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与辽宁带状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化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带状论文,辽宁论文,高技术论文,对策论文,城市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们预言,21世纪将是亚太经济时代,又将是高技术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处于东北亚和太平洋交汇地带要冲的辽宁,从大连到沈阳的带状城市群开发,只有把高技术经济作为战略重点,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才能适应21世纪的挑战。
一 世界高技术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与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两大热点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一个是由泰铢贬值和股市暴跌引发的东亚金融危机,一个是美国经济日趋明显的“无通货膨胀”增长态势。如果说前者导致人们对东亚发展模式的质疑,那么后者则构成对经济学理论的冲击。近年来美国经济在保持增长(3%~4%)的同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分别停留在2%和5%左右的低水平上。这种空前未有的“无胀增长”现象,使表示通胀率与失业率互换关系的经典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失效。其实早在1970 年以来发达工业国家出现“滞胀”(Stagflation, 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现象时,就曾使菲利普斯曲线基本失效。可是曾几何时,历经四分之一世纪,“滞胀”一变而为“无胀增长”,其奥妙何在呢?
对此,经济学家们各抒己见,以揭其因,然而大都基本停留在就现象论现象上。在我们看来,除了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经验更为老练成熟外①,内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经济正由传统产业经济向划时代的高技术经济快速转变。而且这种转变开始向世界扩散开来。从经济长波理论(N.Kondratieff,1925)的观点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世界第四次经济长波自1970年从项峰开始下滑而呈现“滞胀”,到1995年前后已跌落到谷底,并开始向新的第五次经济长波转变。笔者曾用科学、技术、经济之间的长波转化规律对此进行过预测。预计1995年至2020年将是这次长波的上升期,构成这次长波的载体便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群②。因此,未来50 年内外,世界将是高技术经济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高技术经济属于知识基础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范畴③。就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而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就是高技术经济;从劳动、资本和科技知识三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来说,知识经济就是科技知识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状况下的经济,或者说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条件下的经济。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同时具有较快较稳定的经济增长率、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较充分的就业率或较低的失业率。
1.快增长率。由于高技术产业的高时效性,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周期短,产业化和商品化速度快,流动资本周转快,因此尽管高技术产业需要高投入,但高技术产业与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强,自我发展速度快。同时因高技术的高渗透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渗透与改造而导致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带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与转换,使结构性变革成为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内在力量。这同传统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投资规模大,投产周期长,产品更新慢,结构刚性强而调整难度大,形成鲜明的对照。这就是托夫勒(Alvin Toffler )三次文明浪潮理论关于“快经济”与“慢经济”区别的界说。
2.低通胀率。虽然高技术需要高投入,且比传统产业工资率要高,但由于高技术产业的高增值性、高效率性和对资源能源的低消耗性,一旦产业化、规模化,而导致生产总成本迅速下降,因而即使在高附加值条件下,仍可使高技术产品价格降低,在市场上以较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而不致于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另外,高技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改造而导致效率普遍提高,材料能源单耗减少,成本降低,因此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却能维持物价稳定,出现较低通货膨胀率。这同高消耗、高成本的传统产业粗放经营方式,追求高增长必然导致高通货膨胀的状况迥然不同。
3.高就业率。高技术经济属于高智力投入的知识密集型,需要吸纳较多的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但它并非纯知识密集型,其中某些部门或生产环节仍包含有劳动密集型的成份,可以广泛吸纳一般较熟练劳动力。加上高技术不断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和产业部门,引起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在替代某些传统产业的同时,也使曾经衰落的某些产业部门(如钢铁、机械、纺织工业部门)高技术化而再度复兴,因此,能够使失业、下岗的工人经技术培训而转到新的行业就业或重操旧业。总之,高技术经济比传统经济能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较为充分的就业④。 并且在较低的失业率下,不会引起工资率过快上升,达到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当然,高技术经济的高就业率需要一个必要条件得到满足,即社会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对全体劳动者实行终身教育,以适应高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发展和变动不居的结构变革,避免可能引起的技术性、结构性失业。
我们认为,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技术经济的内在特征就是美国经济90年代初以来出现“无胀增长”(确切地说是“低胀增长”)的根本缘由所在。诚然,高技术经济要同时实现快增长率,低通胀率和高就业率,国家必须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恰当的干预和有效的调节(如克林顿政府的信息基础设施计划的刺激与导向,减少财政赤字和控制利率等必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菲利普斯曲线的失效,在于它把复杂的经济现实过于简化,忽略技术进步或者把技术变革看成外在因素。这已涉及经济理论的重建问题,已超出本论题范围。
应当说,美国低通胀经济现象并非一国独有,而是世界高技术产业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发端。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步入高技术经济浪潮,摆脱经济不景气,全面复苏为期不远了。美国1994年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已达24.2%,在制造业出口总额中的份额达到37.3%;1994年,日、德、英、法等国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也都达到20%—36%;据估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的知识基础性部门在GDP中的比重已占50%以上。 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必将紧随其后,目前的金融风暴对经济的冲击是暂时的,它只是经济结构变革的前夜。向高技术为中心的知识经济转型将成为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历史潮流。这对我国特别是辽宁带状群传统产业步履维艰而高技术产业刚刚起步的状况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顺便指出,2020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度。2020年将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长波的波峰年代,又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分阶段实现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第二阶段目标年。辽宁带状城市群开发研究把2020年作为远景目标年,颇有远见。有趣的是,中共十五大也把2020年作为中国在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头两个十年的阶段期限;世界银行最新完成的研究报告《2020年的中国》,同样把2020年作为预测期限,认为在本世纪最后的20年中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力量,将在下世纪的前20年发挥同样的作用⑤ 。辽宁带状城市群开发能否在2020年实现十五大提出的任务,能否跟上世界高技术经济浪潮,能否同世界及亚太经济自由化的国际惯例接轨,关键在于高技术经济战略是否正确并获得成功。
二 辽宁与国内四大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带现状比较
90年代以来,辽宁带状城市群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上已取得初步的成果,先后在沈阳、大连和鞍山建立了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规划拟定中的沈大高速公路高技术产业带的基地。到1996年,三个高技术区已有高技术企业1559家,从业人员达114000余人,技工贸总收入153亿元,实现利润4亿多元,上缴税金6.63亿元,出口创汇1.2 亿美元。这表明这三个高技术区已成为辽宁带状城市群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和应用于传统产业的新技术等领域,形成高技术产业群的雏形,并且涌现出象中国华松、东大阿尔派等一批技术力量强,经济实力雄厚,产值达数亿元的高技术企业及企业集团。
但是辽宁带状城市群的高技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华北京津冀,东北哈大线、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穗深线、华中武汉长沙线和西部成渝线等若干高技术产业带雏形。沈大高技术带只是东北哈大高技术带的一部分。这里不妨将国内主要高技术产业带做一个大略的比较(见表1、表2)。
表1 中国东部五大带状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带经济指标比较(1996年)
高技术地带 高技术区数高技术企业数 从业人员
(万人)
东北哈大线 52542 21.63
其中:沈大线 31559 11.46
华北京津冀 45150 23.27
山东半岛5 552 15.60
长江三角洲 6 914 16.96
珠江三角洲 6 754 9.08
全国合计
52
13722129.10
高技术地带 技工贸总收入
总产值
利税总额出口创汇
(亿元)(亿元) (亿元)
(亿美元)
东北哈大线
266.61 236.1828.99
3.38
其中:沈大线 143.07 126.0510.70
1.21
华北京津冀
449.18 328.2341.12
8.16
山东半岛 509.08 238.4936.04
3.44
长江三角洲
404.92 432.7635.96 11.33
珠江三角洲
263.59 253.3817.47
9.72
全国合计2300.262142.29
238.12 43.02
表2 中国东部五大带状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带经济效益比较(1996年)
高技术地带 人均产值(万元) 人均创利税(万元)
东北哈大线
10.92 1.34
其中:沈大线 10.99 0.93
华北京津冀
14.11 1.77
山东半岛 15.29 2.31
长江三角洲
25.52 2.12
珠江三角洲
27.91 1.92
全国平均水平 16.59 1.84
高技术地带
人均创汇(美元) 产值利税率(%)
东北哈大线
1558 12.27
其中:沈大线 1056 8.49
华北京津冀
3507 12.53
山东半岛 2205 15.53
长江三角洲
6680 8.31
珠江三角洲 10705 6.89
全国平均水平 3332 11.12
比较中国东部五大带状城市群由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所组成的高技术产业带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益(表1、表2),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哈大中轴线带状城市群,在高技术产业的经济规模上大大低于其他城市群,而且主要效益指标也明显不如其他城市群(仅产值利税率略高于两个三角洲)。至于辽宁带状城市群高技术产业经济总量更小,效益和效率指标显著低于其他城市群及全国平均水平。1996年,辽宁三个高技术区人均产值约11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16.59万元少5.59万元, 人均利税不到1万元,仅及全国平均水平1.84万元的一半。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环渤海带状城市群与经济圈的两翼地区,对两个半岛城市群的三个高技术区做一个比较是很有意义的。另外,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大三线建设打下的基础,高技术发展的潜力不可小视。为此,我们选择四川成渝地区三个高技术区同辽宁进行比较。通过对三个城市群高技术区的比较(表3), 表明辽宁高技术企业总数是山东和成渝地区的3倍多,从业人员与山东相当,比成渝多1倍,但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分别比山东和成渝地区少69.77亿元和19.38亿元,利税总额分别少21.98亿元和9.88亿元, 约为山东和成渝地区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从效率指标看,辽东半岛三个高技术区及平均水平普遍低于山东半岛和成渝地区的高技术区。由此可见,原有工业基础较辽宁要薄弱的山东半岛与成渝地区高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使辽宁老工业基地相对落伍了。
表3 辽宁与山东、成渝地区高技术经济比较(1996年)
地区 企业数
从业人员总产值
利税总额人均产值
(万人)
(亿元)
(亿元)
(万元)
辽东半岛
1559 11.46 126.0510.7010.99
沈阳870
4.95 61.91 7.7112.51
大连607
5.32 55.27 2.6510.39
鞍山 82
1.19
8.87 0.34 7.45
山东半岛457 12.27 195.8232.6815.96
济南269
3.80 64.8021.8717.05
青岛110
5.31 100.40 8.0018.91
淄博 78
3.16 30.62 2.80 9.69
成渝地区444
5.83 145.4320.5824.95
成都119
2.69 36.50 7.0013.57
重庆270
2.32 30.82 3.3913.28
绵阳 55
0.82 78.1110.1995.26
地区 人均利税产值利税率
(万元) (%)
辽东半岛0.93 8.49
沈阳1.5612.45
大连0.50 4.80
鞍山0.29 3.83
山东半岛2.6616.69
济南5.7633.75
青岛1.51 7.97
淄博0.89 9.15
成渝地区3.5314.15
成都2.6019.18
重庆1.4611.00
绵阳
12.4313.05
综上所述,辽宁带状城市群高技术产业不仅面临世界发达国家的严峻挑战,而且面临国内诸多带状城市群的激烈竞争。在人类迈向21世纪高技术经济时代,辽宁发展高技术经济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了。这对于加快辽宁带状城市群开发,促进产业结构大调整,重振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雄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
辽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尽管面临着国内外的严重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估计到2005年前,世界发达国家高技术经济增长速度不会太快,世界经济增长率难以超过5%, 是我们加快高技术产业化,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极好契机。辽宁虽然同国内一些城市群高技术带存在差距,但全国高技术总体水平比较接近,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大都处于初兴阶段。而且辽宁带状城市群原有工业基础较好,科技力量较强,投资环境优越,具备了高技术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条件与基础。只要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辽宁高技术产业发展是具有广阔前景的。
三 辽宁带状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化的战略构想与对策
我们认为,辽宁带状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化的总体思路,必须按照国家关于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基本战略,以及国家关于高技术发展的基本方针,并以辽宁关于外向牵动、结构调整和科教兴省三大发展战略为指导,借鉴日本东海道带状城市群高技术发展的成功经验,跟踪世界高技术经济浪潮,在高技术研究开发的基础上,把高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结合起来,同时推进高技术的产业化、国际化和传统产业的现代化、高技术化,从而使辽宁经济结构由传统重化产业主导型向高技术产业主导型转变,在2005年前形成以智能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群雏形,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技术产业带。辽宁带状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化
1.合理规划高技术产业化的三项布局
(1)沈大带状城市群高技术带的区域布局。
借鉴日本东海道带状城市群早期建设筑波科学城,后来搞技术城和神奈川科学国的经验教训,辽宁带状城市群高技术带应坚持依托中心城市建设高技术产业园区做为高技术辐射中心与产业化基地,以沈阳、鞍山和大连三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沿沈大高速公路南北双向辐射,在中部城市群及海城、大石桥、盖州、鲅鱼圈、瓦房店、普兰店和金州等中小城市(区),同这些城市(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工业开发小区的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一系列各具特点的高技术副中心,最终形成高技术产业带。
(2)高技术产业群主导产业选择的横向布局。国内外普遍认为,高技术产业群中高智能信息产业将是新一代的主导产业⑥, 是构成第五次经济长波的主要产业载体与推动者。根据智能信息产业对各个产业部门的渗透性、关联性,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影响,以及辽宁的现实基础,应当以高智能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并结合省情市情与未来社会变迁趋势,重点选择高技术机电一体化产业、高技术海洋产业、高技术生物产业、高技术生活产业和高技术环保产业及生态产业等,逐步形成高智能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群。
(3)高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纵向布局。 要充分利用中央及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的整体科教力量,组织全省科技人员参与和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的“863 ”计划和高技术产业化的火炬计划的项目,以及省级相关高技术规划的项目,形成从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商品化的高技术经济一体化,从高技术产品“孵化”研制、原材料及元器件生产到整机制造装配一条龙,从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良创新到技术输出连锁化的纵深配置与布局。
2.大力加强高技术产业化的三个结合
(1)高技术软产业与硬产业的深度结合。 高技术产业领域中不独在电子计算机行业存在软件与硬件,而且普遍存在软产业与硬产业的渗透融合,并涵盖一、二、三产业各个部门。因为无论是物料、能源、信息构成的物质文明三要素,还是劳动、资本、知识组成的物质生产三要素,都包含着信息、知识之类的软要素。从广义上说,凡属于智能性、知识性、服务性、咨询性、决策性的产业部门均可以划为软产业范畴。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信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尽管物质生产、物质技术和物质产品等硬产业的产物比任何时代都更加发达和丰富,但无可否认的事实却是软要素对硬要素,软产业对硬产业越来越起到支配和控制的作用。因此,辽宁带状城市群发展高技术产业群,应当把以智能信息产业为主导的软产业的作为战略重点,并把软产业渗透到传统的和新兴的硬产业部门,促进二者的深度结合,推动辽宁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
(2)高技术宏工业与微工业的空间结合。 所谓宏工业(macroindustry),系指工业区及城镇建设、大型交通道路和港口及空港工程、跨地区跨国跨海光缆电缆通信网络工程等一类规模宏大的工业及基础设施工程,它从空间上把全球各地缩小为“全球村”,甚至把地球与外星联结为“宇宙村”。所谓微工业(microindustry), 是指元器件尺度小到1毫米以下的微电子、微机器一类以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为代表的微制造工业部门,它已成为节材化、节能化现代产业和智能化、网络化现代基础设施的技术基础,是当代高技术的最新前沿。辽宁带状城市群的开发,不仅要发展高技术的宏工业与微工业,而且应当借鉴日本新干线等基础设施把东海道带状城市群密集连成一体的成功经验,从宏工业与微工业的空间结合上建设和改造以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如完善和建设以沈大高速公路为主干的辽宁高速公路网、哈大铁路高速化电气化改造和建设辽宁智能信息高速公路等,重塑辽宁带状城市群的新形象。
(3)高技术巨企业与小企业的互补结合。当代高技术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与趋势,就是企业巨型集团化与小型系列化并行不悖,协同发展。到1996年,辽宁三个高技术区认定的高技术企业已有1559家,平均规模只有72人,平均产值仅808万元。目前高技术企业数量虽多, 但规模过小,过于分散,而大型企业甚少,远远够不上巨型企业及企业集团的规模,彼此间竞争激烈而协作不足。然而目前又存在着过分追求扩大企业规模,搞资本大扩张,人为拼凑大集团的倾向。我们认为,辽宁发展高技术产业,应当吸取东亚国家这方面的教训,在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平衡与协同发展道路,一方面要扶植和培育几个大型巨型高技术企业集团,一方面要扶持和鼓励高技术小公司走专业化、系列化的路子,并引导高技术巨企业与小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环节、经营销售诸方面分工协作、互补结合、协同共进,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企业之间可以合并,但多数应是一种契约合同关系。巨企业与小企业各有各的长处,对两者应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
3.积极改善高技术产业化的政策环境
辽宁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均已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国家也正在制定全国性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以便为高技术产业创造更为优越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加强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把现有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管理部门做好对高技术企业的服务工作。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大对高技术的经费投入,政策性银行应兑现中央火矩计划专项贷款,建立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及机构。辽宁的高技术成果很多,而成果产业化数量甚微,主要是投资不足导致高技术开发成果进入产业化阶段的环节中断而流产。高技术产业的成长需要建立一个完整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涉及诸多方面,鉴于篇幅限制,在此从略。
辽宁带状城市群高技术产业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合作。为推进高技术的国际化,一方面要鼓励高技术企业走向世界开展跨国经营,加大高技术项目招商引资的力度,实行招商多元化策略,当前招商对象国要由东亚为主转向以欧美为主,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同国外高科技园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同APEC成员国高技术的国际合作。可喜的是,沈阳和大连两个高技术区均已同日本神奈川科学园(KPS)建立了友好园区关系。我们期待这种合作,作为“2020 年辽宁带状城市群开发”中日联合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并取得实效,成为中日友好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