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内动力之我见论文_朱元璋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内动力之我见论文_朱元璋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顺峰中学 528300

摘 要:学习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行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表现自己。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转变理念、创造方法,在地理课堂环境中建立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内动力、张扬学生学习欲望的“场所”,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自然、轻松、开心的氛围中得到生成、凝聚、释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学习意识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培养学习欲望的活动。

一、地理课堂学生做主,生成学生的主人欲

教学应在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要让学生处在一个敢想、敢说、敢问、敢辩论的课堂学习氛围中。部分平时少开口的学生在这种和谐、民主、宽松、愉悦的环境里,不自觉地就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知识了。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激起学生的欲望,就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例如,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表述中引导出下一个问题,引导出下一个知识点,然后说:“这个问题是你提出的,你定然知道解决办法,让你来考考别的同学!”而且老师可以将知识点用这种方法串在一起,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点名权被老师让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对话的自由,同时唤起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地走进了知识的深处。

对学生内动力的层次提升,也要求教师有更高的教学能力,课堂中教师永远是最主要的导演。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同样是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却是大不相同。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提出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对问题的引导要有自己的思维主线,要让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调整、提升,在学生的问题中找到与自己课堂有关联的或相对集中的专题进行研究、进行提问。例如:“按照你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你的答案中,其中第三点说得最恰当。”当学生的表达达到教师的要求,或者他们一起讨论后仍无法得出满意的解决方案,教师的转接很重要。在转接中教师把学生表面的叙述转化成了知识重点的引导和落实。地理教学中这种合理点拨,对学生会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会给学生在知识上承上启下,开启学习的新路径。地理答案也不排斥学习中思维的求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营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考欲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学生潜在的需求激发出来,让他们产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欲望。问题当中设置一些容易被发现的“障碍”,然后启迪学生发现“障碍”,大胆探索,使“障碍”最终得到排除。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尝试创造和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思考激情,随之会对课堂保持一种渴望。

历史、地理向来不分家,通过一段神奇的历史也能让学生走向地图积极思考寻找解决办法。在讲解“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时候,说它是“日本人的海上生命线”,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等大多要走马六甲海峡。当马六甲海峡的海上线路被限制,这时候日本没办法就只有开辟陆上线路。引导学生打开地图找日本到达印度洋沿岸的陆上线路,学生发现这条线路要经过中国和缅甸。有学生就问:“这难道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通过一件中国人都铭记的事件,让学生记住了“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同时引申,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世界第二,石油进口也要走马六甲海峡,我们有没有其他方法去解决?下面延伸问题,答案可涉及到克拉地峡、瓜达尔港、巽他海峡等。

我们提倡“逆向”思考和“变式”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或是用不同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各种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而让其本质的属性始终不变。通俗一点就是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找解决办法。按照课本要求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和“变式”思维,然后引出一些不合常理的结论。不合常理的结论也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加强对正确知识的印象。比如讲到环境治理,引导学生:“等发财了,有钱了,有技术,再进行环境治理”,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状态?行还是不行?学生对这种发散性思维兴趣很大,思维的空间在地理课上让他们感觉广阔很多。可见,这样能激发学生对地理不可遏止的向往,保持对课堂的渴望。

三、生活融入地理课堂,释放学生的表现欲

地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地理教师应该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让学生把看到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按教师引导的说出来,地理课堂就完成了最初的要求;再让学生找到现象中或大或小的问题,这样就是第二步了;最后就是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理解其实用性、有效性,拉近了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距离。进而学会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释生活中与地理相关问题,让地理教学产生实际效应,最终使学生真正对地理这一学科感兴趣,认真学习地理。

四、挖掘人性本质,实现地理课堂的提升

和于心,美于行,学习的关键是内动力。每个人心底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欲望,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这些欲望的控制。人大多有一种天生的内动力,一有机会,总是不甘寂寞,总想把自己认为最引人注目的一面表现出来。人的内动力是无止境的,锻炼的机会越多,得到的东西也就越多。这种无止境的追求,西方经济学称之为“追求的最大化”。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这种内动力,将实现地理课堂效率的新突破。

论文作者:朱元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4

标签:;  ;  ;  ;  ;  ;  ;  ;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内动力之我见论文_朱元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