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ICU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论文_张敏

品管圈在降低ICU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论文_张敏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重庆 长寿 401221)

【摘要】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危重病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按照PDCA循环的原则,对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拔管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效果。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之前的9.5%降低至2.7%。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效果显著,提高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品管圈;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357-02

管道是临床用于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各种管道不仅用于一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对于抢救危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非计划性拔管可能会延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天数,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为了降低科室的非计划性气管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率,我科于2015年6月成立了针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品管圈小组,经过一年的质量管理活动,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气管插管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总结,取得较大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在2015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气管插管137例,其中全麻术后病人71例,呼吸道疾病44例,其他疾病22例,平均年龄67岁,非计划性拔管13例,拔管率9.5%,科室有气管插管147例,其中全麻术后病人70例,呼吸道疾病49例,其他疾病 28 例,平均年龄72岁,非计划性拔管4例。

1.2 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并确立主题 本科品管圈小组成员共10名,均为自愿报名参加,其中7名女性,3名男性,其中ICU专科护士3名;职称: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3名;文化程度:本科9名,专科1名,小组选举年资最高经验最丰富责任心最强的护士为圈长,护士长做为辅导员,小组成立后通过头脑风暴取名“救生圈”,因ICU以拯救患者生命为己任。并收集了科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6个护理问题,最终通过举手表决和评价法选定“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效果确认等品管圈的流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活动计划 小组制定目标后规定每2周活动1次,圈长及辅导员及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采用头脑风暴法收集不同意见,在下一次活动时进行效果确认。

1.2.2现状把握及原因分析 在现状把握阶段,收集2015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气管插管和拔管的例数,运用鱼骨图从工作人员、患者本身、导管及其他原因四个方面分析,共有19个末端因素可导致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根据80/20原则(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3],结合科室情况,确定7个主要原因为: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镇静镇痛不当;导管固定方法不当;心理护理不够,患者不理解,不配合;人员配备不足。

1.3 制定护理对策,组织实施

1.3.1健全管理体系 科室应规范相关操作流程,制定非计划性拔管的应急处理预案及不良事件上报及讨论方案等,实现网络直报(医院办公内网)。对每一次发生的UEX不良事件在品管圈活动时讨论并分析原因,予以质量持续改进。

1.3.2强化医护人员的知识培训 资料统计分析显示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大都发生在3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当班时,年轻护士知识、经验不足,意识不到发生意外的可能性[4],定期进行ICU专科技术及操作的学习及培训,普及镇静相关知识及RASS评分方法,制定评分表格,保证患者的一个浅镇静状态。

1.3.3适当肢体约束 每个护理人员在实施患者肢体约束前,必须明确约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并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5]。同时在约束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因为约束而产生皮肤压伤。

1.3.4掌握拔管时机,尽早脱机拔管 医护人员应每日评估(制定专门的拔管评估表),尽早拔管,避免拔管撤机延迟增加UEX的风险。

1.3.5妥善固定导管 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专门的气管导管固定器,并根据情况加用3M的固定胶带,同时要求护士及时吸净痰液,保证胶带干燥。

1.3.6加强心理护理,做到有效沟通 张妙音等[6]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重症监护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赵爽认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科室制作多种沟通工具如“一指明”和写字板,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1.3.7合理排班 根据科室人员情况,在实行APN排班的同时应实行弹性排班,注意技术力量的搭配,确保患者的安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QCC活动前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自2016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半年内UEX为2.7%,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UEX率相比(9.5%),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无形成果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圈员们掌握了品管圈的流程,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得到了提高,通过运用头脑风暴,丰富了创造性思维,对今后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3.讨论

重症医学科是高技术、高风险科室,预防ICU患者发生各种医疗服务不良事件是住院患者安全目标之一,开展品管圈活动,将PDCA运用于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使护理质量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本次QCC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和有益的尝试,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明显下降不仅减少患者因管道脱落而重新插入引起的痛苦,避免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每个圈员的个人形象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患者的安全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障,品管圈活动获得成功,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琳,患者治疗管道滑脱的根本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

[2] Curry K,et al.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e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a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Am J Crit Care,2008,17.

[3]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践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薄萍、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

[5]李瑞艳,遇见性护理在预防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

[6]张妙音,综合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J].护士锦绣杂志,2009,24.

论文作者:张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在降低ICU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论文_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