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挂篮悬臂浇筑是一种常用的浇筑施工技术。随着桥梁工程建设数量日益增加,对挂篮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施工顺利开展,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挂篮施工难点,做好挂篮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挂篮悬臂浇筑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关键词:桥梁连续梁;挂篮施工;难点;质量
1连续梁挂篮施工技术概述
连续梁挂篮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梁当中应用的较多,在具体施工中主要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在具体的使用中该类桥梁具有操作便捷、结构重量轻等优势。另外,挂篮施工工艺的使用,能够通过多种方法来使施工作业的效益和速度有所提高,挂篮施工技术的提升能够有效确保作业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进而从根本上确保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效果。就挂篮施工而言,其主要含义就是在进行大跨径悬臂梁施工得过程中,所选用的吊篮方法是现场化区间悬臂作业,其不用大吊车和钢架支护,和其他作业方法相比,挂篮施工的主要优势在于没有压重、构件质量相对较轻且便于假设等。
总的来讲,连续梁挂篮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1)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斜拉梁和斜拉带进行相应的设计,通过调整梁构件的所在区域从而具有一定的掣肘意义,从而有效确保桥面受力平衡,防止产生坍塌和裂缝的情况;(2)在设置变形体系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挂篮运转的稳定性,可以采用液压启动的方法,进而有效保证挂篮运转到顶设区间的时候正好操作全局的运转;(3)在具体进行作业的过中,通常会使受力构件的受力能力有所提高,对挂篮钢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所受荷载的强度来进行,从不同角度对荷载作用的减少进行有效考虑;(4)从某一方面来讲,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对项目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下需要对连续梁挂篮的承重大小进行预测,进而结合挂篮的荷载数值来设置混凝土的强度,在完成之后对混凝土的优劣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合乎相关标准之后方可进行施工。
2桥梁连续梁挂篮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2.1挂篮的设计
挂篮的设计作为施工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对挂篮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在设计之前应当展开全方位的调查与深入的了解,对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进而建立出与实际相符的挂篮施工设计方案,为往后的施工奠定较好的基础。在实际设计当中,设计人员应当对有关规定进行遵守,详细说明施工构成部分,同时严格依照有关说明展开,严格禁止违规乱纪行为。在展开设计的过程当中,如果碰到特殊状况不得不展开修改的时候,应当立刻报告给设计方以求得其的批准,仅有在展开全方位的考察并且合格之后才可以展开相应的修改,此外,因为之后施工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会挂篮设计的优劣的影响,所以工作前应当对有关挂篮设计方面的数据等展开详细的计算,同时对其加以标明,重点参数包含翼缘板坡度、挂篮挠度、施工荷载、最大梁宽、顶梁长度等。
2.2挂篮拼装
挂篮在预制场内试拼装无误后,将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利用塔吊设备吊至已浇筑的梁段顶部,在0#梁段顶面完成拼装,严格按照拼装顺序,先测设轨道中心线,清理轨道梁范围内的杂物,安装轨道梁并进行锚固,安装前滑板和后钩板,依次安装主桁片、后锚固系统、上横梁、底模平台,收紧导链并调整前下横梁高度,安装底模吊带,完成与打梢钢丝绳的受力转换。安装底模平台并调整到位,安装行走系统。
2.3挂篮预压
挂篮拼装完成后,应先进行荷载预压试验,以检验挂篮加工和安装质量。同时,检测挂篮实际承载能力和梁段荷载作用下变形情况,消除挂篮产生的非弹性变形应力。在预压时,挂篮弹性变形量计入梁段施工预拱度计算中,并按最大荷载作用下进行等效加载,从而检测出挂篮的实际承载能力,确保挂篮使用安全。可以按50%、80%、100%、120%荷载进行测试,分别测试1h,最终测定挂篮荷载能力及变形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采用一次浇筑成型,全部混凝土的浇筑必须在底板砼凝固之前完成,这样就可以防止先浇砼的开裂。灌筑方法采用先梁节前端,后梁节后端,并从底板、腹板、顶板的顺序。混凝土施工时采用对称浇注;锯齿块内预应力管道和普通钢筋较密,浇注混凝土应加强振捣确保此处混凝土密实;施工中为保证预应力管道位置准确,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若确实不能移动的,可割断此处钢筋,但在割断处需采取加强措施;为保证保护层厚度,采用混凝土垫块进行控制;垫块与本体同强度同寿命。
2.5预应力张拉及灌浆施工
根据施工技术要求与设计要求,针对竖向预应力筋,采用单端张拉方法,横、纵向预应力筋应采用两端张拉方法。张拉强度及弹性模量应达到设计值的90%。张拉前,应确保混凝土龄期大于5d,以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张拉要求。混凝土浇筑前,应确保横、竖向波纹管及预应力筋安装就位,先安装纵向预应力筋,然后以人工方式进行传束。传束时,施工人员可借助一根Φ5长钢丝作为引线,以卷扬机进行穿束。预应力张拉时,应采用先纵向、后横向、最后竖向的施工顺序。为确保预应力张拉效果,应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控制为辅的双控张拉措施。张拉完成后,应在48h小完成压浆封闭。
2.6挂篮前移
待梁段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后,要对纵、横、竖向预应力筋都张拉并压浆后,随后铺设上垫梁和轨道。挂篮移动步骤如下:
轨道锚固后,底模架随即放松前后吊带并将后横梁用2个YCL60型千斤顶悬挂在外模走行梁上,拆除后吊带与底模架的联接,先放松所有后吊杆再放松前吊带,用2台YCL60型千斤顶牵引前支座使三角形桁架带动底模侧模前移就位后,安装底模后吊带,将底模吊起。解除外模走行梁吊带前移至预留孔,调整立模标高进入下一循环施工。内模移动:待底板、腹板钢筋、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完毕,立好腹板内侧模后,将内滑梁后吊杆前移至预留孔处,安装好锚固螺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合龙段。
2.7挂篮拆除
当最后一段悬臂梁张拉工序完成后,即可拆卸挂篮。拆卸时,应先将工作平台拆除,并遵循底模、外模、托架、吊带、后前横梁、主梁的顺序进行拆卸,拆卸过程中应确保施工安全。
3挂篮施工的控制措施
3.1挂篮调整
在挂篮就位后,安装底篮后锚和主桁,对高程和中线进行定位和测量。在调整标高时,需要使用千斤顶进行作业。当所有的施工监测都达到合格标准后,才能进行全面的锚固施工。在浇筑悬臂过程中,一定要对挂篮变形进行有效的监管。
3.2结构挠度的控制
在进行桥梁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悬臂挂篮的线性进行科学控制。在对悬臂浇筑段的前段标高进行确定时,要对施工中已经完成浇筑段的实际标高、预拱度设置情况和挂篮前端垂直变形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要熟知挠度定义,不断优化线性特征,才能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标准。
结语: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桥梁连续梁施工中对挂篮技术进行了广泛应用,虽然能够确保施工效率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具体施工的时候,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从挂篮的设计、拼装、预压、前移等方面掌控好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做好挂篮调整,结构挠度的控制,以确保施工技术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保障桥梁施工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晓娜.浅析悬臂挂篮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07):94-95.
[2]寇贵庭.铁路桥梁连续梁施工中挂篮控制技术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04):55-56+59.
[3]徐小春.提升铁路桥梁连续梁挂篮施工效率的方法[J].山东工业技术,2019(04):105.
论文作者:康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挂篮论文; 预应力论文; 混凝土论文; 荷载论文; 桥梁论文; 悬臂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