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鼎军 广西北流市实验中学 537400
【摘要】当前中小学生这一群体中频繁出现各种生命伤害事件,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痛苦。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文章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缺失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021-02
近年来,生命伤害事件在中小学生这一群体中不断发生,主要有自杀,伤害家人、同学、动物,或被伤害等。这些生命伤害事件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开始反思当前中小学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生命教育概述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建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建立和谐生命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
造成当前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温馨港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注重生命教育或者教育方式不科学,易导致孩子生命教育的缺失。
1、家长忽视生命教育或教育方法当
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的父母普遍忽视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没有这方面的自觉性和行动。或者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不当,对生命这一话题含糊其辞,没有真正的让孩子理解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从而使中小学生不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
2、不恰当的家教方式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专制、溺爱和放任。家长或对孩子严加管教,提出各种高要求,使孩子不堪重负;或溺爱孩子,使孩子情感脆弱,难以接受压力与挫折;或放任孩子“自由”成长,不纠正其不良行为,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生命。这些不恰当的家教方式易导致孩子产生伤害生命的过激行为。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目前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师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应试与升学压力过重,中小学生失去感悟生命的机会
由于应试、升学等压力,中小学生的学习不再那么单纯,他们的心灵受到束缚,失去很多自由与天真,失去对人生乐趣的感受,失去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和对生命价值的判断。爱因斯坦说的很对,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对更美好的生活失去期待。①
2、教学内容缺乏生命教育,无法进行系统教育
教育改革中不重视甚至忽视生命教育,没有专门开设生命教育或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3、教师自身生命意识不足,无法正确引导学生
中小学阶段是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生命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对生命意识的了解、态度和价值观会在其日常教学中,与学生的相处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张文质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植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包括对生命的敬畏感”。②可见,如果教师自身的生命意识不足自然不会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三)社会因素
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环境。我们从出生便处于社会之中,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传统文化、影视媒体、生活环境的消极方面都可引起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传统文化限制生命教育的开展
在我国,“死”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禁忌话题。当小孩子面对亲人去世时,家长往往告诉小孩子:“他去了另外一个地方”,甚至隐瞒小孩子。这种做法使小孩子对死亡没有确切的概念,没有形成珍惜生命的概念,反而漠视生命。
2、影视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
在信息发达时代,各种传播媒介充斥每一个家庭,充满暴力元素的影片及网络游戏对中小学生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与吸引力。
3、生活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中小学生的安全感降低
社会上针对中小学生的直接伤害事件越来越多,而且就发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当中。这使他们的安全感降低并且处在恐惧当中,产生了对生命的无奈感,难以形成安定感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对策
生命教育的实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合作与参与,达到让中小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形成正确生命意识的目的。
(一)充分发挥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启蒙作用
1、 提高家长素质,改变家长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自身的素质对孩子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应采取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民主的教育方式,注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其珍惜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从而成人成才。
2、 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很多孩子都是因为家庭不幸福的原因走上极端道路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温馨、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需要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教给他们,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
(二)注重学校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
1、强调学校目标的建构,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建构一个“优质、充满人性温馨的美好校园”,这是追求的目标,也是质的要求。③为学生创建一个温馨的校园环境,强调学校工作围绕他们的发展展开;坚持以学生为本,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持久的、耐心的、细致的关注,使他们对生活、生命充满美好的期待。
2、提升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积极引导学生
唤醒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提升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促进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所以,教师应掌握与生命相关的学科知识,具有生命教育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关怀,坚持使学生全面发展。
3、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健全生命教育内容
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进行生命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学校应安排专职教师讲授生命教育课,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关于生命的知识。其次,课程内容要健全完善,自我、他人、自然等生命内容都要讲授,使中小学生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惜他人、动物、生物的生命。
(三)社会各界关注中小学生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社会各界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文化氛围,关注生命教育,为生命教育提供环境与条件。
人的生命是唯一的、宝贵的。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注重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提升其生命价值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重大。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社会、家庭、学校要团结协作,将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位。(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郑晓江.从弑亲惨案看青少年的生命教育[J].中国德育,2008(2).
[2]庄亚楠.关于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9(2).
[3]任桂平.守望生命——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9).
[4]刘志春.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J].河南师范学报,2005(4).
论文作者:谢鼎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生命论文; 中小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学校论文; 家庭论文; 家长论文; 缺失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