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渴盼国民待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民论文,中小企业论文,待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发布《2001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对中国中小企业规模、现状、发展的理论、实践做了全面评析。
在谈到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报告认为,主要表现在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从企业自身看,一是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不合理,如低水平重复建设、“小而全”以及企业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等问题;二是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三是资产负债率高、资金短缺、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报告分析,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尚未充分获得国民待遇是阻碍其发展的首要问题。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在产业准入、银行贷款、上市发债、兼并破产、项目投资、进出口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在国民待遇方面仍存在歧视现象。国民待遇与产业准入限制对中小企业具有极大的影响,而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按所有制制订扶持政策的局面尚未彻底打破,影响了已有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梗阻”之一。
此外,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社会服务体系特别是社区发展体系非常薄弱,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社会化的培训、咨询、技术、信息等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价廉质优的有效服务;税费负担高于其它企业;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各种政府审批多如“牛毛”,企业“出生难”问题尤为突出等等矛盾日渐突出,使创办中小企业的难度加大,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中外历史经验证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更要有相应得扶持机构和扶持工具来落实。一个国家的产业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等要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还要有维护中小企业利益的政府行政机构和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更要有可操作的财政、税收等扶持工具。扶持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信用担保资金和创业资助等)、税收政策(税收减让等)、信贷政策(政策性扶持贷款、出口信贷等)、进出口政策、市场准入与退出政策等。扶持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小企业职能部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或信用中心、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机构、中小企业培训服务机构、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扶持工具:包括产业指导目录、财政资助措施、税收减让措施、信贷支持措施、政府采购措施、出口鼓励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