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石油化工企业对设备的使用可靠性要求极高,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源,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与维修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管理工作。做好维修管理是保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利润。设备管理和维修在企业的整个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它对企业的投入产出影响重大。本文就石化企业设备的维修管理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以探讨。
关键词:石化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源,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与维修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管理工作。做好维修管理是保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利润。设备管理和维修在企业的整个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它对企业的投入产出影响重大。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设计选型、运行保养、检测维修、技术改进和设备配件管理等工作。通过对设备的管理维修及技术改造,使人员、制度、设备等有机融合、规范化运行,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1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维修的分类
维修管理是为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而开展的工作。维护是为了保持设备良好状态所做的清洗擦拭、润滑、检查调校等工作。修理是检查、故障判断、排除故障、测试、翻修等工作内容。
1.1 维修的分类方式
维修是随着工业发展而随之产生的,其种类也是不断的完善和细化。从 18世纪的手工作坊的简单维修到今天的高技术含量的综合维修,体现了人类对促进和提高生产力的一种进步。到目前为止,根据国内外有关维修领域的文献报道,维修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是及时和随时地发现故障苗头,并及时有效地防止故障发生,使设备保持在良好健康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包括定期维修、视情维修也称为预知维修。
2)修复性维修
修复性维修是使发生故障的设备恢复到规定的状态,包括事后维修、状态监控维修。
3)改进性维修
改进性维修是对设备进行改进或改装,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主要包括为消除原设计、制造上的缺陷而做出的技术改造性维修,目的是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1]。
1.2 设备的可靠性维修策略
1.2.1 可靠性维修的目标
可靠性是石化企业设备运行中的重要技术指标,包括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和主动维修等几方面。所谓可靠性维修就是在设备安全基础上的维修,尽量避免被动维修,实施精密检测,主动发现苗头,及时维修。被动维修可导致过多的非计划停机。在设备运营过程中,采取预测维修,做到维修工作的前瞻性,减少停机,避免损失,是企业广为采用的方式。不过缺点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故障。而主动维修的优势是可以从源头上消除故障隐患,减少设备的大修时间。可靠性维修的目标确定为准确掌握设备信息,积极发现和排除设备的运行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维修成本,增加利润。
1.2.2 可靠性维修的应用
可靠性维修不是单独可以实施的,需要在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和主动维修之间寻找最佳切合点,找到维修设备的平衡方式,发挥某种优势,弥补某种不足。把这三种维修方式有机结合起来,预测维修是这个系统的平衡点。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以后果评价作为维修方法选择的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
2.1 依靠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设备管理
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市场的保证,武汉博达石化公司推行的ISO9000族系列,为企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保证。规范化的设备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物质保证,低价位的维修费用是建立在高质量的管理水平之上的,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保证。尤其对精密、大型、单系列等关键设备的管理,更是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及发展[2]。
2.2 建立设备故障数据库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被广泛应用在产品制造和生产的领域中,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得到提高,也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管理的自动化、动态化和标准化是摆在设备管理人员面前的新课题,也就成为了目前设备管理创新的趋势所在。武汉博达石化公司利用企业的局域网资源建立了设备故障管理数据库。使设备的故障情况能在第一是时间反应在网络上,同时也能及时地把设备管理情况公布给各个部门。
2.3建立适合石化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
石油化工是典型的流程工业,产品生产过程必须保持连续性,严密衔接和相互配合。不允许有任何细小失误,否则就会造成停机或停产。石化企业的特点以及高温、大电流、强磁场、高压、高负荷、易燃、易爆、强酸、烟尘腐蚀等设备特征,增加了设备管理工作难度。
武汉博达创新了设备管理模式。实行数据统计分析制度,及时进行处理和通报,及时做好故障排除工作。建立了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通信保障系统、物资供应系统,确保生产装置安全、平稳、高效和经济地运行。
1)智能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智能化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近一个时期,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为智能化的嵌入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前进步伐。未来的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等能力进行生产、制造和加工,解除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2)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化是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自动化系统可以进行拆分和组合,实现任意的剪裁和组合控制,以及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这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在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基础之上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技术的发展[3]。
3)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它将把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实施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便携式、轻型化的特点,这将是机电一体化新的发展趋势。在国外,规定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一般不超过1cm3,目前还向着微米、纳米级方向进发。这给人类无法进入的空间提供了替代者,微机电一体化系统以其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将成为未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4)模块化
机电一体化的集成化技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高度,模块化将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参考文献:
[1]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区世强.设备管理与维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胡安定.石油化工装置长周期运行指南[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4]付志海.浅析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2009(5).
论文作者:王治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设备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企业论文; 故障论文; 可靠性论文; 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