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有效地指导血液常规标本采集、接收和保存,待测成分不受影响,保证结果准确。方法 通过对采血方法、患者因素、采血部位与时间及血液标本的保存与运送对血常规分析前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采血方法、患者因素、采血部位与时间及血液标本的保存与运送为血常规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结论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运送为血常规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血常规 质量控制 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86-01
血液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是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目的是有效地指导血液常规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分不受影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范围适用于血液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比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白细胞分类 、嗜酸细胞计数 。
1 采血方法
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无论仪器进样品多少,为防止血样中小凝块的形成,保证仪器进样时标本能充分混匀,最好使用静脉血。应注意的是,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之间,无论细胞成分或化学组分,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在判断和比较所得结果时必须予以考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患者
某些生理因素,如吸烟、进食、运动和情绪激动等,均可影响血液成分。甚至一日之间,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比例等参数均有一定的波动。服用某些药物可能明显干扰实验,得出假象结果。因此采血时,应询问是否服用过明显干扰试验的药物(如白细胞计数禁止服用的药物有解热镇痛药及抗感染药等;红细胞计数禁止服用的药物有甲氨蝶呤、苯妥英钠等;嗜酸细胞计数禁止服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类固醇、ACTH;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尽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在避免干扰因素条件下进行,以便于比较和动态分析。血液采集前,应避免跑步、骑自行车、爬楼梯等剧烈的运动,要求患者休息15min后进行采血,冬季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化疗患者要求在化疗前采集标本,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采血不能与静脉输液同侧臂,以免造成结果不准确[1]。
3 采血
凡位于体表的浅静脉均可作为采血部位,通常采用肘部静脉,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用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幼儿可于颈外静脉采血。采血处应避免有皮肤红肿、溃疡等现象。采血时如病人检测项目多,应先采常规血,防止血小板发生聚集。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最好不超过0.5min,以避免瘀血和血液浓缩(有试验证明,压迫时间过长,可引起纤溶活性增强,血小板释放及某些因子活性增强,影响某些实验结果)。最好采用封闭式真空采血器,既有利于标本的收集运送和保存,又便于防止血液交叉感染。抽血时避免产生大量泡沫,否则可能导致溶血。溶血标本会照成红细胞计数降低,红细胞比积降低。血液抽出后立即轻轻摇动,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以防止血液凝固。血液检查的标本量与抗凝剂比例要合适。血液比较过高时,血浆中容易出现微凝血块,可能阻塞血细胞分析仪,同时影响一些检验结果。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会引起血细胞形态和体积的一些改变,这些改变会使血常规检验得出错误结果。
4 血液标本的保存与运送
常规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采取保存措施,应在4℃-8℃低温冰箱冷藏,但低温保存不要超过4h,保存条件非常重要,不适当保存直接影响实验结果[2]。标本应由检验人员或临床医护人员采集,住院病人标本应有明确标记,与医师申请单内容相符。标本运送要做到专人专送。
参考文献
[1] 年新民.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和分析[J].中国康复理疗与实践.2004,9.
[2] 梁勤.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04.13.
论文作者:洪美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标本论文; 血液论文; 红细胞论文; 静脉论文; 血小板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血常规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