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启示--把握产业发展_韩国企业论文

韩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启示--把握产业发展_韩国企业论文

韩国工业飞速发展的启示——抓大放小发展工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抓大放小论文,工业论文,韩国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短短三十年里,韩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其工业的飞速发展则是这一奇迹中最精彩的“重头戏”。我在韩国“中国高级管理人员经济管理研修班”学习期间,对韩国的工业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一番了解,感受良多。

一、培植和抓住大企业,形成优势集团,放活中小企业,促进竞争局面出现,这是韩国政府发展工业一以贯之的主要策略,也是韩国工业飞速发展的最重要经验。

有人戏说,“韩国只有10家企业”。细细想来,不无道理。韩国从推进工业化之初,政府就采用大力干预的办法,选择重化工业等产业作为产业主攻方向,制定倾斜政策,在信贷支持、提供土地和技术开发上鼎力相助,坚持不懈,至今已形成三星、现代、大宇、金星等10家企业集团。据统计,韩国大企业数量虽然只占企业总数的3.5%, 但却拥有职工总数的55.3%,净资产总值的72.4%。如钢铁工业的88%集中在浦项和光阳,其中浦项在世界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中位居第二;汽车生产的90%集中在现代、大宇和起亚,其中现代占50%以上;电子工业主要集中在三星和乐喜金星两家;石化工业集中在大韩石油公社等五家,这些集中发展的大型企业和支柱产业,成为韩国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擎天柱,这些企业不仅以巨大的资本、高新的科技、优良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带动了大批中小企业,对推动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龙头作用,使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发挥了最大效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韩政府紧紧抓住这些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的骨干企业,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支持它们大步发展,增强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它们保持了长盛不衰的发展态势。韩国政府抓工业,不仅“抓大”方面有特色,而且在“放小”方面也有特色。如果以企业规模为标准来划分,韩国企业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10家大企业集团;第二层次有约20家中型企业集团;第三层次则是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据有关资料介绍,韩国现有工业企业约250万个,从1981年到1991年的 10年中,平均每年增加1.5万个左右。 韩国中小企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快,从政府工作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重视。韩国政府认为,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它的快速发展可以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中小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优胜劣汰,从而促进优势产业的形态;中小企业是市场主体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它们参与市场竞争可以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合理有效地运行;中小企业是“科技立国”政策实施的主体,它们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快速发展。正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大企业集团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而韩国政府特别重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放开。即放开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政府绝不包办,放手实行民营。如何放法?有三个原则:首先是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导向;其次是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因为这些企业的主要功能是增加就业机会;最后,中小企业全部实行民营,形式不限,让它们在市场竞争中自我发展。

在如何正确处理“抓大”与“放小”的关系方面,韩国政府有其独特的招数,那就是组建集团。韩国的10家大企业是10个大型集团,除了拥有核心产业企业以外,平均每个企业还有24个系列公司,在系列公司之外,还有大批以产业、产品为纽带与其相联系的中小企业。这样使得企业结构好比航空母舰战斗群,主体是航母,航母之外有战列舰、鱼雷舰、反潜舰、护卫舰、潜艇、补给船等,除此之外还有冲锋舟之类,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在市场这一海洋上既可远航又灵活机动,有着极强的战斗力,这是保证韩国工业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关键所在。

二、发展我市工业必须始终坚持“大的扶优扶强,小的放开放活”的方针,组建企业集团,形成优势产业。

现实已经证明,韩国政府推进工业化的“抓大放小”的做法是成功的。对照长沙实际,我们要借鉴韩国“政府有效干预下集中发展”的经验,把“大的扶优扶强,小的放开放活”作为我市发展工业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予以贯彻的方针。这与韩国政府“抓大放小”推进工业化的方针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实施这一方针,关键是要加大“扶优扶强”力度,组建企业集团,形成优势产业。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长沙工业的发展已有一定基础,机械工业、电子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等产业具有明显优势,成为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一批企业以其优质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相当的地位,成为我市工业的骨干企业。但是,我市经济“小、散、全”的问题仍较突出。从产业到产品形成拳头与支柱的还不多。按照优势产业的要求或者放到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来衡量,优势产业不优,骨干企业也不强。因此,必须下决心引导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试行股份制等途径,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高起点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扶优扶强”,有重点、分步骤地培植、发展一批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把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某些产业基础转化为真正的产业优势,形成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或集团,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标签:;  

韩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启示--把握产业发展_韩国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