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1979/2008--基于CNKI中文引文数据库(新)的“高等教育专题”高引论文内容分析_定量研究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1979-2008——基于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新)“高等教育专题”高被引论文的内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论论文,引文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中国论文,中国高等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0)03-0018-08

论文被引频次反映了论文受关注的程度和研究工作的继续、应用、发展或评价,是广为使用的揭示学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演变的量化工具。通过对1979-2008年间出版的高等教育领域的高被引论文研究方法的分类统计和内容分析,可以对3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学在创立、发展和日益繁荣过程中研究方法的演变和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客观的分析。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并探讨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未来方向,其中部分研究从不同角度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实证描述和分析。如,丁洁(2005)以高等教育研究的5种主要期刊5年中发表的3909篇论文为研究对象[1];田虎伟(2007)以85篇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2];丁学芳和周燕使用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收录的1980-2007年间的论文[3];张小鸥选取10本核心期刊中的载文为样本等[4],分别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和演变进行了统计描述和分析。这些研究从不同视角为我们理解和改进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提供了实证依据。

本研究拟以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新)“高等教育专题”收录的1979-2008年间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高被引论文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和案例分析,希望从一个侧面揭示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和趋势。

一、研究设计

1.样本

本研究采用了目的性抽样(purposeful sampling)中的一致性抽样(homogeneous sampling)。“一致性抽样一般在研究目的是重点关注一个具体的、带有一致性的子群体的情况下使用。”[5]本研究样本来自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新)“高等教育专题”中1979年以来的论文,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1979-2008年间,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新)中“高等教育专题”收录的论文总数为432247篇,其中被引用一次以上的论文总数为123678篇。参照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基本科学指标”(ESI)的界定,“高被引论文的入选标准是引用频次在某一领域和年份的前1%。”[6]考虑到我国早期学术论文引用不够规范,本研究将被引频次位于全部论文前1%的论文定义为高被引论文。按这一标准,高被引论文为4322篇。据此,我们将高被引论文入选标准设定为被引频次在13次及以上的论文,得到高被引论文共4522篇。此后,我们对这些高被引论文进行了整理和筛选①,最后获得了研究样本4253篇。

2.研究方法分类框架

有关研究方法分类框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徐辉和季诚钧认为,“按照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分类,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可以从定性、定量、定性定量结合的维度加以划分。”“另一种对方法常见的区分是思辨与实证方法,这也是科学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他们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分为“定性与思辨”和“定量与实证”两大类,继而再进行二级分类[7]。张小鸥和刘欣在各自相关研究中沿用了徐辉和季诚钧分类框架[4,8]。别敦荣和彭阳红则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学分析、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9]。泰特(Malcolm Tight)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分为8类:文献分析、比较分析、访谈、调查和多变量分析、概念分析、现象学法、批判/女权主义的视角、自传/传记研究和观察研究[10](P11)。赫钦森(Susan R.Hutchinson)和洛威尔(Cheryl D.Lovell)在对1996-2000年间发表在三本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期刊上的402篇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的研究中,将研究办法分为5类,包括:阐释说明文和观点意见型、有二手数据支持的阐释说明、原创研究(包括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和历史回顾[11]。以上分类框架可见,国内外学者的共同之处是,两者的分类框架构建都是基于对已有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方法的鉴别和分类。不同之处则在于,国内学者的分类框架中,思辨被列为主要研究类型,而国外学者则是在实证研究范畴内划分研究方法的类别。本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分类框架,在分析研究样本方法论特征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本研究分类采用两级编码:样本按研究类型分为“思辨研究”、“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三类,然后在三类研究类型之下各划分出四种研究方法,得到了研究方法分类框架如表1所示:

表1分类框架涉及的研究方法定义如下:

(1)思辨研究及其研究方法

思辨研究是指没有使用数据资料或使用数据资料但未对数据资料的收集方式、特征和分析程序等进行描述的论文,这也是这类方法与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所在。

本文借鉴赫钦森和洛威尔研究中给出的操作定义,将思辨研究类的论文所使用的四种研究方法定义如下:“观点意见”主要是作者观点的表达,与社论型文章类似;“阐释说明”主要通过梳理文献探讨某一问题;“二手数据阐释”即引用他人的数据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历史回顾”即从历史角度对过去的某一问题进行描述[11]。

(2)质性研究及其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2]

“质性描述”是指“包括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除作者明确给出研究方法或从论文方法论可以得出其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之外的质性研究。”[11]“历史研究”是通过“系统地收集和评估数据,以描述、解释并加以理解过去某个时间所发生的行为或事件。”[13](P525)其中数据包括“文件(document)、数据(data)、口头叙事(oral description)、遗迹(relics)。”[13](P527)“人种志”或称“民族志”原是人类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将其限定为教育领域的类似研究方法。其含义为“在具体情境下,对教育体系,教育过程和教育现象进行全面科学的描述的过程。”[10](P221)“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思研究”[14]。

(3)定量研究及其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其认识论认为存在客观现实,将现实分解为可观测的变量,研究代表总体的样本以及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材料。”[15](P122)“调查”是“通过问卷、访谈、纸笔测验来收集有关研究参与者的信念、态度、兴趣或行为的信息;”[15](P170)“定量描述”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推断性统计分析[11];“关系”是指非实验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分析,包括相关研究和因果比较研究[15](P169-171);“实验”是指“在研究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被实验者进行控制或改变。”[16](P99)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17]周萌认为,“内容分析法是对各种媒介所承载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和预测社会经济变化趋势的一种研究方法。”[18]通过对样本论文的阅读,按高被引论文研究方法分类框架,研究者对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识别、归纳、编码、统计和描述分析。本研究方法的不足是,作为数据来源的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新)是实时更新的,由于数据采集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部分论文的被引频次发生小幅增加而未能被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高被引论文研究方法的总体分布

高被引论文研究方法的总体分布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高被引论文中,“思辨研究”占78.1%,“定量研究”占14.0%,而“质性研究”仅为7.9%。在“思辨研究”中,观点意见的阐述和使用二手数据对某一问题进行阐释,是两类主要研究方法。在“质性研究”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质性描述的方法使用最多。对样本论文阅读后我们发现,我国学者主要是在基于自身实践经验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和介绍时采用质性描述方法,因此,经验总结可归入质性描述方法。在“质性研究”中历史研究也占了相对较大的比例,这一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对国内外过去的教育改革或实践,以及国内外教育思想家的思想进行描述的论文中。人种志和行动研究则是国内学者较少使用的研究方法。在“定量研究”中,调查研究占多数,而使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论文则非常少。

2.思辨研究案例分析

(1)观点意见

观点意见类高被引论文占总体的比例为32.6%,是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表3列出了观点意见类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

观点意见类高被引论文受到较多关注,取决于作者通常是高等教育思想家或领导者,有着丰富的高等教育实践经验和对高等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能从个人认识角度,或凭借自身工作经验,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真知灼见。虽然论文中较少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引用相关的数据资料等,但这并不妨碍其研究结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显然,观点意见研究方法只适合少数有条件的使用者。

(2)二手数据阐释

二手数据阐释类论文受关注程度也很高,占高被引论文总体的25.8%。表4展示了二手数据阐释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

二手数据阐释类高被引论文,从内容看,主要作者是借助权威机构或其他研究者收集的数据,对研究主题进行系统分析。这类论文是作者对有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性问题的思考,需要作者对高等教育宏观背景和发展动态有深刻的把握。很明显,二手数据阐释研究方法也是只适合少数有条件的使用者。

(3)阐释说明

阐释说明类研究方法的论文有651篇,是高被引论文作者使用较多的研究方法。表5呈现了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

表5可见,受到学界重视的阐释说明类论文,作者本身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理论家或思想家,研究内容主要是作者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一些重要问题的敏锐觉察和把握,因而这类论文通常会引领高等教育研究的走向,并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4)历史回顾

历史回顾与质性研究中历史研究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前者使用的资料为二手资料。历史回顾类论文数量不多,仅占总体的4.4%。表6是历史回顾类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

历史回顾类论文借助于二手文献或统计资料,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某一主题的历史演变,以此描述该主题发展特点或规律,预测未来趋势,并提出应对策略或建议。历史回顾类高被引论文大都比较准确地揭示了该主题演变的规律,因而研究工作得到了继续、应用和发展。

3.质性研究案例分析

(1)质性描述

在本研究中,所有应用一手资料但没有陈述研究方法以及不能识别出研究方法的质性研究论文,均被定义为质性描述类方法。质性描述类高被引论文共495篇,占596篇质性研究类高被引论文的83.1%。表7列举了质性描述类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

质性描述类论文通过收集一手资料,包括国内或国外资料,如官方文件、年度报告或统计资料,以及作者通过访谈或交流得到的原始资料,对某一主题或论题进行系统分析和严密论证,使读者对这一主题或论题有更客观的认识或重新认识。例如,《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作者记录了与马丁·特罗教授就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交流内容,澄清了马丁·特罗有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观点,使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了重新认识。

(2)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类高被引论文共94篇,是相对较多的质性研究类论文。表8呈现了历史研究类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

历史研究类高被引论文的研究者一般通过对原始文献和记录资料等的梳理,对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发生的事件或现象的发展阶段或演变过程进行客观描述,从而概括出事件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或演变规律。这类研究对理解现实和展望未来具有重要价值。

(3)人种志

使用人种志方法的高被引论文共5篇,这与该研究方法实施难度相对较高,以及需要较长时间投入有一定关系。表9展示了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人种志研究论文。

人种志方法在我国应用历史不长,使用者较少,相对规范的研究报告也不多见。从上述高被引论文看,研究大多以研究者本身为资料收集工具,围绕研究问题,运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个人访谈、焦点团体访谈等实地资料收集手段,对现象进行整体性描述和探究。如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更规范地应用人种志方法,仍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探索。

(4)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主要应用于普通教育领域,目前已经被引入高等教育研究,但使用者不多。本研究样本中,仅有2篇论文采用了行动研究,且被引频次不是很高。

行动研究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情境中,以认识和改进教育实践为目的,亲身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教育实践活动。从这一涵义看,上述研究与行动研究的规范要求之间还有一定距离,至多只能算是准行动研究。但不可否认,研究者将行动研究引入高等教育研究的尝试有助于丰富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4.定量研究案例分析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在332篇定量研究高被引论文中,调查研究有259篇,占78.0%。表11为调查研究类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

在调查研究类高被引论文中,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主要手段。另外,访谈和量表也是使用较多的方式。在这些研究的问卷设计中,部分研究者已经考虑到了问卷设计的理论框架(the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phenomenon)构建,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在数据处理上采用了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但部分研究没有交代问卷的理论框架,也没有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数据处理也只是采用了简单的描述统计。

(2)定量描述

定量描述类高被引论文共34篇,在定量研究中占的比例不高。表12展示了定量描述类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

定量描述主要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变量,收集原始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定量描述研究所采集的数据,通常是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建立或借鉴已有的数学模型或函数公式,输入原始数据,从而揭示出所研究现象的基本特征。

(3)关系研究

关系研究包括因果比较研究和相关研究两种。本研究样本中,讨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论文有16篇,讨论变量间相关性的论文有18篇,共34篇。表13列出了关系研究类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

关系研究的目的是揭示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类研究通常有较为严格的研究设计,包括操作定义、研究假设、样本选择、测量工具、分析模型等。这类研究的研究问题一般比较微观具体,研究设计技术要求较高,能科学地揭示现象的规律与特征。

(4)实验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中采用实验研究要求高,难度大,但仍有少数研究者在探索。在本研究样本中,仅有5篇论文使用了实验方法。虽然这些研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研究,但这种探索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拓展是有益的。表14呈现了实验研究类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

实验研究类高被引论文有的是真实验设计,有的是准实验设计。实验研究主要问题是实验设计和操作不够精致,主要表现在:样本的选择,无关变量的控制——如测验效应、历史、成熟、统计回归等,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实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处理等方面。

三、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正从单一的思辨研究趋向多样化,已经形成了多种研究类型并存的局面,但思辨研究仍是主要方法,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比例不高。方法案例分析显示,观点意见和二手数据阐释等思辨研究方法,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引领作用,而且对高等教育改革实践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思辨研究只适合少数有条件的使用者——有着丰富的高等教育实践经验和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家或领导者;质性研究以质性描述为主,历史研究其次,人种志和行动研究是少数;定量研究大部分为调查研究,定量描述、关系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成果不多。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规范有待改进。

本研究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学学科走向成熟,方法论进步是关键。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倡导以实证研究为主。经过了30多年的建设,高等教育学发展已经来到了十字路口。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离不开少数高等教育思想家的宏观理论引领,但更需要其他多数研究人员对高等教育领域具体问题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知识增长的主要方式,高等教育学只有确立以实证研究为主的方法论,鼓励研究课题微观化和研究问题具体化,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丰富高等教育原理,使高等教育学不断走向成熟,从而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服务。

(2)推进研究方法多样化。高等教育学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研究领域,必须借助所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虽然思辨研究在高等教育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功勋卓著,但相对单一的研究方法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高等教育问题,而且研究方法的改进是提升学科理论层次的必要条件。虽然目前还只有少数研究者应用人种志、行动研究、定量描述、关系研究、实验研究等开展研究,但他们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多样化意义巨大。“正是那些最不普遍的研究方法才最具挑战性,……它们更有可能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最丰厚的回报。”[17](P242)

(3)提升研究设计精致度。如果说思辨研究讲究逻辑自洽和论证严密,那么实证研究更强调遵守研究规范。因此,实证研究要求研究者的研究设计更加精致,且花费较长时间,投入更大精力。这不仅需要研究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良好的研究能力训练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高等教育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的实证研究训练不足,可能是影响研究设计精致化的主要因素。

注释:

①整理和筛选中被排除的论文包括国外作者所写论文、不符合学术论文标准的文章(如录音整理稿、会议综述、新闻报道等)、摘编的论文、无执笔的团体作者论文。一稿多发的论文,只选择被引次数最高的论文,其余的被排除。

标签:;  ;  ;  ;  ;  ;  ;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1979/2008--基于CNKI中文引文数据库(新)的“高等教育专题”高引论文内容分析_定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