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流通业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入产出论文,效应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流通业作为沟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日益明显。如何全面,定量地分析流通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效应,为流通业进行科学定位,促进流通业合理稳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关于流通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宋则(2008)研究了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波及效应。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系统分析流通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最新的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对流通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流通业对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系数,直接消耗系数,综合就业系数,综合资本系数,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中间需求率,附加值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主要目的为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流通业分为广义流通业和狭义流通业。前者包括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后者主要指零售业和批发业。由于广义流通业涉及的部门较多,分析过程部门间交叠较多,所以本文定量分析以狭义流通业为基础。2010年投入产出表将国民经济分为41个部门。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列为一部门,归为狭义流通业。本文根据该表对狭义流通业作定量分析,下文分析中狭义流通业简称为流通业。 1 流通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1.1 流通业的分配结构 流通的分配结构是流通业销售出的产品在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分配比例。它通过分配系数来度量,流通业的对某部门的分配系数是指流通业提供给该部门的产品占流通部门所有产品的比重。通过分配系数可以分析出流通业的产品主要流向国民经济哪个部门及比例,从而可以定量得出流通业对于国民经济部门的影响力。 表1列出了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系数。 可以看出,流通业提供的产品主要以生产资料形式流向工业部门中的建筑业,制造业,其次以生活消费品形式流向服务业部门中的社会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工业部门对流通业产品需求比重达到78.5%,服务业部门对流通业产品需求比重为17.4%,农业部门为4.08%。由此可见,工业部门对于流通业产品的销量影响最大,服务业部门影响次之,农业部门影响最小。 1.2 流通业的投入结构 流通业作为沟通生产和消费的纽带,要将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销售出去,就需要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时也要为生产要素支付相应报酬。流通业需要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的产品来维持运行。这种投入结构比例关系可以用直接消耗系数来表示,其含义为生产j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单位产品的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直接消耗系数可以反映某产业要实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实现增长的程度。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增长带动作用越强。通过计算直接消耗系数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参数依据,同时也能够分析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为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通过表2可以看出,邮政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提供的产品被流通业消耗最多,直接消耗系数在0.03以上;金融业、房地产业、狭义流通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教育、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被流通业消耗最少,直接消耗系数在0.01以下;提供的产品被流通业中等消耗的产业有: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建筑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部门,直接消耗系数在0.01~0.03之间。 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流通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邮政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提供的物流,以及通信产业,计算机产业提供的流通信息技术。而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流通业支持较少,教育业对于我国现阶段流通业作用相对较小。 1.3 流通业的中间需求率 中间需求率是指某产业产品为其他产业部门所需求和国民经济对于该产业部门产品需求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公式中,为i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率,分子为i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其他部门作为中间需求量的总和,分母为i产业部门的总产出,总产出为中间需求总量和最终需求总量的和。通过中间需求率可以反映各部门产品作为中间产品为其他部门所需求的比例。中间需求率越大,该产业部门越带有原材料性质。由于中间需求率+最终需求率=1,所以中间需求率越高,最终需求率就越低,这个产业越带有中间产品性质,反之,这个产业越带有最终产品性质,提供的产品用于国民经济最终需求,即居民消费,投资消费和出口。 通过表3可以看出,流通业的中间需求率为54.84%,说明流通业提供的产品有55%用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作为中间产品被消耗,另外有45%的产品被用于居民消费,投资消费和出口。由此可见,流通业作为服务业中的一个分部门,其提供的产品可以作为最终消费品用于居民生活消费,也有很大比例作为生产要素用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相对于主要提供中间产品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等资源品产业以及提供最终消费品的教育、建筑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服务业,流通业在生产和最终消费中的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1.4 流通业的附加值率 中间投入率是各产业中间投入量与总投入量之比,由于总投入=中间投入+附加值,所以产业附加值率+中间投入率=1,产业附加值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为j产业的附加值率,分子表示国民经济所有产业对j产业总的中间投入量,分母表示j产业总投入量。 产业的附加值率反映的是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其他产业产品的比例。附加值率越高,中间投入率越低,说明该产业是高附加值产业,中间投入量低,总的产出价值高,反之亦然。 通过表4可以看出,流通业附加值率为0.713,在国民经济41个部门中排第3位,属于高附加值率产业,结合上述的中间需求率分析,流通业有较低中间需求率和较低中间投入率产业,根据钱纳里,渡边等研究各产业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差异,流通业可以归为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由于流通业提供的产品包括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基本上涵盖收入弹性较低日常生活必需品和一些收入弹性较高的高级消费品,所以流通业增长能够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反过来看,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流通业持续增长和产品结构的升级。由于流通业附加值率较高,需要其他产业中间投入少,所以流通业属于先行产业,它与后续产业联系较强,能够带动后续产业发展。 2 流通业的产业波及效应分析 产业波及效应指的是某产业与其他产业存在一定产业联系的基础上,该产业的增长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增长的程度。换句话说,某产业增加一单位产出需要其他相关产业按照一定比例投入,而其他相关产业生产这些比例投入品又需要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些产业按照一定比例投入,如此进行下去,产出波及效应逐渐减弱,直到减为零的过程。 2.1 流通业的影响力系数 产业的影响力指的是某产业产出的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产出变动的影响程度。表5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力为4.23,说明该产业增加1单位产出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增加4.23单位产出。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是指该产业的影响力与整个国民经济所有产业影响力平均值的比,影响力系数大于1就表明该产业影响力超出国民经济平均水平。影响力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分子为j产业的影响力,分母为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平均影响力,分子中为列昂捷夫逆矩阵中的任意元素。 各产业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排名如表5所示,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产业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3个产业。影响力在3.51~4.23之间。影响力居中的产业有:建筑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邮政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住宿和餐饮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20个产业,其影响力介于2.54~3.5之间。房地产业,教育,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农林牧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9个产业影响力最低,影响力介于1.71~2.49之间。流通业影响力为1.82143,影响力系数为0.59979,这表明流通业增加1亿元产值,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加1.82143亿元产值。如前面分析,流通业作为附加值率较高,中间投入率小的产业,提供的产品有55%面向生产资料市场,这些产品主要是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另外有45%的产品流向最终消费市场,这些产品主要满足居民和社会消费需求,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相对较小,所以流通业影响力不及中间投入率大的制造业部门,但是流通业提供三大产业部门发展所必需的原材料和满足消费者生活需求的必需品,能够改善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从这个意义上看,流通业对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流通业的感应度和感应度系数 产业的感应度是指某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感应度相对大小用感应度系数来表示,其含义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一单位产出时,该部门需要为其他部门生产提供的产量。感应度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感应度越强,反之则越弱。感应度系数大于1或小于表明该产业处在平均水平之上或之下。用公式表示为: 从表6可以看出,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农林牧渔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7个部门感应度系数较高,介于1.51~3.52之间,金融业,流通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24个产业感应度系数居中,介于1.49~0.53之间。建筑业,邮政业,教育,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等10个产业感应度系数较低,数值在0.495~0.336之间。流通业感应度系数为1.046,表明国民经济各产业产出增加1亿元,能够带动流通业产出增长1.046亿元。 2.3 流通业的综合就业系数 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综合就业系数就是指该产业增加一单位产出直接带动该部门和间接带动其他部门就业人数的总和。综合就业系数=该产业就业人数/该产业总产值*列昂捷夫逆矩阵中相应系数。考虑到国家统计年鉴中就业数据按照表7所示19个产业统计,为了能够计算出综合就业系数,所以将投入产出表的41个产业整合成表7中的19个产业,得到了表7所示的综合就业系数。 可以看出,流通业每增加1亿元产值,可以带动流通业本身1628.8人就业,制造业41.9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0.1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21.6人,住宿和餐饮业16.9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2.4人,总计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1778.7人就业。由此可见,流通业具有明显吸纳就业能力。 2.4 流通业的综合资本系数 产业部门的综合资本系数为该产业进行一单位产品生产,本产业和其他产业直接和间接需要投入的资本总量。流通业对国民经济19个部门的综合资本系数如表8所示,通过合计计算可以看出,流通业增加1亿元产值,需要本部门直接投入0.1429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入0.05937亿元,房地产业投入0.05875亿元以及其他产业资本投入,总计0.36685亿元。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我国2010年投入产出表,流通业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存在明显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流通业54.24%产品流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其余产品用于国民经济最终需求。工业部门对流通业产品需求比例达到78.5%,所以流通业对我国工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流通业的中间投入率为0.287,中间需求率为0.5484,属于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流通业增长对我国国民经济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流通业每增加1亿元产值,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1.82143亿元,提供1778.7个就业岗位,增加0.36685亿元资本投入。但是相对于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流通业影响力还很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工业处于主导地位以及“重生产,轻流通”的现状。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环节,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投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获得微薄的利润,而产业链两端的研发设计及流通销售环节的高额利润被国际厂商获得,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这种观念,大力发展流通业,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此外,虽然流通业成为我国服务业中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但是流通业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这与产业技术效率不高,市场制度不健全有关。今后应该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流通信息技术运用,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要加强流通人才培养,同时构建各产业部门和地区政府协调机制,降低流通的制度性成本。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流通产业产业相关性与波及效应分析_国民经济论文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流通产业产业相关性与波及效应分析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