工作环节的效率,促进电网智能化发展建设。电力集抄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发展的产物,结合现代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一种远程自动化信息系统,系统准确的用电信息采集和信息统计、分析,实现对电能表数据的采集以及线路运行相关数据的分析,为供电企业的抄表工作和线损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本文立足于供电企业发展的视角,首先对国内外电能集抄系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动态。其次,从集抄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性能要求两个角度出发,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功能需求方面,拟设计实现集抄系统在档案管理、运行管理、报表管理、数据应用、线损管理、预付费管理、计量网络管理等主要功能。在技术性能要求方面,主要是依据电力行业标准以及现代供电企业管理和服务需求,对系统的可靠性、响应时间、数据采集成功率以及其他系统技术性能指标进行规范。再次,详细介绍主站系统中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前置机以及通讯服务器等软件的结构与交互程序设计;远程信道选择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案,其中有线通信主要以光纤为信道,无线通信主要基于GPRS和CDMA技术建立信道,本地信道选择RS-485总线和低压电载波的方案。最后,结合系统在科左后旗供电公司的实施与应用实例,探讨集抄系统各主要功能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同时以系统的用户使用情况以及系统使用后的效果为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构建了一个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调查评价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模型计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显示:系统的用户使用评价情况较好;科左后旗应用集抄系统之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明显的技术效益的提升;但是在经济效益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研究对于集抄系统的技术基础和应用评价方面探讨较为全面,这对国内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具备一定的充实价值。同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对于科左后旗供电公司未来对集抄系统的应用以及改进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甘霖[9](2014)在《冀北电网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科技及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力应用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用电客户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电网工程的发展任务,这一任务首要体现在电网与电力用户在信息资源交互沟通方面更为准确和便捷,因此,建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成为全国智能电网建设工程中的一个研究重点。由于我国智能电网系统发展较晚,而且电力线路在一些地区较为复杂,这也就给电力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输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系统设计、建设规划、措施保障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选取冀北电网分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结构与智能电网的关系做出了简要的介绍,之后通过对在冀北电网中的系统现状做出了分析和评价,并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冀北电网中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然后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及核心部分进行了详细设计说明,最后对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和分阶段建设规划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做了投资估算、效益分析和必要的措施保障。
祝晓宏[10](2013)在《智能电能表及自动抄表系统的应用与推广》文中研究表明智能电能表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电能表,该电能表采用先进的集成元件,抄表具有很高的精准度,自动抄表系统具有实时性强、易于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由于其相对成本较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低压载波电能表及自动抄表系统的分析研究,分析了自动抄表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并分析了自动抄表系统的效益。
二、电能表自动抄表系统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能表自动抄表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OFDM的山地、丘陵地区低压集抄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低压集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1 国外低压集抄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低压集抄的发展现状 |
1.2.3 山地、丘陵地区低压集抄系统应用现状 |
1.3 低压集抄系统的现状与问题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4.1 论文的研究目的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低压集抄系统的关键技术 |
2.1 低压集抄系统分类 |
2.1.1 有线信道集中抄表系统 |
2.1.2 无线信道集中抄表系统 |
2.1.3 电力线载波集中抄表系统 |
2.2 不同组网方式的对比分析 |
2.2.1 低压集抄组网方式 |
2.2.2 组网方式选择标准的建立 |
2.2.3 组网方式的对比分析 |
2.3 宽带载波与窄带载波的对比分析 |
2.4 载波方案的选择 |
2.4.1 485 总线方案 |
2.4.2 电力线载波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OFDM低压集抄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
3.1 OFDM的技术背景与特点 |
3.2 低压集抄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
3.2.1 系统主站 |
3.2.2 集中器 |
3.2.3 采集器 |
3.2.4 通信模块 |
3.2.5 RS-485 线缆 |
3.3 OFDM通信的基本原理 |
3.4 OFDM的设计原则与应用分析 |
3.5 OFDM实现的具体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HC 地区的低压集抄系统的应用与分析 |
4.1 低压集抄系统通讯方式分析 |
4.1.1 上行通信方式 |
4.1.2 下行通信方式 |
4.2 H-C供电局现有集抄方案的技术分析 |
4.2.1 低压集抄本地通信技术分析 |
4.2.2 低压集抄技术方案的选择 |
4.3 H-C供电局现有实例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
4.3.1 谐波干扰、信号衰减严重的环境运行实例 |
4.3.2 通信实时性,一次性成功率低的问题测试实例 |
4.3.3 地下室GPRS信号问题解决实例 |
4.3.4 窃电事件上报功能应用实例 |
4.4 低压集抄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低压集抄系统的运行效果分析 |
5.1 低压集抄系统的总体方案 |
5.1.1 OFDM低压集抄的硬件架构 |
5.1.2 OFDM低压集抄的软件架构 |
5.2 OFDM低压集抄的工程测试 |
5.3 OFDM窄带高速载波方案功能效果分析 |
5.4 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
5.4.1 OFDM低压集抄的抄表效果 |
5.4.2 OFDM低压集抄的抄表总结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GPRS通信的电力抄表智能集中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电力抄表系统发展现状 |
1.2.1 国内电力抄表系统研究进展 |
1.2.2 国外电力抄表系统研究进展 |
1.3 电力抄表集中器功能需求分析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电力抄表集中器硬件电路设计 |
2.1 电力抄表集中器功能实现方案设计 |
2.2 电能量采集模块设计 |
2.3 电能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2.4 GPRS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集中器抄表程序设计及抄表平台搭建 |
3.1 集中器抄表主程序设计 |
3.2 自动抄录任务程序设计 |
3.3 集中器远程中继抄表程序设计 |
3.4 GPRS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
3.5 基于PLCAMRS软件的集中抄表平台搭建 |
3.6 本章小结 |
4 电力抄表集中器系统可靠性分析 |
4.1 电子电路可靠性分析 |
4.1.1 电能信息采集模块可靠性设计 |
4.1.2 电能集中器程控模块和通信模块可靠性设计 |
4.2 集中器工作环境分析 |
4.2.1 电力集中器设备工作条件分析 |
4.2.2 电力集中器安装接线设计 |
4.2.3 电力集中器GPRS通信模块工作条件分析 |
4.3 集中器正常工作技术指标分析 |
4.4 电能数据传输可靠性分析 |
4.4.1 电能数据采集系统传输可靠性分析 |
4.4.2 电能数据通信系统传输可靠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电力抄表集中器采集数据及测量精度分析 |
5.1 集中器测量数据分析 |
5.1.1 集中器电流采样数据分析 |
5.1.2 集中器电压采样数据分析 |
5.1.3 集中器功率因数数据分析 |
5.1.4 集中器计量功率数据分析 |
5.2 电力抄表集中器电能指标数据分析 |
5.2.1 单日峰平谷电量计量数据分析 |
5.2.2 四象限无功计量数据分析 |
5.2.3 电能需量计量数据分析 |
5.3 集中器电能数据计量误差及计量精度分析 |
5.3.1 有功电能计量误差及计量精度分析 |
5.3.2 无功电量计量误差及计量精度分析 |
5.3.3 影响集中器计量精度原因及改进分析 |
5.4 电力集中抄表历史数据统计分析 |
5.4.1 集中器电能计量历史数据分析 |
5.4.2 集中器实时功率历史数据分析 |
5.4.3 集中器功率因数历史数据分析 |
5.4.4 集中器测量电压历史数据分析 |
5.4.5 集中器测量电流历史数据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智能集中器抄录及通信服务程序 |
致谢 |
(3)基于LoRa的物联网电表抄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工作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2 系统总体设计及相关技术 |
2.1 低功耗广域网技术概述 |
2.2 LoRa通信技术 |
2.3 LoRaWAN及其网络结构 |
2.4 LoRa与其他无线技术对比 |
2.5 LoRa无线组网方案 |
2.6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7 LoRa私有协议的设计 |
2.8 本章小结 |
3 抄表系统硬件设计 |
3.1 电表硬件总体设计 |
3.2 硬件系统芯片选择 |
3.3 LoRa通信芯片的选择 |
3.4 其他电路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抄表系统软件设计 |
4.1 电表节点的软件设计 |
4.2 LoRa网关的软件设计 |
4.3 云平台服务器的软件设计 |
4.4 B/S客户端的搭建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 |
5.1 LoRa电表终端相关测试及结果 |
5.2 LoRa网关相关测试及结果 |
5.3 云平台服务器相关测试及结果 |
5.4 数据库及客户端功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LoRa的智能电表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抄表系统总体设计 |
2.1 LoRa技术介绍 |
2.2 LoRa技术关键性能指标分析 |
2.2.1 可扩展性分析 |
2.2.2 吞吐量分析 |
2.2.3 覆盖范围分析 |
2.2.4 能耗效率分析 |
2.3 系统组成简介 |
2.4 系统需求分析 |
2.4.1 性能需求 |
2.4.2 功能需求 |
2.5 抄表系统设计思路 |
2.6 系统总体架构与实现方案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抄表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硬件设计 |
3.2 系统主要器件的选型 |
3.2.1 射频芯片 |
3.2.2 LoRa通信模块MCU |
3.2.3 LoRa智云采集器MCU |
3.2.4 射频开关芯片 |
3.3 LoRa通信模块硬件设计 |
3.3.1 MCU单元及其外围电路 |
3.3.2 射频收发器片外时钟电路 |
3.3.3 射频收发和天线匹配电路 |
3.3.4 LoRa通信模块接口电路 |
3.4 智云采集器模块硬件设计 |
3.4.1 MCU模块及其外围电路 |
3.4.2 外部存储模块电路 |
3.4.3 RS485 通信电路 |
3.4.4 电源管理模块 |
3.4.5 接口电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抄表系统软件设计 |
4.1 通信协议设计 |
4.2 LoRa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4.2.1 SX1268 初始化 |
4.2.2 数据接收流程 |
4.2.3 数据发送控制及冲突避让策略 |
4.3 智云采集器软件设计 |
4.4 组网通信方案 |
4.4.1 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
4.4.2 网络路由 |
4.5 优化参数分配 |
4.6 抄表流程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
5.1 LoRa通信模块测试 |
5.1.1 LoRa模块通信距离测试 |
5.1.2 LoRa通信模块功耗测试 |
5.2 LoRa系统功能测试 |
5.2.1 LoRa通信模块与LoRa智云采集器组网测试 |
5.2.2 整体抄表功能测试 |
5.3 测试结果分析与总结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论文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
(5)网络智能电能表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开发背景 |
2.1.1 业务现状分析 |
2.1.2 系统总体目标 |
2.2 系统功能需求 |
2.2.1 集中器运行管理需求 |
2.2.2 电能表运行管理需求 |
2.2.3 保电及报警管理需求 |
2.3 系统非功能需求 |
2.3.1 通信需求 |
2.3.2 性能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开发技术选型分析 |
3.1 开发模式选型分析 |
3.1.1 网络模式 |
3.1.2 功能模型 |
3.2 开发技术及工具选型 |
3.2.1 .NET Web技术 |
3.2.2 SQL Server数据库 |
3.3 通信技术选型分析 |
3.3.1 通信环境分析 |
3.3.2 SG-CIM通信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2 系统通信功能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集中器运行管理功能设计 |
4.3.2 电能表运行管理功能设计 |
4.3.3 保电及报警管理功能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概念分析 |
4.4.2 数据表结构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功能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2.1 集中器运行管理功能实现 |
5.2.2 电能表运行管理功能实现 |
5.2.3 保电及报警管理功能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概述 |
6.2 系统测试环境 |
6.3 系统测试流程 |
6.4 系统测试内容及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南宁供电局低压集抄远程抄表采集策略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及应用现状 |
2.1 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
2.2 南宁供电局电网经营概况 |
2.3 南宁供电局计量自动化系统整体情况 |
2.3.1 计量自动化系统结构 |
2.3.2 低压集抄系统 |
2.4 常用的低压集抄组网方式 |
2.4.1 电力线载波(PLC)通信原理 |
2.4.2 全载波方案 |
2.4.3 半载波方案 |
2.4.4 混合载波方案 |
2.4.5 低压集抄模式总结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关键支撑技术理论研究及应用分析 |
3.1 冻结电量概念 |
3.2 模型建立和分析 |
3.2.1 SPSS Statistics软件 |
3.2.2 SPSS Statistics软件建模应用 |
3.3 时间积分电量数据采集策略分析和证明 |
3.3.1 时间积分电量数据采集策略分析 |
3.3.2 时间积分电量数据采集策略的应用 |
3.4 时钟异常对抄读冻结电量数据的影响 |
3.5 时间同步技术研究 |
3.5.1 时钟同步技术的系统框架 |
3.5.2 时钟对时的时移策略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冻结电量功能的实验室验证 |
4.1 冻结电量功能测试方案 |
4.1.1 测试厂家 |
4.1.2 试验依据标准及项目、方法 |
4.1.3 测试地点 |
4.1.4 计划开展的工作 |
4.1.5 整体测试结论 |
4.1.6 详细测试内容 |
4.2 对时功能验证 |
4.2.1 系统召测集中器、电能表时间 |
4.2.2 主站-集中器-电能表时钟校对 |
4.3 抄读冻结电量功能测试 |
4.3.1 抄读小时冻结电量功能测试 |
4.3.2 抄实月度冻结电量功能测试 |
4.3.3 抄读日冻结电量功能测试 |
4.4 系统与现场抄表数据比对 |
4.4.1 测试目的 |
4.4.2 测试方法 |
4.4.3 现场测试选点 |
4.4.4 现场测试结果 |
4.4.5 测试结论 |
4.5 冻结电量测试结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冻结电量功能的推广应用 |
5.1 计量自动化系统升级 |
5.1.1 部署时钟对时程序及策略 |
5.1.2 部署抄读冻结电量功能 |
5.2 抄表机升级 |
5.3 建立系统运行维护体系 |
5.3.1 建立运行维护规章制度 |
5.3.2 明确各职能单位要求 |
5.3.3 抄表运行维护机制优化 |
5.3.4 南宁供电局抄表运维工作探索 |
5.4 效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基于CATV双向互动的远程智能抄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简介 |
2.2 功能需求分析 |
2.3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
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
3.1 系统的构架设计 |
3.2 系统的功能设计 |
3.3 数据库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功能实现 |
4.1 欠费停复电管理模块 |
4.2 电量冻结模块 |
4.3 计量自动化模块 |
4.4 营销集中器模块 |
4.5 双向互动子模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 |
5.2 测试内容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远程集抄部分编程语句 |
附录2 营销集中器部分编程语句 |
(8)科左后旗供电公司集抄系统设计实施与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与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与发展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概述及基本结构 |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1 档案管理功能 |
2.2.2 数据应用 |
2.2.3 报表管理 |
2.2.4 运行管理 |
2.2.5 其他功能 |
2.3 系统技术性能要求分析 |
2.3.1 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
2.3.2 响应时间 |
2.3.3 数据采集成功率 |
2.3.4 其他技术性能指标要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集抄系统设计研究 |
3.1 系统主站构架及软件设计 |
3.1.1 应用服务器 |
3.1.2 客户端 |
3.1.3 前置机 |
3.1.4 通讯服务器 |
3.2 系统通信方案选择与设计 |
3.2.1 远程通信方案 |
3.2.2 本地通信方案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概念结构 |
3.3.2 数据库逻辑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集抄系统实施与应用情况 |
4.1 某供电公司集抄系统实施概况 |
4.2 系统主要功能应用实例 |
4.2.1 档案管理功能应用 |
4.2.2 运行管理功能应用 |
4.2.3 线损管理功能应用 |
4.2.4 终端运行状态监测与远程调试 |
4.2.5 其他系统功能应用 |
4.3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集抄系统在科左后旗供电公司的应用评价 |
5.1 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 |
5.2 评价模型构建 |
5.2.1 建立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 |
5.2.2 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
5.2.3 指标的隶属度确定方法 |
5.2.4 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
5.3 科左后旗供电公司集抄系统应用评价 |
5.3.1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
5.3.2 指标隶属度调查评价结果 |
5.3.3 综合评价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冀北电网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概述 |
2.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方式 |
2.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结构组成 |
2.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智能电网 |
2.4 智能电能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冀北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状分析与评价 |
3.1 冀北电网公司企业及用户概况 |
3.1.1 企业基本情况 |
3.1.2 用户基本情况 |
3.2 系统现状分析与评价 |
3.2.1 主站 |
3.2.2 采集终端 |
3.2.3 通信信道 |
3.2.4 电能表 |
3.2.5 检验测试体系 |
3.2.6 运行管理 |
3.3 发展趋势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构架设计 |
4.1.1 物理构架设计 |
4.1.2 逻辑构架设计 |
4.1.3 软件构架设计 |
4.1.4 应用构架设计 |
4.2 应用构架详细设计 |
4.2.1 采集点设置 |
4.2.2 数据采集管理 |
4.2.3 控制执行 |
4.2.4 运行管理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 |
5.1 建设目标 |
5.2 整体建设方案 |
5.3 具体建设方案 |
5.3.1 主站 |
5.3.2 通信信道 |
5.3.3 采集终端与电能表 |
5.3.4 辅助项目 |
5.4 分阶段建设规划 |
5.4.1 年度建设目标 |
5.4.2 年度建设内容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投资及保障措施 |
6.1 投资估算 |
6.1.1 总投资估算 |
6.1.2 年度分项目投资估算 |
6.2 效益分析 |
6.2.1 企业效益 |
6.2.2 社会效益 |
6.3 保障措施 |
6.3.1 组织保障 |
6.3.2 人员保障 |
6.3.3 资金保障 |
6.3.4 场地保障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智能电能表及自动抄表系统的应用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 自动抄表系统的概述 |
1.1 自动抄表系统的结构 |
1.2 自动抄表系统的功能描述 |
1.3 自动抄表系统的特点 |
1.4 自动抄表系统的应用范围 |
1.5 自动抄表系统的安装 |
1.6 自动抄表系统的调试 |
2 自动抄表系统的应用与推广 |
2.1 自动抄表系统的应用 |
2.2 自动抄表系统的推广 |
3 自动抄表系统的效益分析 |
3.1 自动抄表系统的社会效益分析 |
3.2 自动抄表系统的管理效益分析 |
3.3 自动抄表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
4 结语 |
四、电能表自动抄表系统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OFDM的山地、丘陵地区低压集抄系统设计[D]. 谭铭钊. 广西大学, 2020(07)
- [2]基于GPRS通信的电力抄表智能集中器研究[D]. 房鑫.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3]基于LoRa的物联网电表抄表系统设计[D]. 刘世伟.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基于LoRa的智能电表抄表系统设计与实现[D]. 朱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1)
- [5]网络智能电能表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智凯.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6]南宁供电局低压集抄远程抄表采集策略及应用研究[D]. 朱迪. 广西大学, 2019(06)
- [7]基于CATV双向互动的远程智能抄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煦. 广西大学, 2019(06)
- [8]科左后旗供电公司集抄系统设计实施与应用评价[D]. 高嵩.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9]冀北电网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规划研究[D]. 甘霖.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10]智能电能表及自动抄表系统的应用与推广[J]. 祝晓宏. 科技创新导报, 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