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与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3)09-0106-03
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家、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市场筛选、产业培育、风险分散、要素集成和更新文化价值观念等功能。由于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所以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相比,应当在一些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本文对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两者的差异分析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和效果。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具有以下不同特性:
一、孵化企业的规模略小
1.孵化企业的注册资金更小。从表1可知,孵化企业和非孵化企业大多数是注册资金小于100万元的小公司,注册资金超过500万元的都仅占较小的比例;孵化企业的注册资金不超过100万元的比例为68%,高出非孵化企业8.6%,而对于注册资金超过500万元的比例,则非孵化企业高出孵化企业9.2%。孵化企业的平均注册资金242万元,远小于非孵化企业的421万元。因此,孵化企业的注册资金规模比非孵化企业更小。
表1 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注册资金的比较
(万元)<5050-100101-200201-500>501
孵化企业(%) 10.657.4
8.514.9 8.5
非孵化企业(%)
6.3 53.1
15.6
7.3
17.7
2.孵化企业的员工人数更少。从表2可知,绝大多数孵化企业和非孵化企业都是员工人数小于50人的企业,而且员工人数少于10人的孵化企业比非孵化企业高出6.7%,且孵化企业员工人数均不超过100人。显然孵化企业的员工人数规模要比非孵化企业更小。
表2 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职工人数的比较
<10
11-50 51-100 101以上
孵化企业(%)23.9
6313
0
非孵化企业(%) 17.2 64.5
14 4.3
无论从注册资金还是员工人数来看,孵化企业的规模均比非孵化企业更小,表明孵化器具有孵育小企业的功能。
二、更多的孵化企业由科技人员自主创办
1.孵化企业的技术成果主要源于个人成果。从企业的技术成果来源看,58.7%的孵化企业的技术来自个人成果,比非孵化企业高出28.8%,只有13%的孵化企业的技术来自于企业,比非孵化企业低20%。
2.孵化企业创办人员的学历更高。从表3可知,孵化企业主要创办人的学位是硕士学位的比例比非孵化企业高出8.5%,博士却低3.7%,这似乎是不可思议。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大学本科学历的创办人创业项目主要是短平快,技术含量相对低些,对创业选址没有特别的要求或者不符合孵化器要求的条件;博士创办人创业项目技术含量较高,必须寻找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在博士创办人的非孵化企业中,完全由自然人投资的企业不到20%,远低于47.7%的总体水平),创业选址往往受到投资者的影响;硕士创办人创业项目的技术水平介于两者之间,在创业过程中比较希望得到孵化器的帮助,因而倾向于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
表3 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主要创办人学位的比较
博士硕士
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孵化企业(%)10.828.245.617.3
非孵化企业(%) 14.519.745.820.8
3.孵化企业更多地由自然人创办。从企业的资本构成看,53.5%的孵化企业由自然人全资创办,比非孵化企业高出9.8%。这是因为,完全由自然人创业的,自然人在创业过程中如果没有其他组织的支持,不仅政策信息、培训信息、融资渠道信息等信息渠道不畅通,也很难获得管理支持。为克服这些缺陷,他们倾向于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
与非孵化企业相比,孵化企业更多地体现出科技人员基于个人成果和自有资金创办的特性,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具有激励科技人员创业的功能。
三、孵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强
1.孵化企业与高校关系更密切。在与高校的关系上,23.9%的孵化企业的创业项目来自高校,比非孵化企业高出13.6%。这是因为,为方便和促进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创业,政府在高校周边或高校在其周边自办或与政府、企业界等合办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2.更多的孵化企业从事技术开发。从企业的经营方式看,78.7%的孵化企业从事产品开发与生产,比非孵化企业高出6.5%,其中62.5%从事纯技术开发与生产(即不从事产品贸易和技术服务),比非孵化企业高出23.3%,而只有2.1%的孵化企业从事纯产品贸易,比非孵化企业低11.2%。说明孵化企业以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经营范围。这是因为科技企业孵化器要求孵化企业以从事产品开发与生产为主,而且孵化项目所取得的收入原则不低于企业营业总收入的50%。但是孵化企业在初创的一两年内孵化项目的收入很少,为了生存,它们往往需要做些产品代理业务,补贴孵化项目的开发。
3.更多的孵化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从新产品开发途径来看,84.8%的孵化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32.6%合作开发新产品,分别比非孵化企业高出10.6%和6.8%,表明孵化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能力。
4.孵化企业更及时地开发新产品。对于企业里程碑事件,43.5%的孵化企业认为及时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的里程碑事件,比非孵化企业高出9.5%,表明更多的孵化企业认识到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由知识性商品转化为物质性商品的全过程,其过程大致可分为市场预测、科技成果产生、转移和使用四个阶段。市场预测阶段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方案论证;成果产生阶段需要进行样机(品、件)研制与试验,即形成产品雏形;成果转移阶段需要通过中试进行批量试制试用和工业性试验,以进行生产定型;成果使用阶段则进行工业化生产,开拓市场,实现成果的价值。显然,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研究开发与价值实现的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孵化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阶段都比非孵化企业表现出较强的能力,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够有力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功能。
四、孵化企业获得社会资源的能力更强
1.孵化企业更能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在获得资金支持方面,30.4%的孵化企业获得政府资助,高出非孵化企业9.6%,说明科技企业孵化器帮助孵化企业获得政府资助的作用较明显。因为科技企业孵化器有政府背景,比较了解政府资助的条件与要求,又熟悉孵化企业的运作情况,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符合条件的孵化企业申请政府资助。
2.更多的孵化企业获得中介服务。从表4可知,孵化企业获得法律、财会、企业管理、咨询、政策、融资、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和培训等中介服务的比例均比非孵化企业高,其中财会服务高出14.9%,法律服务高出13.2%,培训服务高出12.7%,政策服务高出10.2%。
表4 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获得中介服务的比较
孵化企业得到更多的社会中介服务得益于科技企业孵化器致力于引进社会中介服务。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孵化企业获得社会中介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中介服务资源集成的作用。
3.孵化企业落实优惠政策更好。在落实优惠政策方面,84.8%的孵化企业享受了税收减免,34.8%享受了专业人才调动优惠,分别比非孵化企业高出18.8%和16.2%。说明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帮助孵化企业落实优惠方面作用比较明显,起到了政府助手的作用和政策资源集成的作用。因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向孵化企业宣传优惠政策,使孵化企业了解优惠政策的内容和享受条件,而且免费代办政策落实手续,减少了政策落实的成本。
4.孵化企业内部管理更好。从表5可知,在企业发展的成功因素方面,认为“领导班子的团队精神”方面成功的,孵化企业为82.6%,比非孵化企业高出21.8%,说明更多的孵化企业创业团队比较好;认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成功的,孵化企业比非孵化企业高出17.8%,说明更多的孵化企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较好;认为“技术先进性”的,孵化企业高出7.3%;认为“分配与激励机制”好的,孵化企业高出6.3%;认为“人才结构与素质”高的,孵化企业高出7.6%。以上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所提供的技术中介、人才引进、管理培训与指导以及个性化的孵化服务等对孵化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所起的作用较明显。
5.孵化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在企业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中,认为“缺乏诚信”的,孵化企业只有8.6%,比非孵化企业低21.6%,说明科技企业孵化器能提高孵化企业对外的信誉度,降低交易成本。认为存在人才缺乏、税费负担重、融资难度和行业限制等限制因素的,孵化企业均比非孵化企业少。这是因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孵化企业进行审查监督,而且孵化器良好的硬件环境和创业氛围等给孵化企业的客户一种信任感。有时科技企业孵化器出面为孵化企业联系客户,客户基于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信任而对孵化企业进行交易,因而起到了一定的担保作用。
表5 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发展中成功因素的比较
领导班 管理体 技术 分配与 人才结 产品 资金 市场开
子团队 制与机 先进 激励机 构与素 竞争 运作 拓与营
精神 制 性制 质 力 销能力
孵化企业(%) 82.6 54.3 6326 32.6
39.1
13 36.9
非孵化企业(%)60.8 36.1 55.7 19.725 36.1
19.7
35.1
从理论上讲,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个开放系统和资源集成的平台,在孵化企业之间、孵化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孵化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之间信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从而实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资源的互动与集成。孵化器也使相关同行企业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区,形成协同效应。而且孵化器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联系政府和孵化企业的纽带和桥梁,能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市场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际上,上海孵化企业获得政府资助和中介服务更多、落实优惠政策更好、内部管理更佳、外部适应能力更强,获得的社会资源更多,表明上海科技孵化器起到了资源集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