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杀的心理原因及对策_青少年教育论文

青少年自杀的心理原因及对策_青少年教育论文

青少年自杀的心理原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青少年论文,原因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杀,是一个极其沉重的字眼,青少年自杀是令人扼腕痛惜的悲剧。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近来发生在大学和中学的多起学生自杀事件越发引起全社会及家庭的高度关注,积极关注自杀、研究自杀、有效预防自杀不仅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五大原因让青少年放弃如花生命

自杀者的心理特点常常是:充满敌意,缺乏主见,社会交往少,认识范围狭窄,行为冲动,情绪幼稚,孤僻内向或忧郁。目前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学习和就业压力

多数青少年都把教育当成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唯一途径,求学过程中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作为学生,一方面社会对其期望和要求较普通人要高,有的青少年自身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也很高,目前无论大学还是中学,学习任务都很重,而学生自身能力又有限,这就出现了沉重的课业负担,社会、父母和个人的期望,与青少年自身有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往往令有些青少年不堪重负。他们迷茫、无望、身心俱疲,找不到生命的价值,便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带来的高等教育缴费上学、自主择业以及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增加了对青少年的约束,使其承受着空前的就业压力。心理上有着更多的焦虑不安、失落和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当过度的焦虑和压力无法排解时,便会突破生死的最后防线,最终走上自杀之路。

(二)恋爱受挫

对爱情的渴求,是人类的天性。但由于青少年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许多人还没成熟到能深刻理解恋爱的意义及对人生的影响,有的青少年不能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将爱情孤注一掷,一旦失恋常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当爱情破灭,特别是爱到要与对方融为一体时,分离就会带来痛不欲生的情绪感受,恶劣情绪的累积常导致心理失衡的发生。不稳定的性格,如依赖型、边缘型、歇斯底里型、冲突型、妄想型,常因此使人陷入忧郁状态,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会逐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就可能以自杀、杀人、甚至同归于尽的方式来处理情绪,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三)家庭环境不良

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青少年自杀是由于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破裂、缺乏爱和温暖,家庭成员之间敌意、冷漠等,都可能导致家庭成员的自杀。另外家中父母管教过严、离异、或父母不和睦的家庭中,孩子一旦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便心生悲凉、失望而没有方向,或者离家出走,孤立无援,悲观厌世,加之受挫,自杀的可能性极大。

(四)精神疾病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这时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导致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根据医学研究报告指出,自杀的人群当中,约有3/4的自杀者在生前有抑郁症倾向。抑郁情绪被作为评定自杀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重大危险因素。除了抑郁症之外,精神分裂症、恐慌症、强迫症等,也是自杀的高危险群。其他如性格疾患,包括歇斯底里型性格、边缘型性格、强迫型性格,除了会有高比率自伤的行为之外,也是部分自杀者性格的写照。

(五)经济压力

青少年中一部分农村贫困学生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心理负担沉重,另一方面又面临就业的压力。自卑、过多的自责和过高的期望使部分学生不能走出家庭贫困的阴影,因而产生心理不适,不能正常地学习、生活。这种自卑、压抑和重负无法排解,淤积过久,最终导致自杀的发生。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机制的引入,青少年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领域的冲突和压力加大,心理受挫的几率增高,心理障碍者将日益增多,自杀的隐患也将增大。

青少年自杀的预防

一个美好的生命选择了自杀,不仅毁灭了个人的宝贵生命,而且给亲朋好友乃至全社会带来巨大而持久的伤痛。因此,加强对自杀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挫折教育和预防教育

自杀往往是一个人面临挫折而心理失调的结果,加强挫折教育和预防教育,提高个人个性心理品质、心理能力以及自杀预防的基本知识,是预防自杀行为发生的长远举措。

学校要通过教育、辅导,注意培养青少年挫折承受力和情绪调节力,使其掌握应对挫折的各种方式和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节与合理宣泄的方法技巧,并加以运用,缓解学习、工作、生活中面对各种困境的压力,处理好各种冲突。同时普及自杀预防的知识,通过普及教育,加强公众预防自杀的意识,及时发现生活中具有较高自杀危险的人,并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帮助。

(二)筛选和管理高危人群

筛选自杀高危人群是预防自杀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测验量表进行自杀危险性的临床评定,也可以通过临床观察来断定。二者结合进行能够有效地筛选出自杀的高危人群。

个体在自杀之前通常会有一些反常举动,只要稍作观察,便可敏锐地发现这些反常举动,有助于我们辨别有自杀危险的人,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学校在管理上,对高危人群要特别监护,不要唤起他们的自杀欲望,可通过转移谈话目标或提供发泄愤怒的替代途径。如,运动、竞赛等方式来控制自杀行为。在学校可定期对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建立心理档案。一旦发现危机,及时进行干预,防止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

(三)有效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重要原因。因此,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与有自杀倾向者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协助他们分析现实的困扰,培养应对困扰的能力,可以有效地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当一个人遇到巨大的心理压力的时候,他可以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也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经过专门训练的咨询人员能充分倾听来访者的烦恼、困扰、痛苦等,严格保守他们的秘密,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由于专业人员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所以这种帮助往往非常有效。

对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预防自杀的有效手段之一。选用有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治疗方法,对当事者进行恰当指导,使当事者领悟自身问题的实质及产生原因。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起适应的方式,解除其症状与痛苦,增进心理健康。

(四)设置自杀预防机构,建立危机干预机制

当青少年出现心理危机、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他们往往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去寻求社会的支持。而自杀预防机构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形式。在大多数的自杀危机个案中,当事者寻求别人的协助通常分为几个阶段。首先,向当事者家人、亲戚或朋友发出求助信号。第二阶段,向熟悉的专业工作者求助。例如: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工作人员,电话热线等。从广义上讲,这些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机构、心理治疗机构都可归入自杀预防机构。因为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及时解决各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把自杀意念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所以这种帮助往往比较有效。无论是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咨询中心,还是社会上的心理咨询门诊、心理治疗诊所,或是电台的“心理热线”、“人生热线”等等,都发挥着预防自杀的功能。

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控制需要全社会系统的共同努力,全社会应当形成“共同关注,及时干预”的自杀干预机制,共同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标签:;  ;  

青少年自杀的心理原因及对策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