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吴桂琴(江苏省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 要: 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直接影响着其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也影响着其个性的最终形成。文章从家长、教师、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有效策略,旨在让其形成健全的品格、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 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有效策略

人的社会性发展包括个体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形成交往技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等。听障儿童在沟通上的障碍成为阻碍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因素,表现为社会性发展迟缓、伙伴范围狭窄、欠缺社会交往等。针对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作为家长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握好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恰当处理好社会性发展中的人际关系,有效促进其社会性和谐发展。

一、融洽的亲子关系——社会交往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认为,亲子关系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所有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听觉障碍儿童在语言、认知、情绪和个性发展上表现出不同于健听儿童的特点。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样的孩子却是家中的唯一,家长从内心来说都希望别人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健康的孩子来看待,能够融入到正常儿童的教育成长环境之中。在进行融合教育活动之初,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有指导性地社会适应性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而温暖、融洽的亲子关系,正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只有这样,家长才可能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例如,在周末的家庭大采购活动中,可以让听障儿童通过绘制愿望图、列清单等多种形式参与采购计划的制定,再到实体超市进行线路规划,逐一完成采购任务,丰富其日常生活体验;还可以选择每日的家庭户外健身时间,到社区的健身器上锻炼自己的体能,或者是到社区的游泳池学习运动技能,让听障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去挑战、去学习,真正做到从单一的家庭封闭环境里走出来。而在这样的亲子互动活动中,听障儿童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除了家庭之外的其他成员或圈子,拓展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信息储备。家长温暖的笑容、鼓励的眼神,都会促使孩子勇敢迈出社会性发展的第一步,不断积累更多的社会交往经验。家长的示范引领作用,会为听障儿童观察世界、探索自然打开一扇窗。另外,在家庭亲子活动时间里,还可以安排一些亲子手工活动或者是家务活动比赛,多放手、多支持,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同时在这样愉悦的亲子活动中,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情感。

就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分析,2017年,东盟各国对我国新投资设立的企业较上年同比增长了11%,共投资新设立企业1287家;欧盟对我国新投资设立的企业较上年同比增长了7.6%,共投资新设立企业1873家。特别关注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新投资设立的企业较上年同比增长了32.8%,共投资新设立企业3857家。对我国直接投资金额最多的前十位国家或地区分别是:香港、新加坡、台湾省、韩国、日本、美国、荷兰、德国、英国、丹麦。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灵教育的纽带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听障儿童能有机会随班就读,能融入到普通学校的生活中去,其实就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门。当融合班级的教师主动牵起听障儿童的手,推开教室门的一瞬间,美好的师生关系就如同鲜花般绽放。在和谐师生效应的作用下,自然会收到愉悦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育活动更像是纽带,直接影响着听障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着其个性的形成,最终促成其社会性的发展。维果茨基说过,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送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缓慢的特点,在班级内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两人三足走”“你说我猜”“抢收抢种”“小小演说家”之类的趣味交流活动,拓展听障儿童的伙伴范围,增加社会交往的机会,锻炼其社会适应能力。这样的平台,能让听障儿童从多层面展示自己,积极、有效的互动,也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形成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融合成为走进听障儿童心灵的教育。

三、暖心的校园氛围——融合教育的载体

作为一所融合学校,要在观念上、思想上、行动上平等对待、主动接纳听障儿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以节日文化为突破口,形成一种暖心、向上、包容的校园氛围,最大限度地为随班就读儿童提供较为丰富的心理和文化基础,保证其社会性良好发展。从具有班级特色的节日文化的宣讲活动,再推广到学校层面的校园集体文化节日活动,如三月三日的“聆听节”、五月份的“爱心节”、九月份的“国际聋人节”,这些具有融合学校特色的校园节日文化,一方面,尊重了特殊学生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确立了学校主导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形成了一种平等、尊重、包容、接纳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行为规范。这样特色鲜明又暖心的校园节日文化,得到了师生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凝聚了师生共同的智慧。活动的开展为每名听障儿童提供了锻炼交往能力的平台,从不会交往到被动交往,再到主动交往,最后上升为积极状态下的自由交往。丰富的校园节日文化活动,促进了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其将来社会性交往、行为、情绪、情感、人格、个性、社会适应性及事业成就、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作为家庭、学校、社会,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创设让听障儿童能够愉快被接纳的良好氛围,让他们能在关爱、支持的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基本礼仪和规则;在丰富、多元的社会角色体验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等。只有这样,随班就读听障儿童才能全身心融入其中,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自尊、自信、合作、谦让的良好品质,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样社会性发展才能既健康,又和谐。

一要大力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规定,每年从各级地方财政新增部分、土地出让收益中,按一定比例列支财政预算,用于水利重点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参考文献:

[1]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葛操,申景玉.与孩子一起成长:亲子关系中的心理学智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融合教育背景下小学随班就读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B-b/2016/02/207)。

标签:;  ;  ;  ;  ;  

小学随班就读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