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维护与深化应用是提升公司营销精益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支撑。近几年,加快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深化功能应用,全面实现了用户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完整、准确地为营销业务系统、可靠性系统、同期线损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实现电费收缴的全面预控,提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快速反应客户需求的互动能力,为优化完善营销业务奠定基础,也为营销管理手段创新和模式创新带来了新的变革。
关键词:用电采集;深化应用;模式转变
1 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的理念
1.1融入“客户导向、价值驱动、精益精细、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坚持加强系统运维、提升关键指标、深化功能应用、促进管理提升的原则,边应用、边试点、边改进、边提高,不断积极探索营销管理模式转变,提高营销业务管理水平。 健全制度,明确职责,统一领导,分步实施,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深化功能应用,强化过程管控,建立运维考核、应用通报考评机制,定期总结分析,优化管理流程,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采集系统运维及应用水平,促进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转变。
1.2以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为支撑,实施采集系统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功能应用,优化与营销业务等系统集成,破解公司营销服务管理中存在的瓶颈和短板,在确保系统运行最稳定、数据共享和功能应用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电费抄表自动化、在线监控实时化、互动服务智能化、费控功能实用化、人力资源最优化的“五化”目标。
2 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应用
2.1加强过程管控,深化功能应用。健全采集系统运维及深化应用管理网络,实行归口管理与分级实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采集系统专项指标提升工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析、查找制约采集系统指标提升的设备问题、技术问题,完善整改措施,加强指标管控,督导第三方运维单位落实运维职责,同时组织专项运维与应用培训,提高运维队伍技术水平,提升运维能力。
2.2 完成新一代采集系统建设,深化采集数据应用和大数据分析工作。一是深化采集数据应用。融合计量在线监测、台区线损分析、零电量客户分析、二次回路状态巡检仪安装应用,开展窃电自动预警、查处工作;提高电能表和专变终端远程控制能力,支撑费控和负控业务需求;提高采集数据质量,支撑自动抄表、信息推送、同期线损计算、供电可靠性管理、供电电压监测、故障抢修等多专业业务应用。二是加快实施采集大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积极性,结合基层单位工作实际,整合全寿命周期管理、计量在线监测、智能电能表误差分析、装置品级评价、运维闭环管理应用,筛选分析主题,开展大数据分析,形成大数据应用成果。
3 促进营销管理模式的转变
3.1改变抄表管理模式,由传统手工抄表向自动化抄表模式转变。按照“建设一片、验收一片、应用一片“的原则,开展采集系统实用化应用工作,优化抄表业务模式,达到准确抄表、同时抄表、实时抄表的要求,实现抄表管理模式的创新。
3.2改变停、复电管理模式,实现人工现场操作向远程停、复电模式的转变。规避了现场安全风险,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持续提升费控功能应用水平,提供公司经营效益。
3.3改变收费管理模式,实现电费回收由事后欠费催收向事前风险防范转变。将客户信誉评价与电费风险控制工作相结合,对信誉度评价较低,欠费风险较高用户,实施预购电管理,改变传统的电费催缴模式,有效推动了智能缴费业务,提高客户电费风险可控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改变反窃电管理模式,实现被动普查向精准定位模式的转变。与计量缺陷管理、用电检查、线损管理相结合,深化应用系统在线检测与智能诊断分析功能,实现用电异常精确定位和准确查处,实现24小时快速响应处理机制,解决了过去窃电发现滞后、证据不足等处理难度大的弊端,提高窃电处理效率,及时挽回电网企业经济损失。
3.5改变线损统计模式,实现定期统计向实时统计模式转变。通过深化应用采集系统台区线损统计功能,实现了台区线损按日、月、年任意时间段为周期的自动统计、实时监控,及时掌握高损台区线损情况,开展台区检查,解决了台区总表与用户分表抄表时间不同步,线损统计不准确的问题,有效提升线损统计准确性,提高了台区线损管控力度。
3.6改变计量装置运行监督管理模式,实现从周期检验到实时监控模式的转变。利用计量在线监控与智能诊断分析系统,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24小时可持续跟踪监测分析,突破传统周期检验空间、时间的限制,实时发现计量装置异常,快速消除异常,提高了计量装置运行管理效率。
3.7改变岗位职责分工,由“一岗专职”到“一岗多职”管理模式转变。通过深化应用采集系统功能,在实现抄收分离,堵塞“跑、冒、滴、漏”等管理漏洞的同时,大幅提升工作效能,抄表人员大幅减少,充实营销各专业管理力量,成功实现了抄核收人员业务转型。
4 效益分析
4.1实现社会效益提升
通过采集系统对用户供电设备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处理供电设备事故隐患,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提升供电质量提供有力技术保障。一是实时监控客户错峰措施的落实情况,实现全方位的有序用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因拉限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准确预测负荷走向,及时实施调荷避峰方案,做到供需矛盾早发现、早解决。三是全方位监控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用电情况,严格执行国家能源政策,指导“三高”企业科学合理用电。
进一步丰富服务手段,开辟服务新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一是为95598信息平台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提高客户服务响应速度,减少用户投诉;二是为供电故障判断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故障抢修及时性,提升客户满意度。
4.2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系统实现对现场计量装置实时在线监测并主动上报,及时发现计量装置错误接线、飞跑、失压、断流等情况,加快缺陷处理速度,提高计量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准确性。应用计量在线监测功能,为反窃电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使得查处窃电目标明确,定位精准,有效遏止窃电现象的发生,减少企业损失。
调整抄表、停复电、反窃电信息收集传统手工方式为系统远程采集模式,大幅减少抄表和用电检查人员需求,降低人力资源投入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4.3实现管理模式创新
依托采集系统的深化应用,突破传统的抄核收手工作业模式的弊端,达到准确、同时、实时抄表的要求,实现客户电量、负荷信息的实时监控,有效增强营销业务精益化管理能力,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营销业务系统用户信息数据共享,搭建预购电与费控管理平台,为提高电费回收率和降低电费风险提供技术保障。系统对计量装置的24小时在线监测,主动上报计量装置异常,智能诊断故障类型,突破传统周期检验、定期检查管理理念,消除被动响应、反应滞后、漏查漏检管理弊端,实现抄核收管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等各专业管理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贝炯尧.基于电力市场改革的电力营销管理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7(04):130-131.
[2]陈盛,吕敏.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其应用[J].供用电,2014(06).
论文作者:杜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在线论文; 采集系统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抄表论文; 功能论文; 电费论文; 模式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