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四川中江 6181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介入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组(n=33,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和B组(n=33,予以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比2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改善效果。结果:A组术后HSS评分、ROM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改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介入;术后恢复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179-02
膝关节部位发生疾病后,会严重影响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现代外科手术的优化与发展,使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对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促进作用。相关研究发现[1],科学合理的康复介入治疗方法对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6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男34例,女32例,患者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3.8±4.5)岁。其中创伤性关节炎20例,骨性关节炎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组(n=33)和B组(n=33),对比2组一般资料,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A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嘱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严格控制其饮食,适当进行关节活动训练等。B组予以早期康复介入治疗,主要内容:①术后第1d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后,抬高其患肢约20°,足部保持中立位状态,进行关节屈伸和绕环等训练,加快患肢血液循环速度,对其肿胀、温度、颜色等予以观察,防止形成下肢血栓。术后第2d予以肌肉收缩练习,10s/次,10~20次/组,以患者最大耐受力为准。术后1周被动训练膝关节,由主治医师协助其屈伸关节,进行曲直训练时,5~10min/次,3~5次/d。②术后8~10d予以步行训练,协助其进行正确坐起及床边站立训练,同时进行双杠内行训练。以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将训练难度加大,进行行走训练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直到患者可以实现弃拐缓慢行走为止。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监督和指导,防止发生意外创伤等不良事件,待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后,指导其就上下楼梯进行训练,促使中心逐渐向患肢转移,并逐渐向自由独立行走过渡。
1.3 观察指标
术后1个月选择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关节功能,分数越高表示关节功能恢复越好[2],同时ROM(关节活动度)进行观察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2.0处理所有数据,观察指标以(x-±s)加以描述,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HSS评分(81.47±11.34)分,ROM(96.86±10.23)°;B组HSS评分(90.28±8.61)分,ROM(108.36±13.55)°,组间经统计比较,B组优于A组(P<0.05)。
3.讨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已经在各种顽固性关节炎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可有效改善关节屈伸、强直等临床症状,同时可显著减轻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关节活动的稳定性,促使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正常。但经过手术治疗并不能表示临床效果良好,术后予以针对性康复训练,有利于使患肢血液循环显著加强,改善肿胀和疼痛等临床症状,防止肌肉萎缩,尽快恢复关节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由本组研究结果可知,B组术后HSS评分、ROM与A组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充分证明,早期康复介入对改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谢雅芬,李建新,吴武等.早期康复介入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9):1170-1172.
[2]孙杨梅,江容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22(2):38-39.
论文作者:陈锦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2
标签:膝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关节论文; 置换术论文; 功能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