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震泽中学 215214
摘 要:“活泼泼地”,系杜威的学生,民国教育家汪懋祖先生为我校题写的劝勉词,其颠覆了专注于高考应试的被动灌输式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学生自主,更是注重站在生命自主的立场思考学习,关注生命的自我成长,焕发生命潜能,唤醒生命的自觉、自信与自强。本文即从“活泼泼地”理念探微,当下传统课堂现状和“活泼泼地”课堂探究方面进行粗浅的探究,以期构建“活泼、生动、自然”的文化场域,锤炼充盈“生机、活力、人本”的教育氛围的教学原则、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和教学路径。
关键词:活泼泼地 课堂教学 中学
“活泼泼地”,系杜威的学生,民国教育家汪懋祖先生为我校题写的劝勉词,寄寓着先贤对我校办学的良苦用心及殷殷劝勉。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杨少涵教授曾经做过较为全面的研究,他指出:理学家所使用的“活泼泼地”一语有自然灵活、广布充满与秩序层次等三点含义。
一、“活泼泼地”文化内涵探微
“活泼泼地”,系杜威的学生,民国教育家汪懋祖先生为我校题写的劝勉词,寄寓着先贤对我校办学的良苦用心及殷殷劝勉。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并比较界分陶行知、陈鹤琴、商友敬等教育家有关“活”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汪懋祖先生题勉“活泼泼地”,可作两种解读:一是“活泼泼地(de)”,表示一种生命的状态;另一是“活泼泼地(di)”,可作“活泼之地”来理解。无论何种解读,都具有人的生命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属性,即生理(自然属性)、灵性(社会属性)和心理(精神属性)。
我校就汪懋祖先生“活泼泼地”从教育教学角度作了自己的诠释,认为普通高中“活泼泼地”教学是一种多元灵动,更是一种思维的丰富、广阔与深刻。它一改当下学习的“标准化”“同质化”“活泼泼地”教学主张变革“定势”而“被动”的“教而后学”,更注重以课程样态的多元呈现与“教——学”实施的灵动选择,挖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天赋”的潜能,进行有核心价值取向、有思维挑战高度、有个性学习深度的多元灵动、多维伸展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有进步感、有收获感,从而最终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多元内生,思维的丰富、广阔与深刻。
二、当下传统课堂现状
当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似乎都已经习惯了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千方百计地使出浑身解数暗示、诱导学生往他设计的路上走,课堂基本波澜不惊;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安静地听,不准随意讲话,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和激情,只能被动地接受,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教师觉得教得累,怎么讲有些学生也不懂;学生也学得累,老师讲了好多遍了,可就是搞不懂。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都没有幸福感可言。
三、“活泼泼地”课堂探究
“活泼泼地”课堂彻底颠覆了专注于高考应试的被动灌输式传统课堂教学,普通高中的“活泼泼地”教学是一种学生自主,更是注重站在生命自主的立场思考学习,关注生命的自我成长,焕发生命潜能,唤醒生命的自觉、自信与自强。“活泼泼地”教学是一种充满生命关怀的、富有个性色彩的、激活创造活力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打破高中应试的学习一味追求,重塑学生生命的多维姿态。“活泼泼地”学以“尊重的教育”的“大教育观”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自我养成,推动“教学”向“教育”的升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活泼泼地”课堂洋溢着幸福的气息——以生为本,打造幸福课堂。
“活泼泼地”课堂,以生文本,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在课堂中起引导的作用。生本教育实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构建学校的“幸福课堂”,让学生感受自主探求的幸福,成功的幸福和轻松发展的幸福。作为老师要积极转换自己的角色,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面参与、全员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预习了,完全有可能比老师满堂灌的效果更好,教师更多地要把知识的讲授转化到启发和点拨上,如: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掌握,课堂秩序如何调控,怎样运用课堂资源随机应变进行启发、点评或总结。
2.“活泼泼地”课堂跳动着自由的节奏——活力学生,以领自主探究。
“活泼泼地”课堂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授课形式,尽全力为学生搭建好各种平台,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空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利和自由,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自由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虑,让每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畅所欲言。让学生做到自主提问,不拘形式,不限时间,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学生不仅仅充当听众、观众的角色,而是要更多地充当“活动者”“参与者”的角色,让课堂真正焕发出以学生为主体的风采,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学生充分说起来;让学生充分想起来。
3.“活泼泼地”课堂绽放着智慧的火花——思维碰撞,闪耀智慧。
肖川博士说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活泼泼地”课堂更是学生生命发展、师生思维相互碰撞的舞台。因此,“活泼泼地”课堂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担当课堂主人,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小组合作和大屏幕展示的办法,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探索思考,主动担当责任的好习惯。从而实现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沟通,让思维激烈碰撞,让观点充分表达,让个性完全释放,最后达到“兵教兵”、“兵练兵”,达到“兵强兵”的自主学习目的。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它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的智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郭思乐教授在《谛听教育的春天》写到。因而“活泼泼地”课堂秉承教育本源,致力于构建“活泼、生动、自然”的文化场域,锤炼充盈“生机、活力、人本”的教育氛围的教学原则、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和教学路径。
所以,“活泼泼地”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们寓爱于教、寓情于教,营造出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实现了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的角色转变。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快乐、感受幸福,在学习中有进步感、有收获感,从而最终促成其核心素养的多元内生,思维的丰富、广阔与深刻,最终成为一个“活泼泼”的人。
参考文献
[1]郭思乐 谛听教育的春天.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03)。
[2]杨少涵 “活泼泼地”发微[J].中国哲学史,2016,(3),78-85。
[3]杨九俊 幸福的学生:活泼泼的生命[J].阅读(教学研究),2017,(03)。
论文作者:姚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生命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我校论文; 是一种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