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急诊儿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惊厥症状消失100%、体温恢复正常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8%,惊厥复发6%、并发症总发生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9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性高热惊厥;护理分析;效果
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一般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体温上升过程中大于39℃以上出现惊厥。主要表现为双眼凝视、上翻,全身强直性阵发性痉挛[1],如果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患者脑细胞损坏,造成智力低下甚至死亡。高热惊厥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约为1%-3%[2],因此惊厥发作时恰当的救治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对收治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6个月到3岁,平均年龄(1.4±0.5)岁,患者中原发疾病支气管肺炎15例,肺炎18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急性胃肠炎5例;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6个月到3岁,平均年龄(1.3±0.5)岁,患者中原发疾病支气管肺炎14例,肺炎21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诊断标准:(1)体温持续性≥39℃或者体温突然不明原因增高。(2)骨骼肌不由自主收缩。(3)双眼异常、意识丧失。(4)排除中枢神经感染。符合(1)和(4)并伴有一个以上上述临床表征的为小儿高热惊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温、疾病类型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将患者平放在病床上,头偏向一侧,将患者的衣扣解开,对患者口腔内的呕吐物和分泌物进行清理,防止患者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及时对患者进行吸氧,降低低氧性脑损伤发生率。按压患者人中、合谷等穴位,静脉注射地西泮抗惊厥,口服美林或泰诺或肌注退热。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尿量、意识、瞳孔、四肢张力、面色等身体指标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出现惊厥的次数、持续时间和惊厥缓解后意识恢复情况。(2)饮食护理。患者出现高热症状时,对营养物质的消耗量较大,但患者的肠胃消化能力却显著降低,导致患者消瘦,并且消化不良。因此,患者家属要为患者提供高营养和高热量的食物,并将食物合理搭配,引起患者的食欲,补充充足的营养,提供患者免疫力。(3)高热护理。患者在退热的过程中会大量出汗,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擦汗、更换衣被,避免患者着凉,可为患者进行温水擦浴,降温后每1小时复测体温。(4)心理护理。患者发生高热惊厥时往往引起家长的恐慌和焦虑,医护人员要向家属讲解惊厥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与家属共同劝导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对患者的家属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增强患者的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采取救治措施4h后,比较两组患者惊厥症状消失情况和体温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惊厥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用标准差()进行表示,数据比较用x2来检验,P<0.05表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惊厥症状、体温恢复、惊厥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惊厥症状均消失,45例(90%)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有3例(6%)患者惊厥复发。对照组患者有42(84%)患者惊厥症状消失,34例(68%)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3例(26%)患者惊厥复发。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惊厥是小儿较常见的急症,是由大脑神经元的异常反复的所导致的,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的肌肉强直性或痉挛性抽搐,大多患者还会出现意识障碍、眼上翻、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等症状,发作时间从数秒到数分钟不等,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导致脑细胞损伤,影响患者智力的发育[3-4]。
本组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发生惊厥的患者的体温,改善惊厥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的处理方法相比较,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对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毛君芳.223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病因分析及其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01):70-73+76
[2]王淑懿.6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04):199-200
[3]何嘉敏.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0):3118-3119
[4]刘英.2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917-3918
论文作者:肖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患者论文; 高热论文; 小儿论文; 体温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措施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