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海之韵小学 266000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型技术,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并开始走进基础教育领域,步入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然而,如何发挥3D打印技术的教育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展开3D教学活动,是值得我思考的课题。
一、形式生发兴趣
要让3D这一学习内容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大多用新颖的导入环节来让学生情感投入,更快地融进学习过程。
1.让课堂自然而然地生发
为了让3D这一新兴的技术离学生,的生活更近,我注重有跟踪了课堂内容的选择。让课堂更适合孩子们的趣味点,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例如《创意叶子》这一课题的设计。我就是从让学生采集树叶开始的。课堂上学生呈现自己收集到的树叶,互相分享树叶知识,讲述收集过程中的趣事,一课堂就从欢声笑语里开始。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又进行了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与启迪,为自己的创意酝酿灵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形式多种多样地进行
不得不说,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和形式总是存在着极大的兴趣。3D打印课作为计算机课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宽泛,比一般的传统课堂具有更强的形式翻新优势。因此,我常常把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和课堂形式搬到我的信息技术课堂当中。
比如在进行《乐器我也做》这一课,我首先给学生分发了各种不同的乐器,让学生和着多媒体节奏进行配乐,学生兴致高昂,为创新乐器做好了铺垫。
让形式翻新课堂,让翻新吸引注意,让吸引开启愉快的课堂之旅。不只是教师的讲,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参与、动手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过程注重实效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当中只是对3D打印进行了一个最简单的练习,并不能发挥3D打印课的优势。我在课堂教学上,除了进行基本的教材梳理,还会根据我校的“海洋”特色,以“悦海立人”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选择。主要开发的课程有:海洋鱼系列、昆虫系列等。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主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各学科的整合性
在《美化生活》课题中,我首先出示了漂亮的墙纸、精美的首饰、独具特色的装饰品让学生眼前一亮,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怎样才能让设计更臻完美呢?这时课堂又适时地引入了一些美术图案变形技巧,引导学生对具体形象,进行大胆地切割、变形,实现“创意无极限”的设计理念。整堂课实现了3D打印与科学、美术学科的大融合,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艺术尤其是设计创意的兴趣。
2.依托主题活动开展3D教学
依托主题活动进行3D教学,对学生会产生理念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到3D打印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是大有裨益的。如:教师节,我以“设计笔筒”为主题进行教学活动,并将设计作品打印出来送给老师。环境保护日,我组织学生进行“垃圾筒设计”活动。
在《智慧校园主题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整合了3D打印、建筑、数学、美术、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自己设计教学楼、自己打印、自己连接电路、自己绿化、自己安装……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尝到了3D打印的甜头,学习劲头更浓了,学习实效也更明显了。
三、目的在“建”不在“打
“建”是设计的过程,是发展学生的关键过程。这里的“建”,不单单指3D建模的建,更多的是学生根据活动的主题,进行设计、个性化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做过多的限制,只提出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创造。
“打”是作品打印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打印出的作品、部件,可以进行组装、上色等,是学生后续动手操作的基础。
在3D打印教学中,让孩子进行个性的设计,将创新的想法用3D打印机实现,让孩子经历想象——设计——再造的过程,将孩子们的创新想法及时变成实物,有效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课堂中我注重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指导过程及时肯定学生大胆的创意,让学生放下包袱,放飞想象,抓住灵感,敢于实践,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建模创作,发展其立体空间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技能。
3D打印课程对我们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在于能让学生学习建模软件,我们更想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创意的设计者与思考者,让学生完成一个探索、融合、思考和操作实现的完整过程,为学生开辟一种全新的思维通道。
论文作者:丁祝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过程论文; 创意论文; 这一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形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