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和高等继续教育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人才培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24~0041~03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前和未来我国人才培养开发的目标要求,“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可见,党和国家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的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的概念 中国人才学界认为,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作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其是人力资源中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创造性、进步性、社会历史性构成了人才的本质。 其中,应用型人才则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其创造性劳动,直接为生产或服务领域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能把科学原理转化为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的“工程型”人才;一是在生产或服务一线运用智力技能或操作技能,能把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物质形态产品,或具体的服务行为的“技能型”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的本质属性 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为该事物质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的改变,就是对该事物的否定。实践证明,直接有用性是应用型人才的本质属性。其反映在职业活动领域内,体现为职业针对性和职业应变性的辩证统一。应用型素质,既包括具体特定的职业活动的知识和能力,又包括职业应变和转换的知识和能力。 (三)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研究表明,应用型人才有如下的基本特征:1.从职业岗位而言,具有一线性特征。应用型人才处于生产或服务域的第一线;2.从智能结构而言,具有技术技能精湛性特征。特别是其中的高工程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具有精湛专业技术技能,能发现和解决工程或生产或服务操作中的难题;3.从劳动特点而言,具有适应性强特征。应用型人才上手快,动手能力强,适应期短;4.从功能作用而言,具有转化性特征。应用型人才具有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功能。其包括:工程型人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程设计等功能;技能型人才能将工程设计转化为物质产品等功能。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 从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不难看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多重的意义:1.从国家层面来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2.从学校层面来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应用技术类高校及其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3.从高等继续教育性质和特征来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继续教育生产力社会属性和工学结合整体性的基本特征所规定的。可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继续教育的时代使命和内在规定性。为适应并有效完成这个时代赋予的重任,高等继续教育必须改革。 二、高等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要遵循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表明,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论其发展的具体进程如何,最终都不可能摆脱客观规律。作为特殊事物的高等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不例外,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基本规律的制约,其改革实践活动要自觉遵循规律,符合规律性。这是高等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科学依据。 (一)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市场的“无形之手”对高等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起调节作用,对其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其实质是市场的供求机制、价值机制、竞争机制在发挥作用。就前者调节作用而言,高等继续教育的产品——培养的人才,数量如何,质量怎样,是否有竞争力,能否满足社会需要,均要受到市场的供求、价值、竞争三大机制所检验。检验的结果反作用于高等继续教育的实践活动,要求高等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据此,高等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就得遵循和运用市场规律。 (二)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学表明,任何教育都受两大基本规律制约:一是受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制约;二是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高等继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就后者而言,高等继续教育受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成人身心发展发展规律从根本上左右着高等继续教育实践活动。高等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就要以成人的社会属性、发展任务、心理成熟水平、认知心理特点,以及学习心理意向为依据,这样才能提高改革和发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高等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因而人才成长规律从根本上规定着教育实践活动。要科学而有效地培养人才,就得遵循人才成长基本规律和原理。人才学研究表明,人才成长和发展,是以创造实践为中介的、内外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其中,内在因素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根据,外部因素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创造实践在人才成长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就创造实践起决定作用而言,在应用型人才成长和发展中作用尤为突出。高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艺,解决操作中疑难问题的创造才能,不是靠书本读出来的,而均是经过长期的职业熏陶,无数次的岗位实践磨炼,内在的深刻而真切的体验,逐渐积累而形成的。高度的实践性,是应用型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特征。 根据人才成长基本原理和规律,应用型人才的成长特点,以及当前高等继续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症结,高等继续教育改革要着力解决加重实践教学分量,由仅为实践环节加重为实践板块,并着力与理论教学板块实现深度融合,以此带动高等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 三、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思路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随着高等继续教育培养目标由学术型人才转向应用型人才,将带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系列转变,以适应培养目标转型的需要,至少应把握解决下列诸基本之点。 (一)转变办学理念 思想指导行动,有怎样的办学理念就有怎样的办学行动。调查表明,当前高等继续教育办学者,要克服传统的办学情结,其主要反映在:攀高求全;重学轻术;轻视一线实践;追求精英化教育等等。要充分认识应用型人才是营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两大台柱之一,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这是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 (二)探索“多角色”的学员身份 多维的社会角色,是成人的社会属性。其反映在高等继续教育领域内,在职学员,不仅是本单位的员工,成人高校的学员,还应是实践基地的实习人员;非在职学员,不仅是成人高校的学员,还应是育人企业的实习员工。这是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基本标志。 (三)创新“双主体”或“多主体”育人体制 实践板块,要成为高等继续教育两大板块之一,必须突破传统的育人体制,创造新的育人体制。建立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科研院所的育人共同体,建立和完善产学研一体化育人体制,该体制应在“共同”上下工夫。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共同建设教学和管理团队等等,这是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关键。 (四)实施“双重”教学板块 即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这不仅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必须,且也是高等继续教育学员社会心理特征所规定的。他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直接承担者的社会属性,其发展任务带有确定性、现实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高等继续教育学员学习心理意向——对学以致用的追求,这就要求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织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交替式”、“循环式”、“回归式”等多种模式的两者深度融合,有机形成“以工学结合整体性”为特征的教学共同体, 这是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 (五)实施“双导师”教学指导 要实施“双重”教学板块,仅靠校内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应建立由校内教员与育人企业工程师、技师共同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理论教学和考核,主要由学校教员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和考核,主要由企业师傅组织实施;毕业综合考核,由双方共同承担。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还可聘请有本专业特长的学员担任学习辅导员,这是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基本保障。 (六)建立“多证合一”的专业认证体系 基于高等继续教育学员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直接承担者,具有多维的社会角色,因而他们更为强调教育的实效性。为了满足高等继续教育学员的需求,实现高等继续教育改革效益最大化,要积极探索国内学历、培训、职业资格、学位等多种证书同时获取;国内证书、国际证书同时获取的专业认证体系。高等继续工程教育,应积极参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建立国际实质等效专业认证体系,这是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动力和成效。 四、对高等继续教育院(校)的挑战 要完成上述的系列改革,显然对高等继续教育院(校)要采取相应举措,应对多方位的挑战。 (一)应对对院(校)领导群体的挑战 院(校)领导群体素质,包括办学理念、教改能力等要适应教育教学转型的要求。其中,特别是院(校)长,应成为教改的领军人才和总设计师。不仅如此,院(校)的治理结构要作改革,由多元育人主体共同设立理事会,共商育人的大事,以及统筹协调育人的重要事项,以适应育人体制的变革。 (二)应对对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挑战 一是院(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成功的实施表明,院(校)应新设置“研究与发展”、“对外联络”等部门为好;二是运行机制改革,对内实施以“团队管理”为基础的运行机制,对外实施联合协商的运行机制,以适应并促进培养目标转型所带来的“多元主体”育人体系、“多证合一”专业认证体系等系列改革和发展。 (三)应对对院(校)教学和管理队伍的挑战 对院(校)人员素质,包括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知识和能力等挑战。有效的实践证明,迎接挑战的举措有:一是建设学习型院(校),内外结合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员工学习和研修;二是以科研引领,实行科研与教学、科研与管理之间紧密结合,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及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三是实施院(校)与企业、院(校)与科研院所、院(校)与地区之间人员互聘、双向挂职、合作研发等措施,建设兼备应知应会智能结构、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和管理队伍。 (四)应对对院(校)基础建设的挑战 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和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在不同程度上不适应“实践板块”的教学。为适应“实践板块”的教学要求,院(校)势必要加强该方面建设,包括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是指制度文化建设,包括从制度政策上提高从事实践教学教员的地位,由“教学辅助人员”系列回归到“教学人员”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及其相应待遇,应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对待。整个院(校)要营造重视实践、尊重实践教学教员的文化氛围。硬件建设,是指专业实践教学必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这对于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高等继续教育院(校)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国家教育和人才发展规划、以及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的深化教育改革的系列文件,总结反思以往工作,从本院实际出发,利用全国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契机,制订院(校)未来五年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院(校)改革和发展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_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_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