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总结1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行VSD治疗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做好负压装置管理、对症支持治疗、饮食及活动指导、加强心理护理,重视健康教育。10例患者出院时腹部切口Ⅱ/甲愈合。
关键词:VSD;切口脂肪液化;护理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并及时引流。VSD的泡沫敷料含有大量贯通相连的细小孔隙,覆盖创面施于负压后,可以对创面进行持续、有效的引流[1]。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肝胆胰外科1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行VSD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6~68岁,平均51岁;肝癌切除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术3例,坏死性胰腺炎清创引流+空肠造瘘术1例,胆囊切除+肠瘘修补术1例,whipple术1例,肝移植1例,阑尾切除术1例。患者在术后3~14天发生切口脂肪液化,行VSD治疗。
1.2 结果 7例引流7天停止,切口自然愈合;3例引流14天后行切口二次缝合。10例患者术后住院平均35d,出院时腹部切口Ⅱ/甲愈合。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伤口难以愈合,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向患者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介绍国内外相关疾病新的进展及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加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 负压装置管理
2.2.1 负压的观察与调节 负压有效标志是填入VSD 材料瘪陷,透明膜下无积液[2]。负压值为125mmHg时,伤口皮下组织和周围肌肉血流是基线值的4倍。而当负压值为400mmHg以上时,血流反被抑制[3]。根据伤后1~3 d,创面会出现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血浆成分外渗等改变[4]的创伤愈合特点,将VSD 3d内负压维持在200~400mmHg;3d后负压逐渐降低至100~150mmHg。既能充分引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感染,又可以防止因为高负压吸引时间过长所导致的活动性出血等并发症。VSD治疗期间,负压会随着患者的体位,引流管被压迫、折叠等因素而改变,需加强病房巡视,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随时观察负压变化,正确调节负压大小。
2.2.2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2.2.2.1 引流不畅 排除吸引表表头是否损坏,引流管连接是否紧密,贴膜与正常皮肤是否紧密黏合,停电,中心负压停止,引流管被压迫,折叠,引流管堵塞等因素。引流管堵塞的处理:吸引状态下经冲洗管注入生理盐水。反复数次冲洗后仍无法恢复通畅,应更换VSD材料。
2.2.2.2 创面出血 引流液一般为黄色,如出现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应立即停止吸引,通知医生,检查伤口是否有活动性出血。遵医嘱做好相应的处理,同时做好记录。
2.2.3 引流袋的更换 负压吸引瓶内置入引流袋,定时更换引流袋既可保证充分引流,又可动态观察引流液情况。VSD开始3d内引流量多,每天更换;3d后隔天更换。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先钳夹引流管,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引流袋,以防引流液回流,。更换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以免渗液过多破坏透明膜与皮肤的贴合而影响引流效果,增加感染机会。
2.3 对症支持治疗
10例患者中,术后血糖偏高(血糖>11.1mmol/l)5例,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5g/l)9例。高血糖状态可导致机体的分解代谢加速,而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代谢降低,造成负氮平衡,促进切口脂肪液化;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可使切口局部愈合能力低下,脂肪细胞肿胀缺血,发生无菌性坏死,造成脂肪液化[5]。
2.3.1 严格控制血糖 术后禁食期间Q6h监测血糖。目标血糖定为6.1~8.3mmol/l是安全合理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6]。恢复饮食患者每晨空腹、三餐后2h监测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3.9~6.1mmol/l,餐后2h血糖6.1~10mmol/l。血糖偏高患者,一般采用3餐前短效胰岛素+睡前中长效胰岛素并结合患者饮食情况进行动态调节。
2.3.2 纠正低蛋白血症 对于能进食患者,鼓励多吃鱼、肉、蛋及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以维持正氮平衡。同时还应尽早输注人血白蛋白。
2.4 健康教育
饮食从流质过度到普食,少量多餐。鼓励多吃鱼、肉、蛋及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VSD引流期间以床上或床边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为主。
3 小 结
VSD技术的应用使渗出物及时被负压装置吸出体外,避免重复换药,减少切口感染,减轻了病人痛苦,其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护理重点是做好负压装置管理,对症支持治疗,饮食及活动指导,重视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疑虑,做好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周素维.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8例临床观察[J].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3,29(7):554-555
[2]Mengqin Guan,Gang Zhao,Peng He,Peng Wang.The Effective of 21 Lower Leg Fracture with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Treated by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Combin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J].Hans Journal of Surgery,2014,3,19-23
[3]杨桂元,钱祝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2):149-151
[4]汤苏阳,李春伶,董继红,李冬梅,陈绍宗.封闭负压引流对创伤愈合中周围神经末梢分泌的P物质及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8(32):7171-7173
[5]王灿,果磊,李晶,蒲晓姝,魏东山.不同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3,16(3B):891-894
[6]刘占兵,高嵩,杨尹默,万远廉.胰腺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3):167-170
论文作者:戴钱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负压论文; 脂肪论文; 血糖论文; 腹部论文; 创面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