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探析与培育
——以火炸药学家王泽山院士为例
王月琴1,2,夏从亚1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266580;2.青岛滨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摘要 :以国家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王泽山院士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对其心理资本进行探析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包括使命感、自信、专注、韧性和超越五个要素,每个要素都对战略性科技创新成就取得产生积极作用;同时,社会支持系统和生活方式在心理资本与战略性科技创新成就间分别发挥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由此构建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理论模型。这启示我们要注重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积极心理资本要素培育,同时要匹配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以保证战略性科技创新成就的持续取得。
关键词 :战略性科技创新;科技人才;心理资本;扎根理论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是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方向[1],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强化战略科技力量”[2]。综观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是一系列战略能源、技术装备、深海探测等战略性科技成果的重大突破,其中火炸药学家王泽山院士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随着国防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等风险压力的不断增加,当前我国对战略科技力量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历史经验证明,以往抓住战略性科技革命机遇的国家都成为了世界强国。因此,我们亟需加快推进战略科技创新,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创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因素。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3]122,战略科技竞争的实质是科技人才的竞争,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得益于其大批有才干的科技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3]118。
农村的配网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两块,一是对供电方面的要求,二是对电力的综合管理。对于供电,要重新把握好整体的结构布局,提高落后的电力设施,改善不同的配电网,加强变压器的能力大小并保障安全性。对于电力管理方面,结合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方式,深化到各家各户,让人民用电用的安心,节电节的省心。
科技人才健康的身心状态、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战略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人才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已有研究也表明科学家的科学成就与其坚定信念[4]、高度责任感及韧性等心理资本密不可分。那么,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心理品质?目前学术界鲜有深入探讨。基于此,本研究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王泽山院士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对其心理资本进行探析并尝试构建其理论模型,诠释其心理力量成长特点,为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提供借鉴参考,同时对我国战略性科技成就的持续取得、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相关概念界定
1.1 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
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是指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世界科技发展走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并在关系国家长远和全局的国防安全、能源安全、空间技术、深海探测等战略性科技领域做出突出创新贡献的人才。他们能够提出原创性科学理论,攻关具有前瞻性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取得颠覆性创新成就。其研究成果走在世界前列或国际前沿,既抢占了战略性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持续发展。
图6为满载下的实验波形,图6中,vgs、vds分别为LLC原边管子的驱动电压和漏源电压,可以发现,开关管实现了软开关。ir为谐振腔电流,满载下谐振腔峰值电流为26.3 A。vCr为谐振电容两端电压。
科技创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达与对象化。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工业的历史和工业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心理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略性科技成就是人根本心理力量的表达。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G S art on)指出“科学不仅是改造物质世界最强大的力量,而且也是改变精神世界最强大的力量,事实上它是如此强而有力,以致成为革命性的力量。”科技革命也是一场心理革命,科技人才竞争除技术比拼,必然包含心理资本的较量,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心理资本是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挑战最前沿战略科学问题、真正把握全球战略科技竞争主动的重要保证。
1.2 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始于21世纪初,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力量[5],是保证个体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新型战略性资源,具有可培育、可引导和可开发性,其理论基础是心理资源理论( psychological resource theory)[6]。心理资源包括人内在的内心资源(如自尊、理性等),也包括人为实现目标而需要的外在支持资源(如社会支持、表彰奖励等),这些心理资源共同支持人们取得最大程度的成就,其中心理资本是组织、协调和管理其他心理资源的基础性、关键性、核心性资源。
心理资本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概念。Goldsmith 等[7]认为心理资本包括自尊和控制点两个要素,Jensen 等[8]认为心理资本包括希望、乐观、复原力三个要素,Luthans 等[9]认为心理资本包括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韧性四个要素,Letcher 等[10]认为包括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五个要素。我国学者针对领导者、企业员工、科研人员、教练员等不同群体进行了积极探索[11-12],显示中国文化语境下不同群体心理资本构成包括七要素、八要素说等。尽管国内外针对心理资本构成要素探索结果不尽统一,但其积极的心理力量本质是一致的,能够反映科技创新的内在精神实质。
2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从原始资料中提取概念进行归纳、论证以形成理论的研究方法,它从大量新闻、访谈、报道、视频资料中提取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字作为分析数据(原始语句),采用开放式登录编码、关联式登录编码和核心式登录编码三级程序编码,以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抽象出一个能反映现象本质的理论模型[13]。
2.2 研究对象
内部审计职业化(Professional System of Internal Audit) 是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看待,无论是内部审计组织、人员资格认定、审计业务的取得、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证据搜集、审计评价意见的发表等一系列工作,都必须按职业化标准加以要求。具体包涵职业环境的规范化、业务管理的制度化、从业人员的资质化、执业技能的专业化、职业地位的权威化等。
2.3 资料收集与整理
本文选取了目前网站上所能查找到的所有关于王泽山院士的官方新闻报道资料、记者专访资料及专题采访视频资料、校园访谈视频资料等(截至2018年3月28日),在将全部视频资料进行文字转录后,共获取文字资料4.2万余字,在此基础上对所有文字资料进行三级登录编码。
2.4 范畴提炼与模型建构
2.4.1 开放式登录编码
开放式登录编码是对一手新闻、访谈等报道资料进行逐字逐句编码、登录的过程,从原始语句中发现初始概念,形成最初概念范畴,实现经验材料的初步概念化、范畴化。为避免主观偏见,初始概念多采用原始语句中的字词,若原始语句中包含多个初始概念则做拆分提取,然后再把初始概念归纳到初始范畴,以一个基本范畴至少包含3个初始概念为标准进行归纳。部分开放式登录编码示例见表1。
表 1部分开放式登录编码示例
表1(续)
2.4.2 关联式登录编码
饱和通常理解为“没有新的类属或相关主题出现”,研究者已在一定深度上探究了每个类属/主题,包括变化形式及与其他概念的关系等[15]。对新闻联播、科技访谈、《面对面》《大家》等视频访谈资料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等新闻报道资料进行持续比较对照,直至获取的各个范畴基本完善为止,未再发现新的范畴,且各范畴内也未再发现新的初始概念,由此认为通过扎根理论得到的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心理资本与科技创新成就关系理论模型已达理论饱和状态。
3.1.1 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与科技成就关系
表 2部分关联式登录编码示例
3.2.3 培育强烈的成就需要动机,打造“一生磨一剑”的专注定力。
核心式登录编码是在众多的主范畴里发现一个或几个有较强概括能力、关联能力和抽象度更高的核心范畴。核心范畴必须是经过反复比较被认为具有统领作用、在所有范畴中处于核心位置、能够与最大数量的范畴发生意义关联的范畴。核心范畴能够将开放式登录编码和关联式登录编码产生的主范畴和副范畴进行整合,使概念、范畴、关系等串在一起形成一条故事线,以较明确地构建理论雏形。经过反复讨论思考,最终确定本研究的核心范畴是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要素及其与科技创新成就的关系,沿着核心范畴的发展脉络概括出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的五个要素(使命感、自信、专注、韧性和超越),且每个要素都对科技创新成就产生积极作用(见表3)。另外,根据原始资料三级编码渐次发现,国家给予机会、团队给予集体智慧、父母妻子家人的支持等社会支持系统在心理资本与科技创新成就间发挥中介效应;物质生活求简、精神生活求真等生活方式在心理资本与科技创新成就间发挥调节效应。基于此,构建了心理资本、社会支持系统、生活方式与科技创新成就间的理论模型(图1)。
表 3核心式登录编码
图 1社会支持系统在心理资本与战略性科技创新 成就间的中介效应生活方式在心理资本与战略性 科技创新成就间的调节效应
2.5 理论饱和度检验
关联式登录编码是在开放式登录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范畴和维度进行归纳,以发掘和建构概念范畴间的类属关系。注重分析各个范畴间的逻辑关系,如相关关系、语意相近关系、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过程关系等,选择出最能体现研究主题的主范畴。每次只对一个范畴作分析,通过对每个范畴的渐次分析,将这些主范畴与研究中得出的副范畴联系起来,形成相关范畴的关系网络,由此研究方向更加集中。部分关联式登录编码示例见表2。
3分析与讨论
3.1 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结构
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是指科技人才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要素,是科技成就取得的内在精神力量。本研究发现,以王泽山院士为代表的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心理资本包括使命感、自信、专注、韧性和超越5个要素,以上5个要素均可测量、开发和提高成就,符合Luthans[16]提出的心理资本POB纳入标准,将其认定为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的有效要素。同时,社会支持系统和生活方式在心理资本与战略性科技成就间分别发挥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是心理资本理论模型的两个重要变量。
在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涉及的环节较多,在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对应的退换货情况,而跨境物流周期长,在其中隐藏存在多种风险,货品的丢失、 海关和商检的风险、错误的配送地址等问题,大大制约了退货和换货。再者,在中国跨境物流中缺乏完善的退货通道,难以实现退换货。
王杰(1991-10),男,汉,籍贯:临海,职称: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机械,工作单位: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使命感即“价值信念”,是对生命肩负的任务和责任的确定,以此“有足够的勇气追求卓越,因坦荡正义而感到无所愧疚”[17]。本研究的“使命感”是对国家独立强大、民族复兴振兴的强烈责任感,是为维护国家民族尊严责无旁贷的主体意识,是为社会、团队甘心奉献并满怀感恩的精神体现,这是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的根本价值定位。王泽山院士“从小立志复兴中国火炸药(B13)”,从少年立志后初心就从未改变,“强军报国”的使命感贯穿在他一生的研究事业中,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国家需要我们不能袖手旁观(B17)”,国家的需要成为他科学研究的使命与动力,具有强烈的“我是中国人,我的国家是中国(B16)”的主体意识和“一直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B18)”的强大信念,正是这种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使他最终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荣誉,但他觉得是“国家给了机会,集体给了智慧”的结果,满怀对国家、团队的感恩之情,并要将所获得的奖励全部用于科研,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体现了科学家的社会担当。战略性科学研究是政府资助的使命导向的科学研究,使命感是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凸出的心理资本要素。
例如,学习完“立定跳远”后,基于此项运动随时随地都能练习的优势,学生在课后就能按照老师课堂上示范的“准备—腾空—收腹—落地”的顺序进行操练,在练习过程中有好多学生出现了动作不协调现象,如摆臂与蹬地不配合,落地点偏离正前方等,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不妨设计一节复习课,将正确的“立定跳远”示范动作再演示一遍,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动作寻找错误的原因,学生因有了练习的体验,在老师再次动作演示时能清楚地看出自己动作的错误之处,及时模仿改正,快速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自信即“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面对挑战性目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乐观和信心,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为个体攻坚克难提供信心保证[18]。本研究体现为主体对自己能够激发动机、调动认知资源、采取行动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强烈信心,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客观正向评价的确定,是对战略性科技创新的坚定信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王泽山院士始终坚信我们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做出原创性成果(C21)”,而且一定要走在国际前列,相信“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并且能做得更好(C33)”,正是这份强烈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使他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并解决了环境温度变化对武器性能影响这一国际性技术瓶颈问题,改变了国际上至今无法突破的高膛压、高过载等模块技术难题,使我国武器装备技术水平走在了世界前沿。始终坚信自己能行、并对自己永远充满希望和乐观的积极期待等自信特质是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取得创新突破的必备精神力量。没有自信,就没有希望,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妄谈独立自主地走出独创独有的科学研究道路。
2.A、C组创造性思维水平比较:2组流畅力、开放力、变通力、独创力及标题5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韧性即“心理弹性”“复原力(resilience)”,是个体在严重压力或逆境中能够迅速恢复并成功应对的能力[19],体现为本研究中在逆境、挫折、困难中不屈不挠,克服万难、锲而不舍的精神。王泽山院士坚信“科学研究从来就不是一片坦途(G41)”,要做到“在实现目标和研究遇到困难的时候毫不动摇(G40)”,“科研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要意志坚定地走下去(G43)”,他在战略性科学研究中真正做到了百折不挠。虽然他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还“偏要啃下这块硬骨头(G23)”,始终有不服老的年轻心态,自言是“80后科研少壮派”,他的学生说“零下27度,数据采集仪器都不工作了,他却坚持了一周,科研劲头之大,年轻人却赶不上(G46)”,所有的成就与荣誉都是他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精神体现。科学研究的路上困难丛生,挫折荆棘漫布,如果缺乏足够强大的心理韧性力量,科学研究将止步不前。
超越即在“创造力”基础上的“自我实现”,“创造力(creativity)”是不断产生新思想和革新解答的能力[20]244,“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是发挥潜能并实现自我超越。本研究体现为不甘于当前所取得的成就,以追求更高目标为方向,勇于突破既有思维、敢于不断尝试,包括不断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和不断颠覆自我的创造意识,以永无止境的完美为追求方向。王泽山院士“敢于对固有思想冲击和突破(D22)”,“敢于挑战永远更高的目标,瞄准更新的方向(D25)”,敢于突破框框的能力使他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创新超越。同时,他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坚信在独创独有上我们要比外国人做得更好,“敢为天下先”“走他人没走过的路”,敢于超越他人的精神使他在向新的科学难题进军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在每一次成就取得后,他又会主动设立新的目标与方向,“刚领完国家最高科技奖,又雄心勃勃地向新目标发起冲击,计划用一种颠覆性技术取代现有技术(D24)”,又不断走向了自我超越。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14]。他是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做出一系列超越国外水平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原创成果,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的更新换代做出杰出贡献,是我国军事国防安全战略性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对青年人才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所属行业、工作单位形式任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理念教育,先进典型教育等,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开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务求实效”和“创先争优促发展,打造一流立新功”等主题活动,增强青年人才的责任感、使命感,引导和教育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应避免一味说教,要关注和了解青年人才的合理诉求,尽可能给予解决,增强青年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1.2 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理论模型中的两个重要变量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来自重要他人或组织、群体的尊重、关爱、支持和帮助等。三级登录编码资料分析发现,社会支持系统在心理资本与科技创新成就间发挥中介效应,即心理资本既会直接影响科技创新成就,又会通过社会支持系统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科技创新成就。王泽山院士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国家给了机会,集体给了智慧,自己付出了科研时间(B35)”的结果,同时父母和妻子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他说“他们(父母)舍不得我走,但明白我是在为国家做事情,只要我要走,他们绝不留(E31)”,同时“我和老伴约法两章,我工作的时候相互之间不打扰,她正常出去玩,我正常在房间工作(E30)”。王泽山院士在具备了积极心理资本的条件下,又得到国家、团队、集体、家庭等的积极支持,使他获得了一次又一次战略性科技创新成就,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可见,国家给予机会、集体或团队给予智慧、父母妻子给予家庭支持等使王泽山院士能够专注科研,创造了系列战略性科技创新成就,不可忽视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专注即“专注力”“注意力分配专一”,意味着高度的投入、自我要求和自我期许等,是用心、专心、执着的极致发挥,是对所从事的研究兴趣浓厚,探究欲望强烈,完全沉浸投入其中,并持续执著一生的研究状态。从原始资料中可以看到,王泽山院士“对自己许下的承诺是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A9)”,对战略性火炸药研究“痴迷成瘾”,“如果大脑不想问题,一会就会浑身不舒服,就像犯了烟瘾。”工作起来没有时间概念,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所研究的问题,“为什么我愿意在家吃饭一边吃,我这个头脑在活动,时间利用率是比较高的,包括有时候走路、休息、吃饭。”“一头扎进火药中,一干就是60年(A7)”,正是这种60年如一日地完全沉浸的研究状态、专注执着的投入精神使他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等荣誉。“一辈子只干好一件事”的专一执着信念成为战略性科学创新成就产生的重要心理资本要素。
生活方式是个体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精力分配方式,反映支配个体精力和时间的活动、兴趣、习惯和态度等[21],体现个体生活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在心理资本与科技成就间发挥调节效应,即科学生活方式正向调节心理资本对科技成就的作用,而不科学生活方式则对其产生负向减弱作用。分析结果显示,王泽山院士具有精神生活求真、物质生活求简的科学生活方式,他具有“从简求真”内外协一的生活价值取向,这为科学研究的创造性提供了保证。正如材料中提到的“我对生活没有要求,能吃到饭就很好了(F36)”,他“出门也从不向学校要车,也不用其他人送,交通问题自己解决(F38)”,王泽山院士正是对生活没有过多要求、生活琐事“不麻烦别人”的独立心态使他免受复杂生活关系困扰,其研究及思考也更加独立高效。同时,他“爱运动,是为了练就一副好身体支持搞科研(F39)”,“要以科学精神研究科学(F40)”等,都表明他运动、读书、科研一脉相承的简单求真风格。物质生活求简、精神生活求真的科学生活方式在其心理资本与科研成就间发挥了积极的正向调节作用。
3.2 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培育
战略性科技创新实质是战略性科技人才源于国家使命,始于浓烈兴趣,终身专一执着,磨练心理韧性,坚信独创独有及敢为天下先的超越过程,是认知突破、情感升华、意志坚定、良好支持、科学生活等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此探讨心理资本培育。
3.2.1 培育正确的成就价值定位,以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为使命。
阿特金森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个体对其可能取得的成功所赋予的目标价值是其成就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20]222,即个体对其成就赋予更崇高的价值时其成就行为动力更大。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涉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促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战略关键,习近平指出“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3]27,战略性科技创新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发展的伟大事业。因此,“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要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上,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3]111。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要明确“为国谋发展、为民谋福祉”的价值方向,以国家使命、民族责任为价值定位,心系国家、甘于奉献,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国家要给予科技创新以充分的政策支持,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做好战略性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保证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发展的建制化优势,真正发挥出国家战略性科技创新成就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的作用。
3.2.2 培育积极乐观的成就预期,形成自信与成就的良性心理循环。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成就行为受两种竞争性动机相对强度的影响,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当一个人更愿意接受持续不断的新挑战并成就显著时,表明他力求成功的动机显著强于避免失败的动机(即Ms>Maf)[20]222。由此可见,两种竞争性动机的强度也是决定成就行为的关键因素,其中追求成功的动机是个体积极乐观的成就心理预期,对成就取得更有积极价值。因此,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要注重培养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客观认识自身优劣势,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树立积极乐观的成就预期,坚定创新自信,打造科技竞争真实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外因是条件,因此战略性科技创新还要坚持自力更生,摆脱依附、依从与依赖。正如习近平所说,“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3]46。自立自信是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创新的底气来源,核心科技、关键技术必须立足自身,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靠化缘是化不来的。科技人才要保持清醒、摒弃幻想,坚信自己的拼搏,“做前人之不敢做,行前人之不敢为”“敢为天下先”,唯有此才能真正在“独创独有”上取得颠覆性成就。
式中,NN(zi,{z1,z2,…,zL}\zi,j)表示zi与第j训练样本最近邻,表示集合C和D之间的Hausdorff距离,定义如式(10)所示:
2.4.3 核心式登录编码
麦克莱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具有强烈成就渴望的人,往往取得了更高水平的成就[20]220。成就需要动机是我们对自己可能取得成就的期望、期待和欲望水平,这种需要动机越强烈,其取得科技创新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要注重培育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强烈的科研欲望、浓厚的科研兴趣和成就需要动机,树立“一辈子只干好一件事”的长远心理预期,愿意为所从事的战略性科学研究事业毕其一生“磨一剑”,真正做到对所从事研究终生痴迷、执着,不断纵深钻研,从而夺取所研究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科技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3]46。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专注执着的科研定力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是实现真正不受制于人、不总跟在别人后面追赶的“心锚”定力,如此才能真正掌握战略主动。同时,国家要充分尊重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的自由探索精神,为其执着一生的研究创造宽容、包容的环境条件。
3.2.4 培育正向思维归因习惯,涵养强大的心理韧性品质。
伯纳德· 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认为影响个体成就行为的极为关键的因素是他如何解释成功与失败及他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控制这些结果,即其成就思维归因倾向[20]224。他按稳定性和内外控两个维度对成就归因进行了分类,把能力和任务难度归为稳定原因,努力和运气归为不稳定原因;能力和努力归为内部原因,任务难度和运气归为外部原因。当把成就更多归因于能力强、任务难度可控、运气好等正向因素,将失败仅仅归因于努力程度还不够,由此坚信可以通过更多努力以取得更好成就的归因方式即是积极正向的思维归因方式。科技创新本身意味着对原有事物的突破甚至颠覆,行进的道路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因此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养成正向思维归因习惯,遇到困境正向思考,锲而不舍,追根穷底,决不半途而废或满足于一知半解,要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磨练强大的心理韧性,提高从挫折中快速复原的能力,为战略性科技成就的持续取得培育韧性力量。同时,对待战略性科技创新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要勇于担当,知难而进,敢啃战略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硬骨头,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实现战略性科技创新“弯道超车”式发展,从而真正拥有国家非对称性赶超战略的“杀手锏”。
从我国乡村闲置宅旅游开发历程和模式可看出,村干部是闲置宅旅游开发的关键。目前,参与闲置农宅旅游开发的相关方有:村民、以村委会带领的村合作社、旅游开发企业、市(区)农委、市(区)财政局、市(区)旅游局、街道政府,在这些相关方中,村干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必须要加强村干部的培训和学习。这是因为:
3.2.5 培育善于突破的创新意识,发展持续性超越力量。
Characteristics of an unstable rock mass in Ziyang WANG Han-xu FAN Lei-wei LI Ge(53)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认为认知图式构建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实现,能够用现有认知结构解释新经验的过程称为同化,需要改变认知图式以提供新的解释的过程称为顺应。善于创新才会勇于超越,创新超越都源自对已有知识的重组,以全新方式对老问题重新审视,不断主动形成新认知图式,从而推动认识从一个阶段跃升至下一个更高阶段,从而实现持续性超越发展。马斯洛关于人的五层次需要理论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需要,是个体充分发挥潜能寻求向上发展的内驱力,自我实现意味着不断挑战自身潜能以达到高峰创造状态,自我超越在自我实现中达成。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实质是主体成就与自我实现的高度统一。因此,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要始终保持探究好奇心,敢于打破常规,不断突破已有认知图式,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方向,同时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在科技成就与科研探索的螺旋式攀升中不断培育主体超越精神,形成崇尚变革、勇于尝试的科学风尚,在持续地自我超越发展中形成科技创新的“比较战略优势”和“绝对战略优势”,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3.2.6 培育健全温馨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科技创新的协同合力。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由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组成的社会支持生态系统中,来自各个系统的组织、个人给予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我们获得了成长与发展的支持力量。因此,提高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的科技成就,需国家、政府、社会组织、科研团队和家庭等各方面给予充分支持,为其研究创新提供支持条件。国家及各级政府重视支持战略性科技人才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机会平台并委以重任,对于科学研究周期长、出成果慢的战略性基础研究给予基金倾斜性政策支持,对于甘于寂寞、心无旁骛专心科研的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给予工作生活稳定保障支持,免除其后顾之忧,真正做到“厚爱”,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汇聚良才为国家民族发展之大用。组建团结合作、和谐奉献的科研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集体智慧,为科研成就的取得贡献团队支持力量。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家庭(包括父母、妻子等)给予最充分的理解和情感支持,为战略性科技人才创新成就取得全面助力。
3.2.7 培育求真尚简的科学生活方式,正向调节科技创新成就取得。
生活方式是个体对物质和精神等生活资源的取向方式,注重生活方式的科学性意味着要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统一。科学研究注重繁多复杂现象背后简单本真规律的追寻,因此要使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的科研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统一起来,必然要求其在物质追求上也要注重简约、简单,而不是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科学的本质是探求真理,是解释经验世界背后根本普遍的法则,求真是科学的永恒精神,科学精神生活求真与日常物质生活求简具有精神共性,即都统一于对真、善、美的内在追求。因此,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要秉持科学研究的定力,耐得住科学研究的寂寞,物质生活尽量删繁就简,追求清净无为、俭朴归真。同时唯有读书和锻炼不可辜负,提倡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养成体育锻炼等健康生活习惯。由此,真正把科学追求与物质生活、精神素质与身体健康等和谐统一起来,形成求真尚简的科学生活方式,正向调节科技创新成就的取得,并最终达到人格升华,是一种生活智慧的培育。
4研究不足及未来方向
一是作为国家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王泽山院士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后,有关他的报道资料才多了起来,因此本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均为目前所能查找到的所有采访资料、视频资料及新闻网报道资料,尚未见王泽山院士的个人传记等资料,可能会存在因资料收集局限导致的心理资本要素探析不够全面的可能性,如果条件允许希望能有机会对王泽山院士进行当面访谈,同时也希望能看到有关他的更多的个人传记等多方位材料面世,以完善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心理资本;二是根据研究资料进行的心理资本与战略性科技成就理论模型的构建为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毕竟还停留在理论构建层面,后续尚需进行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实证量化研究,以进一步检验理论模型构建的科学性,从而更好地指导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三是后续就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等进行综合探索并建构发展模型,以更全面地了解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心理文化,挖掘创新文化的心理渊源等。
参考文献 :
[1]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0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4]徐礼平,李林英.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心理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7):1-6.
[5]LUTHANS F,YOUSSEF C M,AVOLIO B J.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HOBFOLL S E.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and adaptation[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02,6(4):307-324.
[7]GOLDSMITH A H,VEUM J R,DAIRTY W.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and human capital on wages[J].Economic Inquiry,1997,35(4):815-829.
[8]JENSEN S M,LUTHANS F.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heir authentic leadership[J].Journal of Management Issues,2006,18(2):254-273.
[9]LUTHANS F,YOUSSEF C M,AVOLIO B J. 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M].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10]LETCHER L,NIEHOFF B.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wages:a behavioral economic approach[R].Minneapolis,MN:The Midwest Academy of Management,2004:158-173.
[11]柯江林,孙健敏,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J].心理学报,2009,41(9):875-888.
[12]邝宏达,徐礼平,李林英.教练员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影响的质性研究:以郎平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8,54(1):57-63.
[1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14]谷业凯.王泽山:一辈子做好一件事[N].人民日报,2017-06-06(04).
[15]CORBIN J M, STRAUSS A L.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M]. 朱光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16]LUTHANS F,AVOLIO B,AVEY J,et al.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Personnel Psychology,2007,60(3):541-572.
[17]迈尔斯.心理学[M].9版.黄希庭,郑涌,苏彦捷,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18]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8版.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19]TUSAIEK D J. Resilience: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construct[J].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2004,18(1):3-10.
[20]谢弗.社会性与人格发展[M].陈会昌,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1]陈青萍.现代临床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Analysis and Cultivation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 nnovation Talents :Take Academician of Fire Explosives Wang Zeshan as an Example
Wang Yueqin1,2, Xia Congya1
(1.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266580, China;2.QingdaoBinhaiCollege,Qingdao 266555,China)
Abstract :With the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alent Wang Zesh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grounded theory method, we found that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cluded the five elements of sense of mission, self-confidence, focus, resilience and transcendence. Each elemen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achievement of strategic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and way of life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respectively play intermediary effect and adjust the effect, thus we build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theory model of strategic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ategic technology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element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on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matching good social support system and scientific way of life, etc., to ensure continuing to achieve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
Key words :strategic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psychological capital; grounded theory
收稿日期 :2018-05-07,
修回日期: 2018-07-04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中华民族精神之科学精神研究”(17CKSJ1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研究”(18CDCJ10)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9.04.016
中图分类号 :G3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7695(2019)04-0106-08
作者简介 :王月琴(1980—),通信作者,女,山东高密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管理心理学;夏从亚(1961—),男,江苏沭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
标签:战略性科技创新论文; 科技人才论文; 心理资本论文; 扎根理论论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论文; 青岛滨海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