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_cpi论文

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仍将论文,快速增长论文,势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不平静的一年。然而,在从容应对一系列偶发事件之后,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势头,上半年GDP增长率仍达到了10.4%。高企的油价、人民币的加速升值未能撼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年初罕见的雪灾和几十年未遇的汶川特大地震也未能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美国次贷危机虽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但中国经济并未受到严重伤害;上证指数虽自2007年最高的6124点跌幅已超过60%,但从目前看尚未显示出其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大的影响;深圳、上海楼市的巨幅下挫尚未引起全国范围内房价的下滑。为了深入探讨表象背后隐藏着的深层次原因,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运行机理,本文试图结合刚刚投入试运行的多国模型MCM,来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MCM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统计研究室新近独立开发研制的一个以政策分析为主要目的的小型多国模型,它由六个国别(地区)模型通过贸易矩阵联接而成。这六个国别(地区)模型分别为:中国模型、中国香港模型、美国模型、日本模型、欧元区(12国)模型和韩国模型,每个国别(地区)模型都具有较小的规模,行为方程的个数不超过20个,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原则,采用ECM方程形式,有效区分了各经济体运行的长期规律和短期波动特征。

以下本文将围绕美国次贷危机、价格传导及其他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因素展开讨论。

一、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于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令人瞩目。在美联储及美国政府的积极干预下,次贷危机虽受到一定程度的扼制,但其对美国经济的潜在威胁尚未消除。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引致的消费需求下降必然降低美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美国次贷危机不可避免地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近年来一直保持在20%左右。美国进口需求的减少必然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下降。2008年1—7月中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为23%,低于2007年同期的29%和2006年同期的25%;相比之下,2008年1—7月中国对美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仅为10%,大大低于2007年同期的18%和2006年同期的24%。从出口占比看,中国2008年1—7月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降至17%左右。虽然中国对美国出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美国次贷危机必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与美国消费数据变化高度相关,美国经济增长放慢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会下降6个百分点(转引自蓝庆新,2008)。但以下分析表明,其影响应大大低于此估计值。

在多国模型MCM中,美国货物进口的解释变量为美国GDP,和美国货物进口价格指数,从所得方程的系数看,其对由GDP和货物进口价格指数所决定的长期均衡的偏离的调整非常缓慢,美国货物进口主要受GDP和货物进口价格指数的短期波动影响,并且对GDP的弹性系数约为1,对货物进口价格指数的弹性系数在0.9以下。从美国服务进口方程看,其对由有效需求(GDP减进口)和服务进口价格指数决定的长期均衡的偏离的调整较为迅速,只需不足4个季度即可得到完全调整。服务进口的短期波动受有效需求的影响也较大。另外,无论货物进口还是服务进口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因而,在不考虑价格变化影响的前提下,美国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基本对应于其货物进口和服务进口分别下降1个百分点。

假定美国进口的减少并不具有区域特性,即假定其同等程度减少从世界各国(地区)的进口,并且同时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则从贸易矩阵看[1],美国进口减少1个百分点相当于中国出口减少约0.2个百分点。以2007年中国出口对GDP的拉动率计算,出口减少0.2个百分点,仅将导致GDP增长率下降不足0.01个百分点。即使将美国进口减少的部分全部计入美国自中国进口,美国进口下降1个百分点也仅相当于中国出口下降不足1.5个百分点。同样以2007年中国出口对GDP的拉动率计算,出口减少1.5个百分点,仅将导致GDP增长率下降不足0.04个百分点。因此,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当然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上,但由于中国银监会“早发现、早提示、早处理”,及时清理中国金融机构的次贷风险敞口,加上金融机构持有的次贷规模较小,此次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影响不大。[2]

二、关于通货膨胀

自2007年4月起,以CPI计算的通货膨胀率持续攀升,尽管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但却未能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率的高位运行,到2008年2月通货膨胀率月同比已达8.7%。之后,通货膨胀率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呈现出逐月回落的态势。然而,自2007年12月起,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开始超过5%,并且持续上涨,至2008年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月同比涨幅已超过10%。那么人们普遍担忧的价格传导会否导致以CPI计算的通货膨胀率再度上扬呢?

中国现在正式公布的价格指数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其中包括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生活资料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等几大类价格指数。一件商品要经过原材料采购、生产、流通、销售等几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从价格指数的定义看,CPI不仅包括对商品的消费,还包括对服务的消费。在消费者最终消费的商品中不仅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还包括进口商品。而进口商品不仅包括最终消费品,还包括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中国现行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包括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和企业作为中间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并非国际惯例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在多国模型MCM中,中国CPI方程的主要解释变量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及与GDP之比,其中CPI的长期趋势完全取决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走势,但其对长期均衡偏离的调整较慢,需要近两年的时间才能得到完全调整。CPI的短期波动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惯性,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波动对其也有显著影响,但其弹性系数仅为0.5左右。在设定方程的过程中,我们曾尝试将进口价格指数作为CPI的解释变量,但最终因其缺乏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而未能保留在方程中。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方程中的解释变量为人均二、三产业产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长期趋势完全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其对长期趋势的偏离约需5个季度即可得到完全调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短期波动除受到自身惯性的影响外,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二、三产业人均产出的波动,但对两者的弹性系数较小,分别只有0.4和0.2。同样的,在设定方程的过程中我们曾试图将进口价格指数作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解释变量,但最终因其缺乏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而未能保留在方程中。因而,从多国模型MCM看,中国本轮通货膨胀为非输入型,通货膨胀的诱因主要在国内因素。受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而导致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快速上升的压力短期内对CPI虽有一定影响,但并不会完全传导至CPI。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的压力得到缓解,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幅度将极有可能减弱。因而,今年应该不会对CPI产生大的影响。

周默、殷建平(2007)的计算结果表明,当油价上涨100%时,CPI仅上涨6.23%。林卫龙(2008)分析指出,本轮油价上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不会改变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态势。刘敏、张燕丽、杨延斌(2005)的研究证实,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向CPI的传导存在,但具有较长的时滞,并且CPI的涨幅远低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涨幅。笔者采用多国模型MCM得出的结论与上述研究基本上是一致的。

国际油价的巨幅攀升并未传导到国内,原因在于中国对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管理。尽管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1月和2008年6月两次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调整,但与持续上涨的国际油价相比调整的幅度仍很有限。与此同时,为控制调价连锁反应,成品油调价后,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液化气、天然气价格均未做调整。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采取增加财政补贴、进一步清理不合理负担解决。铁路货运价格、民航燃油附加标准以及公路客运价格允许适当疏导,但必须从严控制,由企业自行消化一部分成品油提价带来的成本增支因素,防止价格水平不合理上涨。因此,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整体价格水平造成的冲击是有限的。

目前高油价已出现回落。根据美国能源部网站提供的数据,2008年8月中旬与7月初相比世界原油价格已下降了近20%。[3] 高油价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小。

另外,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由于目前公布的价格指数多为月同比价格指数,而月同比价格指数的波动受到基期价格波动的影响,因而无法准确地反映出近期物价的波动。在对不同类别的价格指数进行比较时(如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进行比较),不能简单比较月同比价格指数的高低。

三、其他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截至2008年7月底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17%。然而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并没有放缓,并且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依然如故。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大量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中国境内寻找投资机会,其不仅催生了股市和地产泡沫,而且使中国央行不得不通过干预外汇市场积累起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并进而使中国央行陷入货币投放与回笼的恶性循环,使货币政策陷入困境,同时也加大了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何新华、高瞻(2008)的分析表明,试图通过采用人民币升值的手段来改善中国国际收支的做法并不可行,并且过快的升值不仅无助于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反而会在短期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MCM中进口由各国家(地区)收入水平决定,出口通过对贸易矩阵中各国家(地区)在其他国家(地区)进口中的占比的设定,间接确定。在各国进口需求及占进口来源国的比例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汇率是影响各国出口的唯一影响因素。对于中国而言,即使以美元标价的各国家(地区)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未发生变化,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个百分点,以人民币标价的中国出口也将下降1个百分点。2008年1~7月间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6.4%,接近2007年全年的升值幅度。预计仅人民币升值单项因素的影响将导致2008年GDP增长率降低约0.2个百分点。

2.自然灾害

2008年中国发生了两起罕见的自然灾害,一是年初波及数省的雪灾,二是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然而,由于受灾地区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较小,其对中国生产能力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以汶川地震为例,据四川省2006年统计年鉴中提供的数据,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等十个市县的GDP在四川省的占比仅为6%,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提供的数据,四川省在全国GDP中的占比为4%,因此地震灾区在全国GDP中的占比仅0.24%左右。随着救灾工作的展开,灾后重建所引致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将对当年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因而总的来看,两次灾难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应该是十分有限的。

3.北京2008年奥运会

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拉动作用自申奥成功后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随着奥运会的圆满结束,中国经济是否会受其影响而减缓的担忧再次成为广为谈论的话题。笔者以为,尽管北京为奥运而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会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告一段落,但北京投资在其GDP中所占比重不会有明显下滑,原因在于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文化、政治中心,其城市的扩张尚远未到减速的阶段。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提供的数据,北京在全国GDP中的占比仅为3.7%,2006年北京投资率为50.5%,因此就全国而言,北京奥运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根据2008年8月25日《招商证券》中提供的资料,出现奥运后萧条的国家中,奥运主办城市在其全国经济中的占比均超过25%,而美国因奥运主办城市的经济规模仅占美国的1.9%,亚特兰大奥运会后美国经济增长不降反升。另外,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中国旅游热极有可能会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4.股市、楼市价格的波动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动下,2007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不可思议的牛市。上证指数从2007年初的2675.47点一路攀升至2007年10月16日最高的6124.04点,涨幅高达228.9%。然而随后即陷入了已长达10个月之久的漫漫熊途,截至2008年8月19日跌幅已达62.7%。在建立多国模型MCM的过程中,我们曾试图在中国居民消费和投资方程中加入上证指数作为解释变量,但最终均因其缺乏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而未能出现在相应的方程中。目前在多国模型MCM中,上证指数仅作为短期影响因素出现在中国居民储蓄方程中,但居民储蓄对上证指数的弹性系数仅为-0.12,因此从模型看股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曹永福(2007)根据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地区)有关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以股价飞涨为标志的泡沫经济随股市和楼市的巨幅下跌而破灭,虽然股市跌幅可高达2/3以上,但楼市跌幅一般仅为1/3左右,并且楼市下跌一般晚于股市1年以上。近日深圳的“断供”风波引起了人们的忧虑,中国会上演泡沫经济破灭的一幕吗?笔者以为可能性较小。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受供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供给方面看,由于随着近年来中国城市的急剧扩张,建设用地在逐年减少。从需求方面看,目前中国仍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每年都有大量新移民涌向城市,住房需求短期内只会增加不会减小。因此,房价最多也只是涨幅的回落,距离房价负增长应该还有相当的距离。即使政府推出了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住房需求。曹永福(2007)的研究表明,仅股市产生大的调整不足以对宏观经济的运行造成严重伤害,但一旦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房价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则必然导致宏观经济运行的恶化。正如业内许多专家已明确指出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仍将持续,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从长期来看依然向好。所以,只要宏观调控措施得当,避免房价的巨幅下跌,中国宏观经济就将继续保持目前高速增长的态势。

四、小结及政策建议

2008年中国经济尽管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见的困难,但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本文的分析表明,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以CPI计算的通货膨胀率将逐渐趋于稳定,不会因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波动而再出现大幅度上涨,计量分析证实CPI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08年发生的两起自然灾害(雪灾和汶川地震),因受灾地区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小因而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中国经济不会陷入奥运后萧条,相反奥运会的圆满召开将有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股市虽已经历了巨幅调整,但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大,只要能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房价的巨幅下跌,就能有效防止中国宏观经济出现大的调整。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笔者依据MCM预计,2008年中国GDP增长将达10.5%。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中国经济最大的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仍持续流入的热钱,二是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对于前者而言,控制人民币升值节奏将导致货币的过量投放并进而加大通货膨胀压力,而为回笼货币进行的冲销操作在目前央行票据发行已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逾17%的情况下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放弃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则必将对宏观经济造成大的冲击。比较可行的选择将是通过加强跨境资本管制增加热钱流动的成本,一方面使已进入中国的资本在境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另一方面使尚未流入的资本因进入成本的加大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扼制。

前文已经指出,房价的巨幅下跌将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大的影响。较为可行的策略将是通过政策干预首先放慢房价上涨的步伐,在房价渐趋稳定之后通过增加供给使房价缓慢回落。目前国家出台的有关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适时推出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政策对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与人民币升值相伴的经常项目顺差减少是必然的,因而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主要依赖于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将是扩大内需的主要途径。居民消费的增加取决于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增加。因而,财政政策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将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低收入群体消费、通过减税激活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都将是可行的政策选择。

注释:

① 数据取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数据光盘Direction of Trade(贸易方向)2008年5月。

② 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报”http:// zhuanti.cbrc,gov.cn/subject/subject/nianbao2007/zwqb.pdf.第25页。

③ http://tonto.eia.doe.gov/dnav/pet/hist_xls/WTOTWORLDw.xls.

标签:;  ;  ;  ;  ;  ;  ;  ;  ;  ;  ;  

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_cpi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