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52例的预防护理及效果分析论文_陈晓雪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52例的预防护理及效果分析论文_陈晓雪

(资阳市人民医院;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 目的:研究ICU应用呼吸机的患者预防肺炎出现的护理操作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26例重症监护室(ICU)中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实施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74例患者实施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5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为12.83%,对照组为32.43%,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的危险因素,实施呼吸机管道、心理、口腔、气道湿化以及体位等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性护理;临床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ICU中常见的一种感染性并发症,也是实施机械通气约48h后将管道拔出48h内出现的一种肺炎,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一种类型,所占比例相对较高[1]。国内相关学者研究指出,VAP在我国医院内发生率约为9%~24%,死亡率可达到70%。因而,对ICU内住院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实施有效的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出现,确保医疗操作正常实施的情况下,尽快的促进患者恢复健康,这样不但能够降低相关的住院费用,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安全,健康。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26例重症监护室(ICU)中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26例重症监护室(ICU)中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74例为男性,52例为女性;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为(53.6±2.4)岁;疾病类型:32例为颅脑损伤,63例为脑出血,20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分析(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护理操作,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具体为:(1)心理护理。当患者意识处于清醒状态下,因ICU病房环境、自身疾病以及应用机械通气等情况,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会阻碍疾病的治疗,延长呼吸机应用实践,提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的几率,因而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和交流,多向患者说明机械通气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时告知患者机械通气的相关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降低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气道湿化护理。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气道的湿化作用会随着肺的通气量增多而下降,容易出现痰痂,提升肺部出现感染的几率。因而,实施机械通气操作中需要进行气道湿化操作,依据医嘱应用生理盐水加敏感抗生素或者糜蛋白作为气道湿化液,根据患者的痰液以及病情调整湿化量。(3)呼吸机管道护理。因呼吸机管道与患者身体直接接触,这也是细菌滋生和寄居的主要场所,细菌可以通过呼吸机管道进入到患者呼吸道内而导致感染出现。因而,气管管道应为一次性应用,其余的呼吸机管道和是花旗应每周定时更换,湿化器每天应将其内剩余的液体倒掉,并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条件较好的患者最好选择一次性呼吸机管道。(4)吸痰护理。对于无法自行排痰或者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及时将痰液排除,避免误吸导致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控制吸痰的正确实际,根据患者的痰液量进行吸痰,吸痰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除,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鼓励其将痰液排除[3]。(5)体位护理。依据相关文献报道指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与胃内细菌逆行定植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而,在不影响患者病情康复的情况下,应适当将患者头部抬高,约为30~45°,有利于预防胃液反流误吸引起的肺部感染。(6)口腔护理。实施机械通气操作中,患者口腔内容易出现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容易使得细菌滋生,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细菌主要来源于口咽部的细菌,因而,在实施机械通气操作中,护理人员要清洁患者的口腔,每天进行2次漱口操作,漱口液可选择生理盐水、醋酸氯已定或者硼酸液等,在漱口操作中要注意避免漱口液及口腔分泌物进入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

1.3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为12.83%,对照组为32.43%,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机械通气能够有效的提升呼吸功能,临床应用的非常广泛,但是随着应用率增加,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随之升高,其中最严重的一个并发症即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也是病死率和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4]。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呼吸机管道污染、机械通气时间过长、胃内细菌逆向定植以及口腔细菌误吸等有关。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的危险因素,实施呼吸机管道、心理、口腔、气道湿化以及体位等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雪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与护理干预分析[J].右江医学.2014,24(01):145-146

[2]林莲妹.应用护理干预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3,20(05):164-165

[3]田敏.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与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36(03):697-698

[4]乔田田,陆慰英.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28(10):246-247

论文作者:陈晓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52例的预防护理及效果分析论文_陈晓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