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贵
(金牛区妇幼保健院荷花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探索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级医院CT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安全参数范围内进行分级设定,在相应级参数引导下运用我中心中医科DFQ-580型多方位牵引床牵引带进行固胸固髋对抗三维牵引治疗;根据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年龄、体重、腰围、体质对疼痛的耐受度;分别调整个体化的牵引参数范围如下:牵引距离55~65mm,倾角10~15°,左右旋转角度-10~15°,摆角-5~10°,如需旋转角度则旋转方向指向患侧,牵引保持设置为0~2秒。术者立于患者患侧,双手拇指重叠按压在患部棘突一侧。嘱患者全身放松,踏动控制开关,在牵引床完成成角旋转牵引动作的瞬间,双手拇指向下外方推旋按压。三维牵引可重复3~4遍,牵引治疗参数设置由小变大,交替进行。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快牵1疗次(3~4遍)即可,术罢以腰带固腰制动,观察2小时无碍即可下床自行离开;并交代术后事项。结果:所收治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治疗后疼痛症状立即感觉减轻有11例,无明显感觉1例。治疗后1月复诊治疗余症的患者3例,且复诊3例腰痛症状全部消失。总有效率92%;结论: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基层医院康复科普及推广。
【关键词】三维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7-8231(2018)09-0076-02
腰椎间盘突出症即中医学的腰痛病或者腰腿痛病,《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就其病机认为是邪气导致骨不稳正,引发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现代医学解剖学目前分析是: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水肿和局部炎性反应,并进而引发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根据突出的位置分:中央型、中央旁型、外侧型和极外侧型。
中医学治疗的原则:有邪则驱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与驱邪的方法就是正骨。唐代蔺道人撰·《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手法;中医《推拿学》(五版)认为推、拿、摸、接、端、提、按、摩等手法均是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外治法。通过上述正骨方法,使得骨正筋顺,气血调和,邪去痛安。但传统之法过于费力,亦不能数据统一标准,安全范围缺乏有效参数限制。鉴于此,我科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DFQ-580型多方位牵引床进行固胸固髋对抗三维牵引治疗之法,理疗上解除被压迫神经,纠正错乱的正常解剖骨位,阻止导致神经水肿和局部炎性反应的病理化过程,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标准参数,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本文把我中心中医科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接诊治疗的12例CT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我中心中医科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接诊治疗的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未手术者)。在上级医院行腰部CT显示:L3-S1节段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改变,仅1例伴有L3-5椎缘轻度骨质增生;其中各节段椎间盘突出情况占比显示:L3-L4突出4例;L4-L5突出8例;L5-S1突出8例,以L4-S1节段均有突出者居多,突出程度不一。此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尤以腰痛,下肢酸、麻、胀、痛症状明显,跛行。其中麻木症状多沿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走向明显。痛点区多以膀胱腧穴区域、环跳穴区域、承扶穴区域、风市穴区域、委中穴区域、昆仑穴区域为显著。其中1例仅有下肢症状,无腰部症状。
1.2 治疗方案
运用DFQ-580型多方位牵引床牵引带对患者进行胸部和髋部固定后在安全参数内进行单向对抗三维牵引;术者立于患者患侧,双手拇指重叠按压在患部棘突一侧。嘱患者全身放松,踏动控制开关,在牵引床完成成角旋转牵引动作的瞬间,双手拇指向下外方推旋按压。术罢以腰带固腰制动,观察2小时无碍即可下床自行离开;并交代术后事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治疗禁忌
(1)腰椎手术患者;(2)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或骨质增生;(3)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4)传染病发作期患者。
2.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判定
2.1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以及疼痛耐受度;分别调整个体化的牵引参数如下:牵引距离55~65mm,倾角10~15°,左右旋转角度-10~15°(亦可设置旋转角度为0°),摆角0°,如需旋转角度则旋转方向指向患侧,牵引保持时间设置为0秒。术者立于患者患侧,双手拇指重叠按压在患部棘突一侧。嘱患者全身放松,踏动控制开关,在牵引床完成成角旋转牵引动作的瞬间,双手拇指向下外方推旋按压。三维牵引可重复3~4遍,牵引治疗参数设置由小变大,交替进行;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并及时处置。牵引1疗次(3~4遍)即可。静卧期间布洛芬缓释胶囊备用,非疼痛不能忍受情况不服用任何药物。
2.2 临床疗效判定
2.2.1有效:腰痛症状及下坠感缓解或者消失。下肢酸、麻、胀、痛症状缓解或者消失。
2.2.2无效:治疗前后症状1周内对比,腰部及下肢没有任何改善。甚至症状进一步加重者。
2.3 疗效评估方法
(1)患者治疗后宜硬板床平躺,1周后自述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对比症状是否消失),以及自行运动是否受限;(2)CT复查了解治疗后椎间盘的位置情况(此法可提供循证依据,但患者不愿花费复查,故作罢);由此分有效或无效。
3.结果及分析
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究其方法剖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的腰痛病或腰腿痛病)即《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认为是邪气导致骨不稳正,引发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现代医学分析是: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水肿和局部炎性反应,并进而引发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中医以《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之正骨法为要点,采取“正骨驱邪,骨正筋顺,气血调和,邪去痛安”为治疗理念。运用我科DFQ-580型多方位牵引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固胸固髋对抗三维牵引,增大椎间隙,使得椎间盘回纳,解除神经受压,纠正骨位,减轻消除患者临床症状,以恢复机体功能。
4.讨论
受年龄,工作性质,个体差异,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逐近年轻化,普遍化。就其病因无非先天后天宿疾之因素,先天的不足,遗传的缺陷,发育的不良;后天的内伤自损,外邪滋扰等均为其发病奠定了病基。如需终止或阻断这些致病因素,让机体得以回归正常生理状态;根据《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正骨理论提示:骨正筋顺,气血调和是促使邪去痛安之要法。现代医学治法主张积极解除被压迫神经,纠正错乱的正常解剖骨位,阻止导致神经水肿和局部炎性反应的病理化过程。我科三维牵引治疗正是基于解除此类患者病因之法,采取固胸固髋对抗三维牵引治疗。结果显示12例病患治疗后效果显著。鉴于该疗法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标准参数,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且在传统治疗方法上有质的飞跃,目前在治疗过程中尚未发现其它明显不良反应。由此得出该疗法安全效显值得基层医院康复科、骨科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岳寿伟.腰椎快速牵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5:374-375.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2-133.
[3]王福根.腰腿痛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02:109-113.
[4] 张建华.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厂矿医学 2003,3:195-196.
作者简介:周亮贵,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荷花池社区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周亮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症状论文; 疗效论文; 下肢论文; 神经论文; 黄帝内经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