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保护与开发论文_熊庆锋1,李伟红2

浅析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保护与开发论文_熊庆锋1,李伟红2

1.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 湖北武汉 430014;

2.长宇(珠海)国际建筑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汉阳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北郊正阳镇,占地面积约为20km2,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园。汉阳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遗址公园,已建成汉阳陵考古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建筑群。在设计汉阳陵的景观时,不但要尊重历史文化、彰显其所在场地的精神,又要对文物保护的大原则加以遵循,对现代生态的造园理念植入,从而保护其陵园本身的风貌。本文以汉阳陵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实践出发,对此类国家遗址公园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提出,希望能有所启迪今后相关国家遗址公园类的景观设计项目。

关键词:汉阳陵;国家遗址公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1 设计主题及理念

汉阳陵的景观设计在对上位文物保护规划遵循的基础上,以最小的景观干预使最大的场地精神彰显为原则,力求通过对丰富的植物群落及点景式的景观节点塑造,从而打造汉阳陵“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空间厚重感与沧桑感。

2 设计原则

2.1突出大遗址保护原则

地上绿化对地下文物不可损伤,以适当的绿化形式标识文物遗址的结构和布局,各遗址空间的绿化配置要与遗址的外形与内涵契合。

2.2以人文本的原则

设计细部处理及景观小空间的营造,应对游人的行为心理规律充分考虑。

2.3绿化总体风貌与背景大环境相契合的原则

设计的表现形式和景观格调要协调文物遗址的整体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汉阳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景观绿化应通过适当的处理使强化此种态势凸显,将汉阳陵唯我独尊的帝王霸气充分烘托。

2.4可持续性、自然和谐的原则

设计要对景观植物的生长年限加以考虑,以期使景观效果的可持续性得以保证。考虑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地下遗址的影响;对植物的季相变化,观众的参与性考虑;对景观绿化的维护及更新成本考虑。

3 总体规划结构

汉阳陵以帝陵为中心,东西及南北各形成1条轴线;后陵、南北从葬坑、德阳庙遗址、寝园遗址和北区从葬墓等多个节点相环绕,从而形成了“一心、两带、多节点”的串珠式景观空间结构。其各个历史文化遗存及遗址节点相互依存与串联,组成了整个遗址的景观大空间,体现了汉阳陵遗址公园的文化性、历史性、科普性与公共参与性。

4 功能分区设计及主要景观节点

本案景观设计结合汉阳陵的场地现状并结合上位规划,将其分为了汉风广场、万木葱茏、西门轴线、绿带环香、樱花林、银杏林、幽径寻香等11个景观区域。

4.1汉风广场

其位于司马道西段,地下无其它文物遗存。本案设计将该区作为整个园区东大门的主要入口集散广场,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为主题,营造一处集汉形象与汉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广场区域。

4.2银杏林景观区

该景观区位于德阳庙北侧和西侧,地下无其它文物遗存。本案设计在原有成片植物群落之上,将区域西段改为单一银杏林,整体作为连接帝陵与德阳庙的金色通道,营造秋风起、树叶落、金甲满地耀的秋林景观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3樱花林景观区

该景区位于中心帝陵遗址正南方。本案设计中在原有樱花林基础上,适当增加林下游行步道及休憩小节点,作为春季观花的景点,每到春天,东风拂过,满眼樱落,给人们以视觉、味觉、心里等全方位的景观体验。

4.4西门轴线景观区

该区域现状为空地,地下无其它文物遗存。鉴于其位于帝陵的东西轴线位置,本案设计以油松、龙柏等常绿植物还原其历史面貌,强化东西轴线,增强陵园的仪式感。

4.5绿带环香景观区

该区位于帝陵与后陵之间,包括后陵的南侧和东侧地块,区内无其它文物遗存。本案设计中,运用七叶树作为帝陵与后陵之间的分隔与过渡,后陵南侧地块种植紫叶李作为入口引导;后陵东侧种植抗病虫害能力强,且常青的黑松作为防风防尘的屏障。

4.6北区从葬坑景观区

该区位于北区从葬坑处,南端靠近中心遗址的西入口,由于地下存在文物遗存,故此处景观设计以保护性景观开发为主。在标识地下遗址方面:一方面采用浅根系灌木片植,利用色彩和种植片区标识地下遗址;另一方面采用古法筑打土坯矮墙作为其地下遗址的标志。

5 绿化种植设计

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营建一处生态、自然的大遗址公园,也是设计中所要重点考虑的,在植物种植方面应按照如下原则:(1)汉阳陵绿化种植应以文物保护为前提,防止绿化种植破坏文物遗址及其历史环境。(2)结合历史及考古研究,适当恢复汉阳陵林木茂盛的历史景观。(3)树种的选择要能够保持真实文物遗址环境所赋予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历史沧桑感。(4)植物种植要保持西汉帝王陵园雄浑、古朴、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5)植物空间的营造要保持汉阳陵浓郁、幽静的自然郊野情趣。(6)汉阳陵遗址公园的植物空间营造应避免城市化、园林化。

6 交通流线设计

汉阳陵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其流线的设计和道路交通的组织,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遗址核心区以步行游览为主,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陵园扰动。(2)在非核心保护区内适量采用非机动车,车辆应进行专门设计,采取租赁方式供参观者使用。(3)陵区规模巨大,在遗址外围提供小型电瓶车。(4)建立公共交通系统,电瓶车沿固定环线定向行走。(5)对于必须要在文物遗址之上进行的道路建设,道路应采用轻质、无污染的环保材料且避免深基础处理,防止损伤文物遗址。(6)停车场的布置应该避开遗址区域,尽可能不影响和改变文物遗址的环境与面貌。

7 服务设施布置

(1)服务设施的布置应以保护文物、不破坏文物遗址的历史环境为原则。(2)服务设施的布置应定位在解决参观者最基本的服务需求,不可过度化。(3)在核心遗址保护区内,尽量不设置固定的服务设施,在一般保护区内,也要将固定服务设施比例减少到最低限度。(4)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尽量避免对遗址及其环境的干扰,规模适当、功能合理、外观淡化,并要与整个遗址的历史风貌相协调。(5)遵循服务设施的小型化原则、还原性原则及统一性原则。

8 总结

汉阳陵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近郊集中展示汉代生活风俗、文化习俗、建筑特色等的重要历史场所。景观设计要尊重其所在区域的文化传承和场地精神特质,在大遗址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植物空间和低影响休憩空间的营造,恢复其历史中所传承的宏大而又萧索、肃穆而又富有野趣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独特气质,进而运用现代的造园手法,营造一处开放的、生态的,集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国家遗址公园。

参考文献

[1]朱晓渭.国外经验对陕西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启示[J].江汉考古,2011(2)

[2]孙坦,马晓冬.我国大型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研究进展[J].现代城市研究,2015(12)

[3]王璐艳,刘克成.从宫殿到遗址再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明宫绿化景观研究[J].丝绸之路,2010(24)

论文作者:熊庆锋1,李伟红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浅析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保护与开发论文_熊庆锋1,李伟红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