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倪娜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倪娜

(阜南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36300)

摘要:探究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中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抽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下的临床护理,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将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护理的总有效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数据上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其恢复,同时能够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硬化;护理;临床效果

引言

肝硬化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肝脏变形直至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癌变等[1]。在病痛的折磨和强大的心理压力下,患者会产生明显的心理问题,这对他们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十分不利。如今,医疗事业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模式也在逐渐增多。考虑到肝硬化患者的情况,有必要在临床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为了对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临床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笔者在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的配合下进行了本次研究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从我院中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抽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研究组中共有24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9岁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34.1±7.1)岁。对照组中共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的年龄在30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6±5.2)岁。

(二)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医疗护理,进行用药指导和提醒,监控患者的病情,提供平衡的膳食,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在以上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实施为: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向他们普及一些有关肝硬化的医疗知识,正确、深入的了解疾病和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以和蔼的态度及温和的语言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获得他们的信任,倾听他们的顾虑与诉求,使患者能够对护理人员建立起信任,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工作。通过引导患者参与一些积极的娱乐、学习等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敢于与病魔抗争。同时,还应为患者发放一些有关肝硬化治疗的书籍、手册,让患者在平时多做一些有益于恢复的活动。向患者讲解一些在本院中治疗成功的实例,增强患者的信心。必要时,可为患者提供一些娱乐设施,如电子设备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舒缓他们的心情[2]。

(三)观察指标

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判定他们的护理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患者的肝功能已恢复正常,且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肝脾缩小则证明显效;如患者的肝硬化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都有所好转,肝功能较护理前相比得到改善,且腹水明显减少则证明有效;如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减轻,肝功能也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则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同样以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来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的总分为100分。分数在80—100分之间表示非常满意,分数在60—80分之间为满意,分数在60之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 =(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 ×100%。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调查结果证明,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了心理干预模式下的护理后,恢复情况为3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患者在接受了常规护理后恢复情况为:显效3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

(二)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对比

满意度调查表的结果显示,研究组中共有45例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3例表示满意,2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中有4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4例患者表示满意,4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2%。

三、讨论

肝硬化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无疑治疗的难度也是很大的,且治疗的周期较长,将长期的困扰患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在长期的治疗下,患者一方面承受着经济的压力,另一方面忍受着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和不便,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而心内情绪的压抑无疑为患者的恢复带来了更大的阻碍,降低了治疗的效果。在生活方面,将表现出情绪的易怒,缺乏耐心,生活态度消极,对任何事物都难以产生兴趣。在治疗方面,表现为不愿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主动放弃治疗等。可见,想要促进患者的恢复,有必要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干预,让他们在心态的调整下更好的恢复。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也在逐渐的完善,心理干预也成为了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3]。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从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病情等特点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制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如对于一些受到经济压力影响而出现了心理问题的患者,就应尽量为他们提供一些较为经济有效的药物和治疗。对于一些由于长期治疗而失去信心的患者,就应尽量向他们传递一些积极的信息。这样的护理工作更具人性化,效果也将更为明显[4]。

本次,通过对肝硬化患者采取了不同模式的护理,最终结果显示。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更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雪明.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2014(9):34-36.

[2]郭桂珍,关家敏,张可茹.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7):68-70.

[3]董琳君,赵存焕.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全面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4):74-75.

[4]冯碧英.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5):135-137.

论文作者:倪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倪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