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思考_产品结构论文

关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思考_产品结构论文

关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品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对外贸易水平。要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必须在战略上采取某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对策,就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本文就有关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问题作以下两点思考。

一、为什么要优化我国出口产品结构

首先,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结构档次较低,市场占有率较低,不能适应当前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迅速的发展,1994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367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出口贸易额为1210亿美元。但是,在121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占16.3%,轻纺产品占57.3%,机电产品占26.4%。

由此可见,在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属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占总出口额的73.6%,而属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只占出口总额的26.4%。说明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结构是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结构。这种出口产品结构至少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弊端:第一,由于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部分是国内生产和消费所需要的产品,这些产品出口占的比重愈大,必然导致国内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进而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给国内的通货膨胀造成一定的压力。1994年我国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在诸多原因中,出口的大幅度增长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第二,由于出口产品结构档次较低,出口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也就较低。如我国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占有率比发达国家对我国市场的占有率要低得多。我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额占我国出口额的20.2%,而只占日本的7%;对美国的贸易额占我国出口额的15%,而占美国的2.9%;对欧共体的贸易额占我国出口额的13.3%,而占欧共体的还不足2%。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很有必要调整、优化现有的出口产品结构。

其次,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结构面临着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1)来自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的挑战。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的比重不断增大,1980年其出口值只有760亿美元,而到了1993年则增加到36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近13%。这些高新技术产品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已由1980年的7.8%上升为1993年的14.3%。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就逐步由一般商品的竞争过渡到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如果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进行调整、优化,很难在国际高新技术产品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2)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的挑战。从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一方面,亚、非、拉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其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无不从发展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入手参与国际分工,从而使国际市场上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面临的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有的凭借丰富而低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有的凭借具有较高质量和附加值的产品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相反,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劳动工资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其他一些政策因素而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不断攀高,从而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优势相对甚至绝对下降。如果不调整、优化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我国原占有的一部分国际市场有可能让给其他发展中国家。(3)来自国外对我产品反倾销的挑战。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遭受反倾销起诉的情况愈来愈严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对我国提出反倾销指控的国家越来越多。在80年代对我国提出反倾销指控的主要是美国和欧共体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进入90年代后,除了美国、欧共体成员国和加拿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墨西哥、巴基斯坦、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都对我国提出反倾销指控。第二,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起诉的案件不断增多。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出口商品在国外遭到反倾销指控的案件达200多宗。其中美国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最多。从1990年——1994年底就有37宗,在所有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中,美国就占了总数的1/3。第三,中国被起诉倾销的商品在数量和种类上不断增加。如美国对华反倾销指控涉及商品的种类,在80年代,平均每年只有1.8种,而从1990年——1994年底,平均每年达10种以上,被起诉的商品包括自行车、电视机、电风扇、服装、纺织品、鞋类、罐头、玩具、铅笔、蜂蜜和大蒜等等。第四,对我国征收的反倾销税的税率高,尤其是美国,在裁定中国商品倾销幅度时,动辄课以100—200%的重税。如1994年1月,美国蒜农协会控告中国倾销大蒜,最后向中国大蒜的进口商征收了高达376.67%的反倾销税。(4)来自国际上绿色保护主义的挑战。绿色保护主义是指一种以保护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名义,对来自国外的进口商品加以限制的手段和措施,它属于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在当今世界,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和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这本身来说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蓄意提出了一些过高的环保标准和技术、卫生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因无法达到其标准而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目前,在我国出口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日、欧共体、澳、加等国,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如果绿色保护主义在上述国家和地区通过世贸组织不断将其与贸易挂钩,那么,对非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的出口将造成很大的困难。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同发达国家进行斗争,另一方面要从长远利益考虑,主动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着手做一些包括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在内的与这一趋势相适应的工作。

由此可见,我国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也就成为我国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一个战略任务。

二、出口产品结构如何实现优化

所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就是外贸出口要由目前粗放型的、以数量扩张型为特征的产品结构向集约型的、以质量效益型为特征的产品结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我认为应该从观念、宏观和微观这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观念方面,外贸出口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以下两个观念:一是必须增强市场观念。即要进一步增强对国际市场的认识。发展对外贸易,需要有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是客观存在着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充分认识它、把握它和利用它。对国际市场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它是国际商品交换的场所这一狭隘的观念上。国际市场现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也在不断地扩大,我们的认识也必须不断提高,认识的视野要不断拓宽。因此,对现代国际市场的认识,除了对其本身的含意进行认识外,还要认识国际市场的处延,即包括对出口市场的选择和开拓,国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国际市场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等方面的认识。增强市场观念,就是要求我们对出口市场的选择与开拓做到比过去更加合理;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状况了解得比过去更为充分;对国际市场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把握得比过去更为准确。在这个基础上做到更好地、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出口贸易。二是要增强竞争观念,即增强国际竞争观念。有市场就会有竞争。但是,不同的市场,竞争的对象、竞争的程度却不一样。在国内市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于有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引导,竞争的激烈程度受到一定的制约,而在国际市场上,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跨国垄断集团与跨国垄断集团之间,区域性经济集团与区域性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要比国内的竞争激烈得多。增强竞争观念,就是要增强对当今国际市场竞争的特点和激烈程度的认识。尽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对国际市场竞争有一定认识,但并不是有较充足的认识,并不是已经适应了国际市场竞争,相反,在一部分外贸企业和一部分企业领导中,国际竞争的观念仍然较淡薄。继1995年我国外贸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之后,今年头6个月我国的外贸出口继续出现8.2%的较大幅度的下降,一般贸易的降幅达28.5%。在外贸企业中,国有外贸企业出口的降幅最大,达25.6%。当然,1995年以来外贸出口的大幅度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产品结构不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要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首先必须进一步增强外贸企业领导的国际市场竞争意识。只要外贸企业领导具有强烈的国际竞争意识,才会在实际行动中去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并根据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时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其次,在宏观方面,必须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因为什么样的出口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显然是由于出口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以出口大省广东省的出口产业结构为例,广东产业结构的特点是典型的轻型结构,1978年轻重工业的比例为57.3:42.7,改革开放以来,这种轻型结构继续强化,进入90年代后,轻工业的比重上升到将近70%。这种轻型产品结构反映在广东的出口产品结构中,构成为一种轻型出口产品优势,在广东的对外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1993年在广东出口总额270亿美元中,超1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大都是轻型产品:食品:11.4亿美元,纺织品:30.3亿美元,服装:36.4亿美元,轻工业品:105.3亿美元。仅此四项优势出口产品,就占出口总额的70%。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广东的轻型产业结构优势,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轻型出口产品优势,并不是一种永恒的、绝对的优势,而是一种阶段性的、相对的优势。近两年,广东外贸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表明广东的轻型出口产业结构正在受到来自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的挑战,优势在逐渐丧失。因此,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选准和发展一批新的主导产业,建立新的产业优势,也就成为广东的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

再次,在微观方面,出口企业必须实行经营策略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只能是作为一个较长期的战略任务。而作为近期的对策措施,则应在出口企业的经营策略上做文章。对策之一,要改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以量取胜的经营策略,向以质取胜的经营策略转变。要求对原来初加工或粗加工的产品,通过深加工和精加工过程,增加其出口附加值。对策之二,出口产品的技术、质量标准要由原来的国优、部优、省优标准向国际通用的技术、质量标准转变。出口企业要积极推行ISO9000标准。ISO9000是一套国际贸易商品质量保证体系,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普遍适应。积极推行这套国际贸易商品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有效地保证我国、我省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接近和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从而促进我们的商品出口。对策之三,对于食品和轻纺工业品的出口,要注意向绿色产品结构型的方向转变。要充分和合理地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生产绿色食品,以适应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绿色消费潮流,同时亦可以有效地防范正在国际上兴起的绿色保护主义。对策之四,出口企业必须扭转过去那种抬价抢购货源、低价竞销出口的经营策略,避免出口企业内部的竞争,做到联合统一对外。出口企业应依据各自的优势建立出口产品生产基地,降低出口成本,增强出口竞争力。对策之五:要逐步增加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如前所述,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26.4%,广东1993年机电产品出口7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70亿美元的28%,在广东出口的机电产品中,出口额超亿美元的只有自行车、钟表、家用电器、电视机及音响设备等15类产品,而超10亿美元的仅有家用电器、电讯设备、电视机及音响设备这三类产品。可见,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不仅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小,出口的产品种类也少,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种类更少。因此,在今后的外贸出口中,不仅要增加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也要注意增加机电产品出口的种类。而重点则应该大力扶持和培植一大批超亿美元、超10亿美元出口值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机电产品出口。

标签:;  ;  

关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思考_产品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