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策略分析论文_徐晓莉

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策略分析论文_徐晓莉

江苏启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 226534

摘要:市政路面结构设计为城市车辆行人的安全出行提供了便利,所以在城市道路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简单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结构材料、结构层组合以及结构厚度,从而进一步对市政道路路面病害防治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市政道路路面使用寿命提高而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病害防治

引言:

整个城市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市政带路路面结构设计,因为它承担着城市车辆、行人的负荷压力,所以,对于保证行人车辆安全出行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做好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以及病害防治工作,才能进一步提供更优的出行服务质量。

1 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原则

根据本工程初步地质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要从技术、经济角度出发,而半刚性路面就是首选路面结构方案。在进行路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应根据工程交通、气候特征、荷载大小、轮胎压力、车速、交通量等项目条件,针对性结构设计进行开展。根据国内高等级沥青路面初期、早期损害的现状,设计路面各结构层材料选择时必须对优良的使用性能表现出,使质量稳定。应从力学性能、使用性能、施工质量三个方面综合确定沥青面层厚度。为了使用结构层稳定性好、以不影响施工,沥青面层结构厚度与混合料公称尺寸要相匹配,并且具有良好的级配组成,施工时避免离析,并且使路面压实质量加强。做好路面排水综合设计,对等级道路中的水破坏问题克服。在使交通功能满足的前提下,对环保、降噪路面材料选择,使道路沿线的生态、环保要求得到满足。

2 关于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分析

2.1 道路路面结构材料设计

市政道路使用的材料多为沥青混凝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层在材料选择上,融入了新的科学技术,推出了新的沥青混合材料,如:多孔隙沥青混凝土已被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中。当然,除了采用新的材料外,还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交通压力,若是道路路面需要承载的交通较大,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考虑其抗压效果。

2.2 道路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基于市政道路发展的特殊性,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机构层的组合型设计。由于应力计算体系直接关系到结构层整体厚度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图纸设计的重要性,严密计算结构层基本厚度。获得厚度参数后,为了节省资金的投入,经常存在过薄或者过厚的处理情况,为了减少影响因素的干预,必须针对结构层厚度的应用效果确定合理的计算方式,在设计市政道路时,多采用多层组合设计,一般包括了上中下3层,其中上层直接承受车辆与行人压力,也是出现裂缝最多的。中下层则更多的是分担道路承受的压力,维持路面稳定的同时还起着抗裂作用,也正是通过上中下3层的彼此配合,才能共同确保行人车辆的安全出行。

2.3 道路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在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中,为了最大化的提高路面的荷载抗压性,除了在材料与结构层上下功夫外,还要注重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设计,主要是由荷载应力决定。其中多采用三维空间有限元的方法来分析道路路面结构的应力,再根据分析结构绘制出诺谟图,从而获取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层的厚度数据。当然经过数据分析后,还需要对厚度数进行精确计算,才能避免出现道路路面结构层过厚或是偏薄的情况。

3 路面结构设计示例

陕西省北部某地两县城之间交通较繁忙,有个别重载车辆通行,拟建一条公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试进行路面设计。

3.1 设计资料

已知路基干湿类型大部分为干燥,少量中湿,个别潮湿,土质为粉土及粉质低液限粘土,最大冻深为1.30m。当地有砾砂,石灰,粉煤灰等材料可供使用。

3.2 设计步骤

该路属县际公路,可分为二或三级公路,由于交通繁重,并有重载车辆通行,故确定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60km/h,有关技术指标对应相关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土质和材料来源情况,参照其他路面典型的结构图,从而确定该公路的路面结构,在路面面层时适用普通的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4厘米,路拱横坡为2%,路面设2车道,总宽为7米,纵向缩缝间距为3.5m,深度和宽度分别为30mm和4mm,横向缩缝间距为5m。横向施工缝应尽可能设在缩缝或胀缝处,并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传立杆的直径为28mm,最小长度为400mm,最小间距为300mm,具体构造见图纸。如不能设在缩缝或胀缝处而必须设在缩缝之间时,施工缝应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与其他道路相交处及小半径曲 线和凹形竖 曲 线 纵 坡 变 换 处 需设 置 横 向 胀 缝。胀 缝宽20mm,缝 内设 置填 缝 板 和可 滑 动 的 传力杆,所有的接缝应封填,填缝料采用沥青橡胶。在胀缝处设置的填缝板,采用沥青侵渍木板。在基层上,要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选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砂砾基层,厚度为20cm。底基层结合垫层考虑。 在垫层方面, 当地的土质为粉土及粉质低液限粘土,最大冻深为1.30m。对 于 潮 湿 及 中 湿 路段需设置垫层,查表分别得混凝土路面最小防冻厚度为70cm和62cm。为防止冻胀翻浆,设置天然砂砾防冻垫层。根据路面厚度h=24+20=44cm,得潮 湿和中湿路段的垫层厚度分别为70-44=26cm和62-44=18cm。对潮湿路段取26cm,中湿路段取最小厚度18cm。垫层宜延伸至路床边缘。在路基上,路基填方、零填和路堑路床底面以下80cm的深度内的压实度应不小于重型压实标准的93%,路堤压实度不小于90%,路堤基底不小于85%。当路基处于潮湿状态时,采用低剂量(5%左右)是会稳定处理上路床。

4 市政道路路面病害防治探讨

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发现市政道路路面病害防治多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道路设计阶段的病害防治,一是道路使用过程中的病害防治,二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4.1 道路设计阶段的病害防治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各大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材料多选用沥青混凝土,容易重选路面裂缝、塌陷以及车辙等路面病害问题。由此可见,道路路面材料对于市政道路抗压效果的重要性。为了避免道路路面病害对城市车辆与行人正常出行的影响,需要充分考虑所选材料的质量与抗压性,切忌选购材料时重价格而轻质量,必须在道路路面材料达到相关要求时再考虑经济性。同时在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层的3大组合上,也要根据不同层面的功能进行合理的设计,其中由于表层是直接承载交通压力的载体,因此必须选择质量与抗压性最佳的材料,避免道路因承压效果不足而出现道路裂缝、塌陷与车辙的病害情况。而对于中层与下层,多采用防水性较强的材料,三层相辅相成共同组合设计来防治道路病害。

4.2 道路使用过程中的病害防治

在进行市政道路路面病害防治过程中,除了从设计阶段着手外,更重要的是道路使用中的防治,包括督促道路工程的施工以及后期养护等。尤其是市政道路路面的养护,可以通过灌封、裂缝填缝、局部修复等措施进行。在市政道路施工结束后,由于受到温度、车辆碾压等原因的影响,道路路面常会出现碾压裂缝或是温差裂缝等,大大影响了市政道路的外观以及车辆行人的正常出行。如果雨水顺着裂缝侵入道路路面层,会造成严重的侵蚀导致路基软化,出现更为严重的塌陷、车辙病害问题。

为了避免这一状况,需要尽早对裂缝进行修补处置,其中热补法是实用最多的,将裂缝中被损坏的材料清理,在填充热沥青混合料,将路面铺平碾压后就能保证路面的平整畅通。当然,为了确保填充材料的抗压性与压应力最佳,可以在每年的4~6月进行裂缝填封,是道路裂缝养护工作行程一定的周期性。

市政道路路面的养护对于提升道路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病害防治工作时,必须认真负责,针对不同的病害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才能为城市车辆行人的出行提供便利,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3 科学的检测

在道路工程质量的检测中材料的检测是极为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环,材料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对于产品或者项目的检测。通过试验检测,能充分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便于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利用这种检测手段检测材料是否达到强度标准,通过试验检测,另外通过检测可以更早的应用到新材料和新技术、工艺的可行性、实用性,从而更大程度上保证道路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工程进度。

4.4 提高施工质量

在施工质量的问题上,首先态度上我们要对施工问题保持一个严肃的态度,对于搅拌和检测等工作步骤要加强监理,控制好温度、时间间隔,以及搅拌的质量问题。按照工程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设备应用,通过试验选择最科学合理的材料配备,对整个施工现场加以严格的管理监控,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合格和安全。

5 结束语

市政道路路面出现病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更多的是由结构层强度不匀,接缝料失效,养护不善等造成的。为了减少病害修复的资金、人力消耗,需要从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阶段、施工与养护上加强重视,确保各个环节认真负责,以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宁.旧水泥砼路面上沥青加铺层的病害分析与防治[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樊亮亮.长沙市城市排水检查井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2.

[3]朱嵘.宝山区重载交通道路病害特征、成因分析与防治策略[J].上海公路,2011,02:4-8+12.

论文作者:徐晓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4期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策略分析论文_徐晓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