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统一战线的新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者论文,战线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64(2001)04-0045-0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将统一战线作为完成我党伟大历史使命的重要法宝之一。邓小平指出:“在我国现代历史条件下,我们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1]
(一)
邓小平将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统战工作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思想,形成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理论。指出中国阶级构成的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工农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第二部分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第三部分是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上述三部分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的爱国者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体;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个联盟的内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由单纯的阶级的联盟发展为两个范围的联盟。根据阶级分析的结果和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邓小平指出,我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邓小平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两面旗帜: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指出统一战线既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又是爱国主义性质的。
(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阶级状况及其主要矛盾的变化,统一战线出现了根本的变化,统一战线的主体—劳动者统一战线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经过总结,现将其归纳如下:
(1)劳动者统一战线在整个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大大增强
整个统一战线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劳动者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占主体,处于主导地位;新时期劳动者统一战线同过去劳动者的联盟相比,范围空前广泛,人数越来越多,不仅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正在不断扩大的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队伍,而且过去属于剥削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成员已经转化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也成为这一联盟的一部分。个体表现在:
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大大加强,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走向了集体化道路,已经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统一战线的基础—工农联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更加巩固;广大知识分子经过新时期的改造,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最重要的骨干力量。一方面,知识分子是依靠对象。这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要依靠科技技术而决定的;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又是统战的对象,邓小平在1979年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说:“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因为工人和知识分子之间有差别,它们之间应有个联盟问题,也就是统一战线问题,前者是针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政治地位和作用而言的;后者是知识分子在整个劳动者统一战线的内部关系上来说的,两者并不矛盾。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已经结成了强大的联盟,不仅是劳动者联盟的基础和主体,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主体。资产阶级已经不存在;民主党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与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的一部分。
(2)劳动者统一战线中各组成部分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
1979年邓小平指出:“工人阶级的地位已经大大增强……”[2]在解放初期我国职工的总数为800万人,只占全国人口的1.5%。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根据近期的统计,全国职工总数已经远远超过一亿,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成为全国各阶级中人口仅次于农民阶级的阶级,这就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工人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极少数的局面。
同时,中国工人阶级在就业构成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工人阶级已经从单纯在公有制企业中就业,发展到在公有制企业以外的三资企业,乃至私营企业就业,这随着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而变化。这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在公有制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中,工人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国家主人的政治地位不变。
而我国人口中,八亿农民在农村,虽然农民在数量上对于解放初(当时有三亿六千万农民)而言,有绝对的增长,仍然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大的阶级,但在总人口的比重已经大为下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进一步完善,农民的数量、比重还将大大降低。
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我国目前有两千七百万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比重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大发展而迅速增加。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崛起,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正在迅猛增加,产生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这样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到1997年年底,国家工商局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已达2850万户,私营企业96万家。非公有制经济已经从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本阶层在劳动者统一战线中永不会占有优势地位。
(3)劳动者统一战线内部结构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
过去统一战线中,劳动者联盟主要是以体力劳动者为主的工人与农民的联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趋势成为该联盟的特征。这不仅表现在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扩大,工人农民知识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而且体现在工农之间差别正在不断地缩小,农民不再单纯是以前那种“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旧式农民,随着农业集体化的发展,农民阶级正赋予自身新的含义。
工人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人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改善;例如: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组织纪念观念、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解放初,全国职工有80%以上文盲或半文盲,而现在文盲比重已经下降到16%,80%以上的工人具有初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中高层技术人才大大增多。这表明在新时期,工人素质有了质的飞跃,使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主力军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大。
农民阶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广义农民经过农业合作化已经由个体私营者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振兴农业的政策措施,农民不仅体现了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强烈愿望,而且表现了可贵的创业革新精神。他们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的改革事业正是从农村开始全面推广;随着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和专业户的发展,不少农民富裕起来,创办了乡镇企业,大大繁荣了农村经济,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不仅吸纳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而且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向工人阶级转化,促使农村经济向机械化、集约化发展。
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我国知识分子的社会属性和政治思想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经过改造,已经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为当代知识分子主体的、占知识分子总数90%以上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是解放后受社会主义教育培养起来的,毕业后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岗位,当然是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如周恩来同志所说的:“我国知识界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分子有着特殊的作用。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5]“把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6]在对知识分子精神、物质鼓励政策的影响下,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了大批世界级科学家和学术泰斗;知识分子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4)劳动者统一战线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大革命失败后,统一战线呈曲折发展状况;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得以巩固和扩大,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反帝反封建。在1957年至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期间,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力图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但是工作中心是搞阶级斗争,“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以劳动者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合作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战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由于国内阶级状况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力图建设一个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应的,劳动者统一战线的基础应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
总之,我们要以辩证的、阶级的观点来分析新时期劳动者统一战线的新特点,而不能用形而上学的、超阶级的眼光来看待劳动者统一战线。只有如此我们才算是正确运用了马列主义的原理,真正把握住了实事求是的精髓,才能推动统一战线的各项工作,才能实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
收稿日期:200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