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义务教育美工课程标准》解读论文

课标与教材

《盲校义务教育美工课程标准》解读

● 原瑞芳

【摘 要】 《盲校义务教育美工课程标准》坚持视力残疾学生教育与普通学生教育的共性,结合盲校美工教学的特点,注重视力残疾学生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在课程的前言、基本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调整,以达成相应的课程目标要求,为学生最终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 盲校;义务教育;美工;课程标准

盲校义务教育美工课程是适应视力残疾学生特点,对视力残疾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在普及美工知识、提高美术素养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其进行潜能开发,在动手的过程中进行缺陷补偿,使学生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功能。《盲校义务教育美工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美工课标》)的研制,根据《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确定的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参照普通学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美术课标》)的内容,结合视力残疾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而研制。研制过程中坚持视力残疾学生教育与普通学生教育的共性,结合盲校美工教学的特点,注重视力残疾学生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在课程的前言、基本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调整,以求更好地达成相应的课程目标要求,为学生最终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一、《美工课标》的指导思想与整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美工课标》的研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提高视力残疾学生的审美素质、提升他们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高度着眼,参照《美术课标》的精神和编写体例,《美工课标》遵循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体现盲校义务教育美工课程特点,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特殊教育和视力残疾学生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美工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以触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该课程主要通过对双手的训练,提高视力残疾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触觉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视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体现美工课程的基础性

《美工课标》面对全体学生,根据学段的不同,以及视力残疾学生的残疾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基本的审美素养。

2.把握美工学习的特殊性

盲校美工教学是在多数学生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视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美工课标》重视直接触摸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通过语言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形象认知,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学习美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关注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视力残疾学生的视力损失程度、空间认知程度、学习能力等都存在差异,要坚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尊重个体差异性,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使他们的缺陷得到补偿,潜能得到开发,有效提高美工课程的教学效果。

“‘活力老人’是目前日间托管机构的主要群体,但对家庭、社会来说,更需要解决的可能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但在这些业务的开展上,社区养老中心每走一步,都像摸着石头过河,困难很多。”张振美说。

(三)总体思路

美工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美工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工教学的内容,提高美工教学的效果,突出美工教学的地方特色。

二、《美工课标》与《美术课标》的对比

美术课程是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而美工课程则凸显触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以对触觉形体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盲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盲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定位

《美工课标》重点提出“盲校美工课程是以适应视力残疾学生特点,对视障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基础性课程”,要求“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的方式,采用各种材料与工具,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体验和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促进和谐发展,使学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残而有为的创造者”,并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等方面做了明确说明。

1.课程性质

较长的换乘距离是当前地铁换乘最大的问题所在,乘客更改地铁路线时需要行驶较长的路程。例如,在北京当前的地铁网络组成系统中,复兴门站的一号线与二号线之间的换乘路程就过长,这是因为最初在进行地铁规划时,没有全面考虑地铁各个枢纽的换乘问题,从而最终导致了不合理的换乘结构。另外,由于新旧地铁尺寸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加大了对旧站台的改造难度,从而无法有效保证车站枢纽和换乘功能二者的协调性,所以就要求建立全新的站台,才能确保各个通道紧密连接。

《美工课标》与《美术课标》一脉相承,盲校美工课的学习内容,取自美术的各个领域,如纸艺、陶艺、布艺、编织、竹木工、纸版画、旧物改造等以动手能力为主的板块学习内容,都属于美术的领域,美工课蕴含在美术中。在制定《美工课标》时,依据《美术课标》的要求,结合盲校美工课程的特点,在《盲校义务教育美工课程标准(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构建,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标准,让盲校的《美工课标》有了理论依据。《美术课标》凸显视觉性,《美工课标》凸显触觉性,符合各自的学习对象,形成各自的课程特色。

2.基本理念

在《美术课标》的四个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盲校学生特点,《美工课标》加上了“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的表述。触觉是视力残疾学生认知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美工课标》提出,要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加强学生多种形式的空间概念体验,丰富学生的触觉语言,培养造型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融入社会提供必要条件。

测试软件与气源单元通过计算机RS232接口实现指令发送和应答接收控制,波特率9600,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无校验。

3.课程设计思路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美工课标》强调坚持面向全体视力残疾学生的教学观,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方法,营造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提供感悟美工作品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要尊重每一个视力残疾学生学习美工的权利和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视力残疾学生在美工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盲校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地选用甚至创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美工教学内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美工教学质量,使美工课程焕发独特的魅力。

文件删除是用户在系统中对专属数据的删除功能,用户可在用户列表中选择删除文件,也可利用查询功能对指定文件的删除操作。文件删除功能利用FileSystem.delete()方法实现。

(二)课程目标

手工课堂

美工课程总目标与美术课程基本一致,但去掉了丰富视觉的内容,更加强调触觉感受。美工课程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工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工语言以及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工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工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工学习过程中,丰富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工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工素养”。四个领域的分目标在《美术课标》的基础上微调。“欣赏·评述”目标在于让视力残疾学生触摸、感知、欣赏美工作品,学会用美工的语言评述作品。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的产品开发工作,相关银行不乏产品品种,但由于许多产品的创新力度不足,达不到消费者的需求和要求。近些年来,各城市商业银行针对传统的银行业务也开发了许多新的服务项目和银行产品,但若仔细分析这些服务和产品就会发现,这些产品服务的创新度不够,具有自己银行特色的产品并不算多,许多服务和产品都是银行之间的复制和模仿,导致了银行产品内容同类化,无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课程内容

与《美术课标》比较,《美工课标》重点强调的是触觉领域的“欣赏·评述”,主要是让视力残疾学生学会用多种感官了解艺术作品,进行交流、评述。

课程内容分四个学段在四个领域从目标、活动建议、评价要点方面分别做了具体的要求,结构上与《美术课标》一样,但在具体的难度、要求上突出了盲校美工教学的特色,分学段具体教什么,采用什么方式教,从哪些方面评价等,都根据视力残疾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课程内容更具有灵活性。在原有的纸艺、陶艺、布艺、编织、竹木工等实施内容基础上,《美工课标》根据课程需要加上了纸版画、旧物改造两个板块内容。所有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段,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分学习领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建议,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教学。

(四)实施建议

与《美术课标》比较,《美工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只做了微调,降低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加入切好的白菜和海带丝,加入清水,没过白菜、海带丝,再加入虾皮,盖上锅盖大火烧开,中火炖7~8分钟,待白菜7~8成熟时加入粉丝,煮3~4分钟即可出锅。

1.教学建议

与《美术课标》基本一致,《美工课标》强调结合学生特殊性选定学习内容,以美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 年级;第三学段,5—6 年级;第四学段,7—9 年级)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在保障基本规定性内容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提倡使用教具、范作等传统教学的方式,提供直观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提倡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制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牢基础;提倡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努力让美工技能伴随学生人生的每个阶段。

2.评价建议

美工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工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教学与评价的协调统一。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工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工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要依据《美工课标》进行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选择美工教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美工特色。

3.教材编写建议

美工教材是美工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美工教材对学生学习美工的兴趣、认知水平、审美趣味、创造能力和个性品质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材的编写应依据美工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学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以有利于学生的美工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努力实现内容组织的合理性与综合性,注意教科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适时举办以评价为目的的展示和课堂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完成对美工学习的评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武术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文化象征之一。峨眉武术与少林、武当号称中国武林的三大流派,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演变,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峨眉武术从其产生、发展历程来看,一直以讲求刚柔相济、内外兼修以及彰显浓厚的攻防技击意蕴与地域文化内涵而著称,它逐渐发展成为巴渝地区传统文化项目的重要文化代表和文化名片。

在电子商务运营课程教学方式方面,要一改常态,采用案例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活生生的例子中汲取重要的知识点,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点。还要定期进行实战演练,如:企业模拟平台。要让每位学生都可以经历实战操作,通过实战来检验学习的成果,这样可以很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美工课标》的研制,从视力残疾学生和特教教师的实际出发,努力体现中国特殊教育的要求和地域特色,与国际特殊教育接轨,充分考虑视障学生的学习特点,保持美工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盲校应努力满足美工教学的基本条件,丰富校内美工教学资源,拓展校外美工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美工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更有效地进行美工教学。要鼓励教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美工课标》的特点

(一)以视力残疾学生特殊需要为本

《美工课标》积极开发视力残疾学生潜能,增加具有盲校教育特点的课程内容,将普教的美术课改为盲校的美工课,注重发展视力残疾学生的触感和交流,充分考虑视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坚持“以视障学生的特殊需要为主”的基本理念,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视障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设计和实施盲校的美工课程,凸显课程的特点及重要性。

(二)提出了适合视力残疾学生的发展目标

《美工课标》从视力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空间概念认知以及审美能力提高出发,对美工课程目标和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突出了盲校美工课程目标的特殊要求。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录制一档节目,国内12名学生是即将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优秀学生,美国的12名学生是总统奖的获得者。节目组要求大家制订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中国学生首先阐述,他们从历史入手到咏叹茶马古道,然后伴奏弹唱,对主题一笔带过。美国学生从教育、饮水、医疗等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做什么,怎么准备,预算到几元几分,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实施。报刊评论说,“当中国孩子该立足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在吟诗弄赋,在实际问题的外围不着边地轻轻飘浮”。

盲校美工课程教学以立体制作为主、平面表现为辅,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的方式,采用各种材料与工具,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体验和探究活动中,发展视力残疾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艺术素养,促进和谐发展,使学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残而有为的创造者。

(三)发展视力残疾学生的触觉

触觉是视障学生认知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视力的障碍影响了盲校学生空间概念的建立,《美工课标》据此强化了盲校美工教学的基本特征,提出要“根据视障学生视力的障碍,通过美工课程直观形象化的语言,重视学生的触觉经验积累,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多种形式的空间概念体验,为学生融入社会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关注视力残疾学生的生命教育

《美工课标》特别重视视障学生的生命教育,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提出要“帮助学生融入社会,培养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等,并在课程内容的选定以及四大领域的实施上充分体现了对视障学生生命的尊重。

受词为小道等观念的影响,宋人对词籍的整理刊刻远不如诗文那样重视,致使遗留下很多作者互见和存疑之作。由于文献缺乏等原因,今人对词作者的考订颇感困难。厘清词作者的归属,文献记载和版本考辨自然最为重要,词作内容和写作笔法的分析也应该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上文中笔者仅对5首黄庭坚存疑词作了尝试性简单考辨。尚有40余首,因篇幅关系,笔者有另文考述。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美工教育是盲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视力残疾学生更好融入社会、全面发展成为残而有为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途径。在美工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盲校美工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旧物再利用

美工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技巧,引导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逐步提高审美素养。比如:中国结的学习中,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再如,泥塑中的“命题创作”,可以围绕现代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如环保、人口、环境、资源、和平、关爱等进行命题,引导学生创作反映这些社会问题的泥塑作品,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通过对重大事件与节日活动的命题,譬如对“喜迎世博会”“北京奥运会”“母亲节”等大型活动的描绘,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学会感恩等。

四、《美工课标》的特别要求

(一)善于设计、运用教具、范作

教具、范作是视力残疾学生学习美工的主要方式。视力残疾学生的美工教学,可以说是教具先行,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更多的是范作、教具的设计制作。课堂上,学生通过触摸、认知,加上教师的讲解、手把手的传授,就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甚至有的同学通过“看”教具就能理解、学会一些制作;也有的同学通过拆解、再组合作品的方法来学习……好的教具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善于设计、运用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积极开发特色化课程资源

美工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如课标中列举的“当地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同时还要利用好市场、家长、学生等课程资源”,这些资源都是美工学习的沃土,各地教师要充分利用,使其转变成适合学生学习的美工教学内容,进行系列的开发利用,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美工教学。

笔者制作的这款拼贴磁性教具除了可以突破“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一些重难点,还可以用于教材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的使用,可以利用教具进行DNA是半保留还是全保留复制的探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拼接理解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及结果,并进一步联系本节内容,深入探讨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情况。

(三)正确理解、区分美术与美工

美工强调触觉性,是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渗透美术的语言与规律,弱化视觉,突出触觉,这是美工学习的特点,也是制定课标的初衷。如果上成了美术课,《美工课标》就失去了意义。在美工教学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要求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

总之,美工作为盲校的一个独特的、新型的学科,留给我们的研究空间很大。课程标准只是给了我们大的方向,很多实际操作性的问题无法在标准中一一列举说明,还需要开发相关的配套材料加以补充、完善,如教材的配套、教具的开发等。同时要加强有关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真正理解课程理念,将课程标准真正渗透到日常的美工教学中,指导教学行为。有了标准的指导,各地教师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推动美工教学的特色化、高质量实施。

在演唱作品时,无论是什么内容,什么情感的作品,还是运用什么样的唱法,都需要歌唱者运用歌唱的技巧,把所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达出来。若是没有这种能力,运用什么唱法都不会感人,也就达不到歌唱的目的和要求[4]。因此,歌唱者要善于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领悟歌曲的情感、内涵,并用歌唱技巧把它表现出来。

《美工课标》的实施,不仅有助于规范盲校美工教师的美工教学,促进美工课程建设和美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美工课程的优势,促进视力残疾学生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生活品质,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 G761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盲校,266000)

标签:;  ;  ;  ;  ;  

《盲校义务教育美工课程标准》解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