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文凤娇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肾内风湿科 5291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近一年时间内在我院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依从性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6.0%(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影响作用

对于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患者来说,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加上血液透析所需的高额医疗费用,往往会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而降低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1]。因此,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在其治疗期间积极地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近一年时间内在我院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按随机原则将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社会学资料及基本病情资料经统计学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分布如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为33—67岁,平均年龄为(55.2+5.6)岁,患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为2—18个月;平均时间为(8.7+4.3)个月。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为35—69岁,平均年龄为(54.7+5.3)岁,患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为3—22个月;平均时间为(8.9+4.4)个月。

1.2临床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关心、尊重患者,热情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积极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与安慰,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2]。②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原因、治疗情况,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以及坚持配合临床各项治疗的重要性。③并发症护理:严格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汗、头痛、恶心、胸闷等低血压症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于透析失衡综合征,护理人员要了解诱发高危因素,给予积极预防。对于皮肤感染,指导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给予抗生素[3]。④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日常进行体育锻炼,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回归社会。叮嘱患者出院后,各类药品的正确用法和用量[4]。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使用SPSS12.0 相关软件研究对比,采用 t 检验,用(x±s)代表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用(%)代表计数资料,其中(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情绪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

表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对比分析

3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度,促使患者取得良好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昕屏,孙亚南.早期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影响的评估[J].辽宁医学杂志,2009,23(4):218—219.

[2]刘蕾.音乐疗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3):169—170.

[3]江惠芳,张月.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0,21(13):102—103.

[4]郭翠芳.整体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7):32—33.

论文作者:文凤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文凤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