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将对后浇带的定义、特征和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体现后交代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效果。本文对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主要功能和设置原理进行分析,对施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作用;施工技术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特征和功用
1.1后浇带的特征
是可以根据结构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浇注;后浇带的强度一定要比其联接的构建部分高;对待模板的消耗措施上,后浇带要防止新老混凝土因施工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构建裂缝。只有在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约束下对墙体、横梁、和底板进行留设施工裂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多个部分,通过构建的自然物理收缩或膨胀的原理,在一定的时间之后进行混凝土的填充,将多个结构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2后浇带的功用
⑴解决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
⑵调压力差、时间差和标高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⑶减小温度收缩影响。后浇带能够克服因温度差引起的构建收缩,对于各种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如果是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建造的,那么随着季节的变化,一旦温度升高,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的应力,对构建形成向外的挤压力量。一旦超过限度,混凝土构建中就会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结构建成之前对温度应力的考虑能够事先进行裂缝的预留,再在一定的时间,即混凝土内部硬结收缩完毕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就可以做到保护构建整体性的作用。
⑷后浇带的设置能够解决因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组成整体的问题。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和基础虽然在设计时是一个整体,但是考虑到建筑队地基的重力影响引起的沉降,必须设置后浇带。用后浇带将这两个部分分开,通过沉降量计算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后浇带的设计之前要对整个裙房结构和基础的强度进行核对和计算,对由于连接成为整体后的结构体的后期沉降引发的内部应力进行计算。一般的施工顺序是先对建筑的主楼施工,再进行裙房的施工,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2.施工中后浇带的设置方法
2.1选择好后浇带的位置
后浇带适宜选择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最小的部位。一般剪力墙的中部是不设置后浇带的。梁和板的反弯点附近是最好的位置。这里避免了因弯矩和剪力过大而导致的构建自身压力。
2.2后浇带的宽度
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但并不是要将结构整体进行切割为若干毫无联系的板块。对于楼板或基础来说,起受力作用的钢筋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切割断开的,这既是保证结构的整体性的要求,也是保证施工安全的要求;如果后浇带的跨度设置确实很大,需要切割受力钢筋,那么在浇筑后浇带的过程中要将其焊接联接,这是为了避免楼板两端受力过大形成下垂变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后浇带的宽度的要求一般超过10m,不少于7m。
2.3后浇带的间距
在图纸上如果有留设,必须按照图纸的设置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图纸上的构建间距不一定要按照图纸上的来留设,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的矩形建筑物后浇带的艰巨不超过40厘米,而最小的距离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四季平均气温而定,但不小于30厘米。
2.4后浇带的断面形式
通常后浇带的断面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一致,为了避免因受力集中引起的结构变形,应避免后浇带浇筑后出现直缝。
3.后浇带施工技术要求
3.1后浇带前期准备——预设模板
在混凝土的浇筑之前要预设钢丝网模板,要保证钢丝网模板的钢丝网格均匀统一和钢丝粗细统一,模板的预设要严格参照施工图纸进行。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是避免裙楼和主楼在连接跨度过大的时候,地下室大梁支撑的荷载过于大二超过钢支撑扣件的承受能力而引起扣件螺栓被破坏。
3.2时间选择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在两个月之内会完毕。而对于高层建筑和裙楼的结构和基础而言,则要等沉降完成之后开始浇筑后浇带。裙楼和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同时施工的,但是裙楼的施工量小而主题高层建筑的施工量大,在裙楼完成后,主楼的施工尚未完成,实际上裙楼的荷载产生的沉降在前,主楼的沉降在后,且主楼荷载造成的沉降多于裙楼的荷载,因此必须等主楼完全沉降完方可进行后浇带砼的施工。由于不同的施工季节、施工材料,一些需要延后浇筑时间的工程则要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来。
3.3材料选择和浇筑混凝土
后浇带浇筑前要将裂缝全面清理,排除积水,保持后浇带两边的构件表面湿润24小时以上。选择的材料必须是无收缩混凝土——膨胀水泥或添加膨胀外加剂的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为了使后浇带的强度高于所连接的构建,施工前必须加入早强减水剂,对混凝土进行认真的配置和振捣。按照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施工,水平后浇带的浇筑要将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垂直后浇带的浇筑则要将混凝土充分振捣,振捣的时候要避免振捣器的振捣动作将钢丝网破坏。并注意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以防止混凝土水泥浆流失。
3.4处理垂直施工缝和温度选择
垂直施工缝的混凝土浇筑后达到初凝时就要用压力水冲洗直至出现骨料,并将钢丝网冲洗干净。为了避免错过冲洗时间,施工图纸要对时间进行预设,必要时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后浇带砼要选择适合的浇筑温度,以保证新老砼结合良好。最好的温度是10摄氏度,这符合热力学的收缩和膨胀的最佳结合点。后浇带砼在浇筑完毕后要在两天之后选择适当的时间收关,防止砼出现干裂,最佳的时间是早上或傍晚。
结束语
总之,对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要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才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L1]王晓.高层建筑中结构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01.科技资讯,2010,(15):8 1一8 1.
[2]秦桂娟等.建筑工程模板设计实例与安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1).
论文作者:谭英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主楼论文; 时间论文; 荷载论文; 温度论文; 模板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