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战略_数字图书馆论文

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战略_数字图书馆论文

论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数字图书馆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人类社会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数字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 然趋势,而Internet的出现和普及则使信息化和数字化成为可能并迅速地转变为现实。Inte rnet与数字化的结合,使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具备了最基本的条件,即网络平台和数字化信息 资源,可见数字图书馆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必然产物。目前,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经在全 世界范围内展开。

美国将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的应用项目,1994年由美国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会、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和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共同支持的数字图书 馆先导计划(DLI)的实施,标志着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DLI进行了两 个阶段,正在进行的DLI-2期工程中,又有4家机构加盟,除了继续原有的6个项目外,又有3 6 个项目获得资助。参与研究的机构增多,研究的内容拓宽,覆盖的范围更广。随着美国数 字图书馆研究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他国家也不甘落后,纷纷提出自己的数字图书馆计划。英 国总投资约1亿英镑,实施其数字图书馆计划;德国支持了三个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发 计划:科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和理性化,电子出版物计划,回溯资料的数字化计划,每年此方 面的投资约4—6千万马克;加拿大数字图书馆联盟,成员50余个图书馆,实施加拿大数字图 书馆首创计划。法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国都开展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全球 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数字图书馆研究、试验和开发的热潮。

面对此种情况,我国也不失时机地展开了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发工作。在我国,正式 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导致后来大规模研发工作的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 FLA)大会,数字图书馆成为该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I BM数字图书馆方案”。1997年7月,“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 立项,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该项目的实施是我国数字图书馆 建设开始的标志。数字图书馆在中国从1998年开始升温,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协调下,国 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专家组设立了数字图书馆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示 范工程”,这是一个由国内许多单位联手参与的大文化工程。该工程于1999年启动,首都图 书馆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首家示范单位”。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 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志着中国 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1999年初,国家图书馆完成“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 统” 的开发。同年3月,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成立,扫描年产量3000万页以上。与此同时 ,部分省、市的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也开展起来,如辽宁省数字图书馆项目、上海数字图书 馆项目的研究。2000年底,文化部在海南召开“中国数字年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 ,讨论制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2000—2005年)》,推荐使用资源加工的标准规 范。最近,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 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数字图书馆研究所。新世纪伊始,在全国范围内掀 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研究的高潮。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全新的图书馆形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在信息社会的重 要地位以及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初露端倪,然而,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热潮中,对数字 图书馆仍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一番冷静的思考,这正是下文所要论述的。

2 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的几点认识

2.1 数字图书馆究竟是什么

目前,国内外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有近百种,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在此列举几个较有 代表性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信息环境,其相关技术使得创建、传播、处理、存储、整合 和利用信息的困难大幅降低。”这是一个早期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是一系列的信息资源以及相关的、将这些资源组织起来的技术手段,如创建 、检索、利用信息的技术。涵盖了现有分布式网络中所有数字媒体类型(文本、图像、声音 、动态图象等)的存储和检索系统。”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一项有关数字图书馆 的“国家级挑战”项目中对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是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的主张形式,提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NII)的关键性的管理技术,并提供其主要的信息资源库。”这是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者对数 字图书馆的一种描述性定义。

虽然,对数字图书馆我们不能给出一个规范的、权威的定义,但是,从不同的定义中,我 们却可以发现一些相同的内涵,即数字图书馆必须具有的本质性的特征。首先,数字化资源 。数字图书馆可以说是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区,大量的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 基础。其次,网络化存取。数字图书馆依赖于网络而存在,它的各项业务主张和服务方式都 是以网络为工具或载体。再次,分布式管理。它意味着全球数字图书馆遵循统一的访问协议 之后,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根 本上看,它就是利用网络设施将数字化的信息资源,通过多种检索途径快速、有效的提供给 用户的一种全新的图书馆形态。

2.2 我国数字图书馆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

最早开始研究数字图书馆的美国,至今仍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面世。而在我 国,一些图书馆却制定了三五年内实现数字图书馆的规划。我们认为,我国对数字图书馆的 研究起步较晚,技术条件相对落后,在发达国家尚未真正实现的数字图书馆在我国也不可能 短时间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的实现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有技术上的和非技 术上的制约因素。技术上的制约因素包括大量信息资源数字化的问题,统一的协议、规范、 标准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安全问题、版权问题等;而非技术上的制约因 素又涉及到经济、管理、人员等一系列的问题,这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解决的。由此可见 ,数字图书馆的实现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在启动、实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只能看作是数字图书馆的雏 形,是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表现形式,属于典型的复合型图书馆(Hybrid Librar y)形态,真正的数字图书馆的实现尚有待时日,这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的。但是,我们也 不能知难而退,必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研究,勇于探索,使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 设稳步发展。

2.3 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究竟由谁来建

通过考察美国的DLI工程,我们不难发现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体是科技开发部门,包括 各类型大学、科研机构,注重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 开发和建设的主力则是由传统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来担当,它们虽然具有较强的资源优 势,但在技术开发方面却很薄弱。没有IT界人士的全力参与,靠图书馆人单枪匹马去建设数 字图书馆,显然力不从心。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急需图书馆和IT界的结合,将先进的数字化技 术、应用软件、管理技术等与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成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体 。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协调和投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大工 程 ,需要整体的规划、协调和大量的投入。可见,政府、IT界和图书馆必须理顺关系,相互协 调,共同致力于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

3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3.1 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随着知识、信息的急剧增长,人们对信息需求数量的扩大,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手段、服务 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图书馆界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网络为依托、以用 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速数字化进程,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更全面 、更有效的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全球信息网络的重要信息源和交流中心。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巨大的投入。在美国DLI-1期工程中,联邦 政府投入的经费共计6800万美元,而DLI-2期工程,从1999年至今,已投入约4400万美元。 我国现已加大对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投资力度,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文 化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投入的经费毕竟有限,因此,应该广开门路,筹措资金。专家测算启 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预计可发展250万计算机网上用户,仅生产这些用户使用的双向接 入设备,以每套1500元计算,电子行业可新增产值37亿元以上。它的直接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如果实现资源共享,则估计每年可为国家节省2亿元,网上购书、广告等业务,每年创造 约2亿元效益。数字图书馆的巨大经济效益,一定会吸引大量商家竞相投资。利用社会资金 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也是一条发展良策。但是,必须对投资方全面考察,投资方应该具有 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和较为雄厚的资金,其投资行为应是一个长期的行为,而不是到这里来 分 一杯羹,将国家的项目投入尽收囊中。

3.2 积极稳妥,统筹规划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一定要立足于现实条件,积极稳妥地向前发展,要宏观有序,统一规 划,决不盲从,不一哄而起。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清自己与发达国家 的差距,结合我国的国情来制定发展规划,从宏观考虑,从大局出发。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总体规划,以指导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总体规划包括总体目标、遵循原则、技术 路线、主要职责、实施步骤等方面。

数字图书馆建设并非所有的图书馆统统参与进来,而是需要以一些在资源、技术、人员素 质上占优势的大型馆、超大型馆为主体,其它一些资源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馆则需要加强 自身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成果,通过和主干馆联网,实现资源的共享。这 样避免了重复建设,减少了资金浪费。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参差不齐,因此,在我国数字图书馆这一系 统工程的建设中,采取积极稳妥、统筹规划的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3.3 明确分工,协调合作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分工明确,协调合作 。以美国的DLI工程为例,在它的一期工程中,由美国的6所大学分别承担6个研究项目,在 二期工程中,研究内容更为广泛,研究的机构也相应增加,但仍有明确的分工,如UC-Santa Barbara大学主要研究地理信息,Arizona大学负责研究书目档案。只有分工明确,才能使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必须分工明确,任务落实, 并且做好项目评估验收工作。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可考虑细化为国家级中心和地区级 中心两个层次,分头组织实施。国家级中心由国家图书馆承担,负责各种标准、规范的制 定,数字图书馆全国协调调度系统的建设,资源库建设的协调与规范等工作。地区级中心由 各省、各系统有条件的单位来承担。各单位在国家级中心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某 一领域的数据库建设,从事具体的技术研究。馆藏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难 点。因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类型文献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海量文献信息数 字化不是某一个图书馆所能完成的。因此,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综合考察,根据各馆的实际情 况 ,做出明确分工,采用统一的标准,分头来建,以避免重复,加快资源数字化的整体建设。 可以把馆藏资源大体上分为古籍、解放前出版物、现代出版物、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物等几 大类,选定占绝对优势的图书馆来分头实施数字化。如国家图书馆进行现代出版物的数字化 建设,CNKI进行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建设。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集合概念。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共享,所有拥有文献信 息资源的单位都有可能成为数字图书馆的组成部分,搞好各个图书馆、信息机构之间的协调 合作十分重要。协调合作是资源共享的基础。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调整好各部门 、各系统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他们在资源共享的认识基础上合作共建。

3.4 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

国外对数字图书馆的技术研究水平要领先于我们,因此,对于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或先进 产品,适合我国的,我们就应该引进来,以加快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避免走弯路,浪费 时间和资金。如CALIS引进国外40多种大型数据库,供其成员馆共享,收到明显效益。在技 术引进的同时,必须加大研究力度,努力开发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对于数字图书馆所涉 及的关键性技术,如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描述及存储技术、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库全文检索技 术等,一定要集中力量研究开发。

技术引进与开发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国际性的工程,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必 须与国际接轨,应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协议、规范,使我们的信息产品走向世界, 以便于实现全球性的资源共享。

3.5 向服务型数字图书馆发展

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技术主导型、资源主导型和服务主导型。技术 主导型以涉及数字图书馆资源获取、存储、组织、检索、发布、版权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和开发为主要目标,以DLI-1和DLI-2为代表。资源主导型以资源数字化为目标借助一定的技 术手段(主要是已有的、成型的技术),提供因特网资源浏览,以“美国记忆”为代表。服务 主导型是各种类型的整合和系统服务为目标,结合各种先进的服务手段(如个性化服务,电 子商务等)来进行深层次的服务,是转型期的必然选择,以加里福尼亚项目为代表。当然这 三种类型的研究,并不是绝对独立,互相排斥的。

技术主导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由IT界来承担。我国的技术起步较晚,相对落后于先进 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唱主角的是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所以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不 能以技术型为主导。资源主导型的数字图书馆比较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占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资源数字化是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完善,资源数字 化日益简单,用户也不再单纯满足于大量的网上资源,而是渴求全方位的服务。因此,建立 在技术型与资源型数字图书馆基础之上的服务型数字图书馆,应是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 展方向。服务性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所共有的性质,不随图书馆形态变化而变化,只 是不同形态下服务的方式、服务的手段会不断创新。数字图书馆将采用先进的服务方式、服 务手段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标签:;  ;  ;  ;  ;  

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战略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