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革命与创造力的发展_科学论文

新科技革命与创造力的发展_科学论文

新科技革命与创造力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力论文,新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科技革命的特征与趋势

当前面临的新科技革命的第一个特征就是以信息革命为主要标志。人类正在进入“计算机社会”。当今计算机普及的情景与本世纪二十年代“汽车社会”在经济发达国家诞生时的情形非常类似,今日计算机普及的程度和速度与当年汽车的普及相比毫不逊色。以美国为例,目前每千人的电脑拥有量已达319台。 计算机的普及加上全球互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将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于计算机社会在节约资源和有效利用空间方面远远优于汽车社会,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不经过汽车社会径直进入计算机社会,这一点对以世界7%的可耕地养活23%人口的中国来说,尤其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由于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计算机,计算机将向全社会渗透。与汽车社会相比,计算机社会具有开发人力资源、积极要求群众参与的卓越功能,因而有利于促进智力开发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此外,由于交互式全球信息网络的畅通,必将带来关于时空域的新概念,由经典时空域发展到现代时空域。对于信息传输而言,时间将趋近于零,距离也趋近于零;就信息高速公路而言,不再存在“国界”。

新科技革命的第二个特征是生命科学的突破性进展。二十世纪科学上有两个重大理论,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是摩根创立的基因论,两者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1973年第一个基因工程实例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诞生以来,已经历了22年,目前美国的基因公司已超过1千家,年销售额已超过50亿美元。以基因诊断、 治疗、药物为核心的分子医学将成为下一世纪的医学。科学家们预言,依靠基因工程,人可以活到120岁。此外, 先进医疗仪器的应用将取得更大的成功;研究人脑和研究计算机结合起来,不仅能推动脑科学的进步,同时也是新型计算机的源泉之一。在下一世纪,医疗技术日趋电子网络化,随着全球互联网络的发展、诊断和医疗卫生服务将不受距离的限制。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新科技革命的第三个特征是科学的超前性日益明显。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总是先有生产技术,然后才有科学理论。例如先有蒸汽机,尔后才有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又如先有飞机上天,然后才有空气动力学和三元流动理论。而现代科学与生产技术的关系已呈逆向发展,首先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然后转化为生产技术。例如先有相对论、镭的发现和核物理学,尔后才有原子弹和核电站;先在实验室里发现了激光。然后才有激光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新科技革命的这一特征。要求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要重视科学实验和理论思维,大力加强创造力开发。

新科技革命的第四个特征是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综观人类文明史,就研究科学的思维方法而论,经历了“低水平综合——分类研究——高层次综合”这样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在古代科学阶段(公元五世纪以前),人们把整个自然界和社会作为考察的基本层次。古代科学虽然远不够精确和严密,然而由于把自然界与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所以能从总体上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自1543年进入近代科学阶段后,人们开始热衷于分类研究,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越分越细,学科门类逐渐发展到了2400多门。分类研究使科学在精度和深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负面影响是削弱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随着横向学科、边缘科学、综合学科的大量产生,当代科研方法进入了高水平综合的新阶段。从科技史看,理论思维的“综合——分类——综合”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当代的综合是建立在精密的分类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综合。当代的重大创造发明往往出现在交叉点上,因此,发挥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作用,是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的一大对策。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和科学工作者建立起图钉型的知识结构:在横向开拓的基础上纵向深入,在纵向深入的指导下横向开拓。建立起精通本专业、熟悉邻近专业、对距离较远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有所了解的这样一种复合型知识结构。

新科技革命的第五个特征是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近代重大科技成果应用周期越来越短,例如,照相机从发明到投产用了112年, 蒸汽机为84年,电影为63年,电话为56年,而汽车用了27年,飞机14年,电视机12年,原子弹6年、晶体管5年,太阳能电池2年, 六十年代发明的激光器仅花了几个月时间就正式投产。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经济增长中技术贡献的份额一般都在60%~80%。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这一趋势会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仅为27%。我国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程度也很低,据国家专利局统计,八十年代末我国职务发明创造的实施率只有45.2%,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实施率为14.8%。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建议加强对“科技管理学”的研究。科技管理学在美国被认为是跨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的跨世纪新思潮,在短短数年间席卷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美国国家研究机构与产业界联手合作,反省为何美国科技基础实力远超过日本,而美国产品却在日本产品的进逼下,痛失海内外市场。这一反省的理论沉淀即“科技管理学”,我国的“科学学”研究应把科技管理学作为研究的重点。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贯彻执行“产学研”三结合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针,把第一流的开发研究人员组织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去;并重视对融资的研究和改革,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架设桥梁。

二、创造和创造力开发

科技进步离不开创造,科技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群众的创造。科技进步的灵魂是创新。推而广之,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和创新的历史。关于创造的标准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创造指的是提供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意义成果的活动,如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艺术创作和理论突破等。广义的创造则是对于本人来说,从事前所未有的活动或提供前所未有的成果。这就是说,从广义的创造角度看,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具有创造性,不在于别人是否已经提出过,而在于对他本人来说是不是新颖、前所未有的。显然广义的创造是狭义创造的基础。

美国创造学学者奥斯本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与其人民的发明创造能力和把这些发明转化为有用产品能力紧密相关。”因此,自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创造力开发》课程起,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相继开出了有关创造学的课程。目前美国还有几十个研究创造学的研究所,在50多所大学里也设立了创造学的研究机构。日本从五十年代引进美国的创造学之后,不久也在大学里开设有关课程,各地还先后成立了“创造学会”和“星期日发明学校”,东京电视台有“发明设想”专题节目,还把4月18日定为“发明节”。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对每个人来说,只有大小之分,而无有无之别。可惜的是,人们往往把带有创意的星星之火熄灭在自己的头脑中。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在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列宁指出:“甚至在科学上也需要幻想,如果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想象力可以弥补现实链条中的不足的环节。“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在创造过程中,想象力和判断力相辅相成:如果想象力是风筝,力求高远;那么,判断力就是手中的线,使想象力保持正确的方向。就如郭沫若所说,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应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就应该像黑格尔所提倡的,经常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智力体操”。在创造活动中,还要善于抓住机遇、捕捉灵感。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创造过程说到底,就是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反复运用。例如,一个决策过程,一个治疗方案的确定,都需要两者的共同作用。传统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所做的题目,往往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应该培养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逆向思维和立体思维,养成寻找多种答案的习惯。

创造力不足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少经验、缺少知识,这样就缺少了思维的原材料,相关知识越少,产生新设想的可能性越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小;二是不加批判地学习,使人的头脑仅仅成为堆积知识的仓库;三是传统的习惯性思维和消极的思维定势,妨碍着思维中的突破和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经常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长期坚持“创造工程”课程的培训。统计资料表明,经过培训的职工的创造能力(有发明创造或获得专利)平均比未经训练的高出3倍, 韩国一家著名的钢铁企业有句格言:“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很值得我们借鉴。

标签:;  ;  

新科技革命与创造力的发展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