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与智能创新机遇论文_刘恩华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与智能创新机遇论文_刘恩华

刘恩华

广东省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邮编:511431

摘要:随着道路交通的迅猛发展,人、车、路和交通环境之间的协调越来越难,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因交通事故引发群众上诉上访、聚集闹事的现象越来越多,严重的影响了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化、机动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但城市交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地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探索出了大量关于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智能创新

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一)等级公路增量提质。公路建设从前些年重规模、重延伸向重质量提升过渡,2016年,全国公路总里程469.63万公里,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422.65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0%。

(二)机动化水平持续提升。2016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9亿辆,其中汽车1.9亿辆,平均100户家庭拥有25辆汽车,其中北京63辆,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平均40多辆,按照国际上每100户家庭拥有20辆汽车就标志着进入汽车社会这样一个通行标准,我国已然也进入了汽车社会。此外,受高铁、航空客运分担比例提高影响,公路客运需求有所下降,近五年公路客运汽车保有量年均减少4万辆。

(三)机动车驾驶人总量连年递增。2016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总量达3.58亿人,较2015年增加3021万人,近五年的年均增量相当于北京市现有人口总量规模。另一方面,拿到驾驶证多年但较少开车的驾驶人也不在少数。

(四)道路交通事故总量稳中有降。以2015年数据为例,全国营运客车和货运车辆事故总量同比下降。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交通出行和重点货物运输需求日趋活跃,旅游客运车辆、私家车、危化品运输车事故风险不断上升。

二、服务与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面对我国人、车、路的巨大体量,传统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交通出行者安全服务方面一是低驾龄驾驶人比例高,其驾驶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安全隐患大,对车辆驾驶辅助技术的需求日趋突显。二是交通事故发生后应急疏散不及时,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甚至引发二次交通事故情况增多,交通诱导方案的针对性、动态性也有待提升。

(二)交通管理科技应用方面一是系统建设很多,数据融通不足。虽然现在系统越建越多,但整合度低、业务衔接不畅、信息语义不一,存在应用孤岛和信息孤岛等问题。二是硬件设备有余,软件投入不足。比如各地建设的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规模很大、路口灯控率很高,但配套软件投入明显不足,运维经费少之又少,信号配时设计等软投入甚至没有安排专门经费,同样制约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通行效率。三是盲目追求技术先进,忽视实用好用。很多地方看到别人有好的经验,盲目上马技术最先进的项目,却忽视了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应用效果往往并不十分理想。

(三)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应用方面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应用滞后,主要体现在低等级公路安全设施不完善,高速公路安全预警、应急救援等技术设施应用范围窄、不深入,事故主动、被动安全防范能力不足。以2016年为例,全国共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1起,其中,高速公路5起,农村公路4起。

三、交通智能化创新需求面

对上述问题,需要用信息化、智能化、创新性的技术手段尽快补足短板,同时也是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发展的难得机遇。

(一)交通出行者安全服务发展趋势

1、辅助驾驶技术的深入推广及应用。自动驾驶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将自动驾驶分为五个级别,其中两级为多项功能自动化,指特定情况下自动功能和驾驶人分享车辆操控权,依据外界环境自动触发,如自适应巡航配合车道保持功能;三级为有限的自动驾驶功能,指驾驶人无须持续对车辆实施控制,车辆能够在简单的道路环境中自行行驶,但复杂情况下还是需由人工操控。在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之前,车辆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一是开发系统的通信平台。从单一的通讯手段向多种通信手段的融合发展,需开发包含多种通讯技术的开放的通信平台。二是实现车载终端的集成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用于采集与显示信息,以及提供其他服务的各种车载设备进行高度集成化,加快车载终端的普及。三是重视驾驶人行为对道路安全的影响。重视人对信息的接受行为的研究以及人机交互系统的优化设计工作,突出“人机协作”和“人机交互”。2、交通诱导技术的成熟和完善。目前亟需解决系统性差、集成度不高的问题,需建成数据融合、控制、路径诱导与信息发布等功能兼备的系统。具体来讲,要具备完备的信息采集收集设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平台、实时动态的信息发布渠道。目前城市内交通诱导手段相对完备,但是对于跨区域长途出行的交通诱导,还有很大改善的空间。

(二)交通管理科技应用发展趋势

1、从“大数据技术”到“大数据思维”。目前大数据应用的“硬环境”基本具备,但是我们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部门利益层面,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打破部门壁垒,消除数据孤岛。2、从“局域互联”到“全域互联”。目前,各地在局域互联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下一步,需要以电子车牌、车联网、移动互联网、云平台为载体,实现全域互联,建立物联网跨行业、跨部门的统一接入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是智能互联的迫切需求,连通之后的智能计算、控制、反馈与优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3、从“智能交通”到“智慧交通”。智能交通主要侧重于各类交通应用的信息化,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在物联网、移动互联、无线通信网络、云计算等高新IT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下的全新演绎,除了关注交通信息的采集和传递,更多关注交通信息的分析以及决策反应,以及各种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营管理中的有效集成运用,强调的是系统性、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追求系统功能的自动化和决策的智能化。因此,系统的建设更多地是在数据积累、传递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利用和开发,实现更多辅助人脑的“智慧”功能,让交通参与者出行更便捷。4、从“路面执法”到“立体执法”。新技术应用给路面执勤、执法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革,解放了警力,提高了效率。一是基于车载卫星导航技术,目前实现了对“两客一危”车辆的初步监控,下步还需要继续突破车辆感知不灵敏、不实时等难题,提高对重点车辆管控的精度。二是低空域无人机、高空高点高清视频摄像机技术,目前在一些城市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在应急处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还需重点解决续航能力差、存在信号盲区等问题。三是具有感知、运动、思维、交互等功能的智能机器人,目前在一些高速公路路段得到了初步应用,实现了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多发、交通事故隐患突出点段进行全程监测及实时巡逻,对违法行为进行现场警示及高效取证,对通行车辆进行流量调节、时序引导,下一步还需加强户外工作适用性设计和交互功能人性化设计。

(三)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应用发展趋势

1、交通设施建设齐抓共管。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交通运输、公安、城建等部门全程参与交通安全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维护,加快修订完善公路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安全性评价等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严格交通安全评价。2、智慧公路全程服务。智慧公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二级以下公路安全设施建设仍显不足,下一步在补足硬件短板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让公路逐步具备感知能力,逐步实现自动缴费、突发事件预警、交通诱导分流、辅助驾驶者操作、发送车辆位置数据、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恶劣天气环境主动告警等人性化功能,有效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3、交通安全设施全程保障。交通安全设施要向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方向深入推进。交通安全设施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开发安全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安全设施的实时监控、交通检测、调度优化等;交通安全设施智能化是指利用机器学习、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GPS数据,实现安全设施的自我检查、自动侦测,以及设施损毁时智能预警等;交通安全设施规范化是指对安全设施制作、安装和使用等环节采用统一标准,例如在设计方面,考虑地理位置、受力结构和天气变化影响,在材料使用方面,规范适用材料和工艺流程,保障安全设施的性能一致性。

4、车路协同技术全面应用。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从被动防护逐步向主动预防转变,要求智能车载系统具备实时的前车识别、行人识别、跟车距离识别、交通冲突辨识能力,要求智能路侧系统具备强大的交通状况识别、突发事件识别能力,通过车车/车路通讯系统,重点保障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车基、路基信息的实时交互,切实保障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姜姗,谭跃,吴江,刘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深圳注解”[J].道路交通管理.2017(05)

[2]陈华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新路子[J].道路交通管理.2017(05)

[3]沪轩.共享单车的道路交通管理调研[J].道路交通管理.2017(09)

论文作者:刘恩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与智能创新机遇论文_刘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