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城第二中学 浙江 象山 315700
摘 要:落实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模式,积极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和实体空间的有机结合,共享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本文基于新课改下,对“推进BYOD教学的环境建构、校园电视台建设、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创新大舞台建设、交互式电子白板建设”等混合学习环境建设进行探索,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技术的优势,拓展教与学空间,达成重构教学生态,提高教学效益,增进家校共情,提升教育合力等效应,以期共享。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资源 混合学习环境建设
要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改革,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发挥一切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积极促进基于技术的自适应学习,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和实体空间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服务。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构建混合学习环境,优化教与学的过程。结合笔者学校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做法。
一、混合学习方式的内涵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柯蒂斯?邦克(Curtis Bonk)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Face-to-Face)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的结合。北师大学的何克抗先生在“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一文中所指出,混合学习是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二者互补,形成一种更有效的新型学习方式。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逐渐成为常见在线学习终端,与传统计算机在线学习共同支持了移动时代新型的混合学习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教育部倡导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不断深入,混合学习迎来了技术支持和政策倡导的双重发展契机。不同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混合,将构成教学系统的诸要素而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具有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中学生。
二、混合学习环境的探索
智慧地教,智慧地学,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试图在教育教学中创建混合学习环境模式,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的发展路径,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
1.推进BYOD教学的环境建构。BYOD是英文Bring Your Own Device的缩写,中文通常译为 “自带设备”。教育领域中的 BYOD 定义表述为:教师和学生将个人移动终端设备带入课堂,并连接到学校网络而支持个性化教与学的一种方法。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学生能够使用的自带设备硬件包括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数码摄像机、播放器、移动存储设备等,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是平板和手机。
图1. 国内有关“混合学习”研究文献数量分布
可以看出,国内有关混合学习的研究自2010年后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2013年之后,更是呈井喷之势。
如:象山丹城二中于2013学年引进电子书包班,目前已普及18个班,总学生数780个,占全校学生的88%。课堂实行网络全覆盖,平台系统会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分层作业,学有余力者可以跳入“高级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及时获得相关知识点的智能推送,电子书包让学生有了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有了个性化发展、创新能力发展的可能,从最初的作业分层到现在的课堂分层,真正的实现了“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的个性化教育。
从2013年起,学校每一学年都承办了以“智慧大课堂,教育无边界”为主题的省级电子书包教学开放研讨活动,学校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书包为主打,优秀生的手机、播放器、移动存储设备等使用的混合型学习环境的构建。
2.推进iTV校园电视台建设。iTV(互联网数字电视与 DVD的完美组合)校园电视台是浙江省iTV校园行业业务的核心平台,上连牌照方播控平台,下连智慧课堂资源平台,并承载着iTV校园版EPG(电子节目指南)的展现能力。能够提供具有校园特色的门户 EPG,智慧课堂资源平台,以课堂教学为主应用场景,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备课/学习、资源管理等。通过云录播、白板录播等应用工具,建设校本资源库,为每个班级、教师提供班级网盘、个人网盘等应用空间。
3.推进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正如柯蒂斯?邦克教授所说,“如今互联网上的开放教育资源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丰富,而且大多数的开放教育资源是适用于混合学习的”。为此邦克教授建议,“教师、教学设计者和学生都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现成的优质资源。信息时代的教师也有责任引导学习者、教会他们搜索和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方法,为他们将来成为终身学习者积累更多的资本。”依据这一原则,丹城二中也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努力——整合宁波市智慧教育平台上的“甬上云淘”丰富的优质资源,促进学习者的混合学习。
如:宁波市智慧教育平台上的“甬上云淘”提供了优质、个性、高效的教育服务。丹城二中教师在智慧教育平台上与学生和家长分享优质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在线学习环境,让优质教育资源起到更好的辐射作用。在此平台上,每位学生账号的学习资源、学习痕迹都可以被保留,形成“私人订制”的教育成长记录。在此环境下,学校能更好地满足“梧桐树”课程体系下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推进创新大舞台建设。创客活动是利用各种设备和工具,通过各种在线和线下的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近两年各式各样的新颖,有趣,好玩的创客课程的出现,就像一个个小火苗,点燃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如:象山丹城二中的“创新大舞台”的空间设施和设备具备了混合学习环境的要求,具体分为演播区(情景剧模拟等),学生活动区(演出前的交流),学生互动区(观看的学子进行互动交流),中控区(控制现场灯光以及舞台效果)。其中主要功能包括:智能背景,可以随意切换舞台背景,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视频播放,播放各类学习视频,如演说家,情境模拟剧场等;文件播放,探讨主题文件可直接显示在大屏,节约用纸。“创新大舞台”进一步丰富丹城二中“儒雅德育”办学特色,是我校建设“儒雅校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是我校“梧桐树课程体系”素质拓展课程开展的重要基础。
5.推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建设。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当前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是继多媒体之后在教学中的一种技术手段革新。随着电子白板系统技术的日臻成熟,投资、使用成本的不断降低,使电子白板+投影机模式的多媒体授课系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普及,方便老师和学生通过白板对电脑进行日常的操作,同时还能创造出师生互动的一种良好教学环境。交互电子白板在中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仅停留在基本功能的使用上,处于起始阶段,远未达到交互白板系统与各学科深层次整合的阶段。
如:象山丹城二中使用的鸿合科技白板系统中的图库有较多的实验视频、图形库等常用图形,对电子白板在科学课堂的日常教学有较多便利,但没有很好得到利用。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决定以初中实验课、作图课的授课为突破口,展开电子白板在课堂环节授课中的应用研究教育,专家研究表明,教师应用白板教学对教学及专业发展以及学生学习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由于白板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的互动,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有效减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三、混合学习环境的效应
1.重构教学生态,激发教育活力。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是“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的具体体现,是育人模式转型的方向。基于学生自带设备的混合学习环境教学作为一个小小的支点,已经开始撬动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型。在这场教育变形的当下,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思维与方式。丹城二中的个性化教育、多样化课程、混合环境教学,正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我们勇敢地面对和解决新事物下的矛盾与不足,力争搞活学校教育,重构教与学的生态系统。2017年的“宁波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的评比,更彰显了该校混合学习环境建设的初步成效。
2.提高教学效益,跨越教学时空。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学生课前进行课程重难点的视频化的自主预习,把课前时间重新作为一个学生的学习空间,形成较为严密的学习型组织,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节奏进行学习。然后,师生再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一些探究活动和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使得课堂更加人性化。教师和学生将学习过程数据上传到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以此精准教学,提升教学效益。
3.增进家校共情,提升教育合力。通过自带设备的混合学习环境教学实验,培养“共情型”家长,有利于建立家长和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督促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初衷是让学困生增强自信,与自己相比天天有进步,让优秀生张扬个性,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在看来,这一实验的效果是明显的。相比较而言,学困生、特长生受益更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学习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会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仅只是形式的改变,而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以致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当然,我们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还不够成熟,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共同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杨岚 《借鉴“六大解放”思想构建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17,09。
[2]霍伊特?汉普希尔 阮高峰 《校园BYOD的契机与挑战——中美两国中小学校自带设备应用现状比较》.《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02):4-10。
[3]王元彬 《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张爱萍,1994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象山县丹城第二中学校长,书记。致力课改,积极推进智慧教育。
论文作者:张爱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学生论文; 环境论文; 在线论文; 山丹论文; 智慧论文; 学校论文; 二中论文; 《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