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动机和激励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动机和激励

丁永祥[1]2012年在《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积极推广小学英语课程,拉开了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序幕,英语基础教育的起始时间也因此大大提前。小学英语教学相对于中学英语教学而言,起步较晚,因此,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学英语教学理论需要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去验证;小学英语教学规律需要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去总结、去探究。正因为如此,笔者希望通过撰写此文能对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以期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小学阶段英语课程设置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动机和兴趣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要特别重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本研究主要以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理论为基础、并从认知理论的角度来调查、分析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现状,探讨如何运用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理论来指导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究学习兴趣和动机与小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否存在关联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叁个方面的问题:(1)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包括哪些因素。(2)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何作用。(3)小学英语教师该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长久的学习动机。为此,笔者选取了本地区一所品牌外国语小学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力求使本研究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可比性,我同时选取本地区一所普通小学的学生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对两所学校的二、四、六年级共计245名学生,就英语学习动机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抽样问卷调查和分析。还单独选取了外国语小学一、叁、五年级共90名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兴趣的抽样调查研究。本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加德纳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Dornyei外语学习动机叁层次说和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为指导,参考借鉴黄红安和文卫平(2005)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组成因素”调查表的结构模式,结合小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编制了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组成因素”调查表,并根据此问卷调查表提供的研究数据,分析了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组成的各项因素。根据儿童英语学习特点,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运用访谈法,问卷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动机与兴趣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水平总体偏高,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在二年级表现最强,在四年级呈现动机的低点,在六年级英语学习动机水平又有所上升,但总的趋势是英语学习动机水平呈现随年级上升而逐级下降的态势。因此,小学中段年级是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维持的一个关键时期,家长、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重点关注。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小学生对学好英语一直很有信心,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与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积极情感态度呈正相关,所有这些也给我们英语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激励学生学好英语,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良好契机。本文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小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不仅仅涉及到心理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还涉及到教师个人对小学英语教学理论的整体认识和语言教学理念的具体把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心理学、语言学基本原理,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遵循语言教学规律,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注重情感教育,注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小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杜建萍[2]2008年在《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作为一种能力,自主学习对个体的毕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就自主学习的内涵、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和基本特征、国内外的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就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现行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决定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堂教学。提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的程序是: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自学教材内容,自学检查,小组讨论,教师重点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节。学生从学习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讲解者为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资源者和评价者等角色。通过两个月的课堂实践,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证明在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化课堂角色,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最后笔者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讨。

卢志清[3]2007年在《高中英语情感教学的价值、现状与对策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且不乏颇具影响力的专着,如英国学者Jane Arnold主编的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给外语教学以相当有益的启示。国内对情感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特别是英语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首次定为课程目标之一以后,英语情感教学的研究出现了热潮。有关文章不断见诸报刊,其中不少研究涉及到高中英语情感教学的某些方面。但就这一专题进行全面性价值判断、理论阐述、现状调查及对策探究的文章几乎没有。本研究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在本研究中,作者首先列举了应试教育强势所致的无视学生情感与个性的种种弊病,分析了当今时代对人的要求及终身教育的理念,联系了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有关情感态度的目标,由此说明了实施英语情感教学的必然性。然后,作者回顾了情感教学思想的历史,纵览了国内外情感教学特别是语言学科情感教学的研究概况,从中找到了本研究的突破口。接着,作者依据情感的概念、特征和功能,阐发了情感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如情感对认知的影响、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对语言记忆的影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等),剖析了影响英语教学的情感因素——焦虑、抑制、动机、自尊、移情等,陈述了英语教学的情感目标。至此,作者阐明了英语情感教学的重大价值。随后,作者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生物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教学法等七个方面找到了研究的理论支撑,从而表明了英语情感教学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弄清了英语情感教学的价值及理据之后,作者开始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高中英语情感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教师后得到的结果是:近一半英语教师主观上意识到情感态度的重要性,97.1%的教师对以情优教的必要性持肯定态度;但多数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不够且缺乏相应的落实措施,教学中重知轻情现象仍很严重,对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认识不足,缺乏以情优教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调查学生后得到的结果是:多数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叁维情感目标持认同或客观的态度,但学习英语的工具型动机过强;60%以上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焦虑感偏重,抑制倾向较明显,且渴求教师与他们进行移情性交往。最后,作者基于调查的结果并结合有关的情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条高中英语情感教学的对策,即: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勇于实践;培养兴趣,激发动机;调控焦虑,增强自信;挖掘教材,渗透情感;播撒师爱,缩短心距;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田里[4]2016年在《趋向更加相似的差异—东北M镇八位农村教师个体工作动机发展的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从教师个体工作动机角度切入,旨在具体的微观环境中还原教师个体工作动机产生、发展、变化、调适的过程,进而让教师更加的了解自己,让学校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更了解教师,激发教师个体工作动机,产生对教学有益的行为;同时能让政策制定者针对教师个体工作动机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真正的吸引、留住优秀的人才在农村教师队伍当中。本研究以东北M镇S村小为田野地点,以S村小八位农村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叙事的方法展现了性别、年龄、阅历、进入教师队伍方式各异的八位农村教师个体工作动机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个体工作动机的形成总是先有“工作愿望”出现,随着“工作愿望”不实现就会产生不可抗拒的后果,这时“工作愿望”转化为“工作意图”,意识阶段转为行为实施阶段。在行为实施阶段,结合具体的情境教师个体产生工作情感,同时还伴有个体对自身“偏好”、“愿望”、“价值观”以及“长期目标”的自我认知。有时个体高工作情感和高自我认知相一致,就会产生高教师个体工作动机;有时个体低工作情感和低自我认知一起出现,就会产生低教师个体工作动机;有时出现工作情感和自我认知不一致的情况,这时个体为了追逐那些个体或群体的终极目标,就必须依靠“意志力”来支持自己的行为。无论高教师个体工作动机,还是低教师个体工作动机都是-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状态,经过长时间的与具体情境的适应,最终教师个体工作动机将趋于相似的差异。研究通过对八位农村教师所处环境、工作动机权衡阶段、工作动机调整阶段和工作动机自我认知阶段的考察发现:教师初始入职工作动机保持高度现实取向;高教师个体工作动机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个体成就需求、归属需求的满足;微观生态环境下教师个体工作动机最终趋于相似的差异;“关键事件”影响突出,必要时打断教师个体工作动机的发展进程。结合研究发现,提出了叁点提升教师个体工作动机的思考:提高农村教师收入,弱化教师个体工作动机的外部影响因素;建构农村学校教师心理支持机制,满足个体成就需求和归属需求;创设农村学校微观生态环境,促使个体工作动机与群体工作动机相适。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继续研究的构想进行说明。

刘杨[5]2007年在《高中英语教师反馈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首先要有一种学习外语的强烈愿望,从主观上产生一种动力,然后才能在行动上付出实施。因此动机不仅是促使学习的诱因,还是促使学习者不断努力的源泉。影响动机来源(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的因素研究比较多,研究结论也比较一致,就内部动机而言大致有五方面的因素:(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特点。(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5)学生的焦虑程度。就外部动机而言大致有两方面的因素:(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2)教师的榜样作用。大量的观察、调查研究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工作,配合各方面力量去完成的。教师的各项活动中反馈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反馈形式有语言和非语言两种形式。许多研究者都强调了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师反馈的重要性。本论文拟调查研究高中教师的反馈方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反馈方式的调查包括课堂上的反馈方式和课后的反馈方式。主要了解老师常用的反馈方式以及学生对此的反映和态度,帮组老师们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反馈方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论文以问卷为主,访谈和课堂观察为辅,选取了贵阳五中高一、高二年级的164位学生及20位老师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老师的反馈形式与学生的需要有一定的距离。根据这一结果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1及时明了的反馈方式-―手势和体态语。2.课后交流经常化,作业评语适当化。3.学生需要正面积极的反馈。

彭春华[6]2010年在《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全面的提升,形形色色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也随之层出不穷。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的教学的实际有效性上,许多关注教育的人们开始用一种更为冷静的眼光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师,作为教学的实践者对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视,也逐渐从眼花缭乱的形式转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上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进行了实践和探索。第一:以现有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出发点,挖掘出现有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理论依据为: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第二:探讨影响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正确地理解、选择和运用教学行为,并且试图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寻找决定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决定因素。从而提出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建构策略:教育理念,学习方式,教学设计,课程整合,教学评价的五大改变。第叁:进行适当的调查研究,发放650余份调查问卷,从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效率现状和新课程下教师的英语教学效果现状两方面进行调查。针对现有的调查结果,从课堂讲授,组织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创建课堂环境,课堂激励,作业设计等微观方面,逐一探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策略。本文从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方雪晴[7]2012年在《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旨在探究适用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情境的教师课堂动机策略。其研究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教育导向的二语动机研究的兴起;(2)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二语学习中,“去动机”现象普遍存在,而教师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动机减退的一个重要因素;(3)当前二语动机策略研究仍十分薄弱,实证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尤显不足;(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倡导大学英语教学采用新模式,以“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从“如何教”到“如何激励”的转变。本研究内容主要涵盖叁个方面:(1)心理学领域及二语教学领域的动机理论研究和动机策略方面的理论探讨;(2)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运用的实证研究;(3)大学英语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师如何有效运用动机策略的应用研究。本研究首先系统梳理了心理学领域及二语学习情境中动机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心理学动机理论历经了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人本主义的需求层次论到认知主义的期望价值理论、目标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这些理论各有侧重,对二语教学不乏现实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同时推动了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开展。当代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的代表人物,匈牙利学者Dornyei借鉴和吸收了心理学主流动机理论及已有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的精华,先后构建了叁层次二语动机理论、二语动机过程模式和二语动机自我体系,形成了独特的二语学习动机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成为本研究最核心的理论依据。随着动机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领域及二语教学领域的动机策略研究也逐渐拉开序幕。国内外心理学家们在探讨将心理学主流动机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激发学习动机的原则和策略建议。在二语教学领域,Dornyei依据其建立的二语动机理论模式,建构了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二语动机策略体系,为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运用的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工具。以理论研究为指导,本研究针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的实际运用展开了实证探索。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研究以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贸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5所高校的105名大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考察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动机策略使用频率以及教师自我效能感和教师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教师的性别、学历、教龄、职称)与教师课堂动机策略使用频率的相关性。通过对动机策略使用频率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教师较常使用的动机策略及较少使用的策略。教师访谈结果显示出与问卷调查结果较高的一致性,同时揭示了教师较少使用某些策略的主客观原因。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教师自我效能感及其动机策略使用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教师的性别、学历、教龄和职称则未对其动机策略使用频率产生显着影响。为验证大学英语教师常用课堂动机策略的实施效果及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是否对动机策略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在实证研究的第二阶段,笔者综合运用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法,针对上海电机学院12名大学英语教师和他们的96名大二学生展开了进一步研究。首先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了学生认为比较有效的动机策略及不太有效的策略。学生访谈的结果基本证实了这一结论,同时反映出学生认为某些策略未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的主要原因。此外,学生在访谈中提及的其它一些能够有效激发其英语学习动机的做法恰恰涉及了教师很少运用的动机策略。而课堂观察记录所揭示的一些教师做法,虽然在问卷量表中没有包含,但却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对高/低水平组学生的问卷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绝大部分动机策略对两组学生的激励效果存在显着差异,从而验证了Dornyei关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可能影响动机策略有效性的假设。以上这些研究结果与发现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切实的指导和启示。最后,立足理论研究发现和实证研究结论,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教研实践和体验,进一步探讨了适用于我国大学英语具体教学情境的教师课堂动机策略。国内很多高校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大学英语采用分级分层教学。此外,大学英语教学班人数通常较多,即使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英语水平仍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第二阶段实证研究的相关结论表明,绝大部分动机策略对高低水平学生的激励作用差异显着。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考虑高低水平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地采用相应的动机策略激发、维持和增强其英语学习动机。低水平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英语学习表现出丧失信心或麻木不仁的态度。教师应着重做到:提供机会让他们定期获得成功体验,重建英语学习信心;使英语学习富有意义和趣味,提升其英语学习兴趣;以激励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体现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的肯定;善用提问和倾听的技巧,表达对学生的重视与关爱;必要时,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策略方案。高水平学生通常对课堂教学怀有较高期望,如果一直得不到满足,就容易滋生负面情绪,导致学习热情减退。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因为近期学习目标已经达成而产生一种懈怠心理,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维持和强化高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融入文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文化体验;明示对学生寄予厚望,训练和帮助学生构建理想的英语自我,并实现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的和谐统一;教给学生自我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大班教学和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是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两个显着特征。大班教学容易使师生间产生疏离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制约教师对某些动机策略的运用,如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与计划。鉴于此,笔者提出,大学英语教师在大班情境下可运用以下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学习:调整教学风格,增进师生交流;强化目标导向,凸显任务价值;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提高交际真实性;强调纪律和班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融入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相关研究结论显示,由于受到软硬件设备状态、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师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似乎并未真正起到优化教学、激励学习的作用。由此笔者指出,要使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真正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从叁个方面进行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开展CALL课堂任务型学习活动,使技术真正融入教学;促进课外网络自主学习。第二阶段实证研究证实为比较有效的动机策略中,既有内在动机策略,也有外在动机策略。笔者指出,教师平衡兼顾地运用内外在动机策略,使其同时发挥作用,可取得最佳激励效果。以下策略可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情境兴趣,培养个人兴趣;以自主支持型教学替代控制型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和学生能力相符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能力需求;建立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满足学生归属需求;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价值观,催生融合型动机的形成。要激发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教师则应该:使奖励发挥正向的激励作用;使表扬更有效;以温暖善意的批评引领学生进步;“挑起”课堂知识冲突,开展有益的组际竞争和组内合作;让多元互动成为激励学习的外部源泉;强调英语学习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教师应综合运用内在动机策略及外在动机策略,以在激发和维护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一阶段实证研究的相关结果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其动机策略的使用频率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将有助于增强教师运用动机策略的积极性。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提高,具体方法包括:借助合作式发展及同伴观摩,与同事密切合作,实现共同提高;定期撰写教学日志,适时开展行动研究,促进教学反思;恪守职业承诺,加强专业学习,收获自尊,培养自信;建立成就档案,进行自我激励;唤醒健康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本研究在综合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对适用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情境的教师课堂动机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根本上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供了切实的指导。

刘爽[8]2016年在《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主学习是当今国内外教育研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方兴未艾,不断深入,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但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农村教育面临城乡二元结构对立、师资配备较差、优质生源流失加剧、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等多重困境,这些都使得研究农村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自主学习的相关概念,阐述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K中学为个案,调查分析了K中学初中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现状,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四个维度中存在以下问题:学习动机水平较低、学生的元认知未得到应有的发展、英语学习能力较差、不能合理利用相关学习资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结合当下农村实际,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中相关指导的缺失。为促进农村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针对调查研究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探讨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1)指导学生强化自主学习动机的策略:指导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自信心;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价值,强化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促进正向感情的生成。(2)指导学生掌握元认知知识,运用元认知策略:指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指导学生评估改进自己的学习。(3)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指导策略:指导学生自主强化“听”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强化“说”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强化“读”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强化“写”的能力。(4)学习资源管理的指导策略:学习时间管理的指导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的指导策略;学生自我激励和情绪管理的指导策略;学业求助的指导策略。由于目前对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成果较少,可借鉴的资料相对欠缺,加上笔者个人能力有限,所选取的样本不够全面,理论分析也不够深入。因此,本研究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还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作进一步的完善。

王静[9]2003年在《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和实践》文中认为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英语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并将学习动机作为英语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之一。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英语学习动机的学生,如何激发这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我想对学习动机进行深入探讨的目的所在。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并通过调查了解到中学教师和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问题上的认识不足,指出了选题意义,介绍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的学习动机理论和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现状。研究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动机理论。其中对教学有重要意义的学习动机理论有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theories)、目标理论(goal theories)和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随着二十出纪八十年代以来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研究者开始重视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与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并由此出现了一些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动机理论及模式,其中有影响力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Gardner&Tremblay扩展动机理论、Crookes&Schmidt的动机理论、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和Williams&Burden的社会建构主义动机模式。第叁部分是对铜陵市第一中学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特点的调查研究。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中相对稳定的静态特征,采用课堂观察法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第四部分分析了影响铜陵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各种因素。第五部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在对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学习动机理论和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目前英语教学现状,从课堂教中环境、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考虑,提出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论文最后指出,这些方法还需广大教师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完善,才能最终起到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作用。

雷慧青[10]2013年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英语的学习不仅能拓展交流方式,还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心智发展,提高其思维和认知能力。然而,经过长达近十年的课堂英语学习,大量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还是低下,这无疑对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如何提高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成为教育部门和相关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本文的研究背景由此展开。在对国内外有关教学艺术研究文献的综述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非智力因素的视角来研究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英语教学艺术通过非智力因素这个中间媒介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产生影响作用,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兴趣、性格、情感和意志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成正向关系,而教学艺术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唤起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习英语的意志、增强学习的情感,直至培养良好的性格。论文在分析了课堂教学艺术的内涵与特征、发展、形式等理论之后,通过选取高二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高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教学艺术的运用情况,运用的效果和运用的氛围叁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中教师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不充分,高中教师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效果低下,高中教师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氛围沉闷。为此,本研究最后提出了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运用效果的策略,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不仅需要提升课堂导入艺术、教学语言艺术、体态语艺术、提问艺术和教学评价艺术的运用水平,还需要通过转变观念和角色、优化交互环境、改进师生交往方式来创设适合教学艺术运用和发挥的良好课堂氛围,同时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完善自身教学,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本文的研究是基于非智力因素的视角来研究教学艺术的运用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不仅分析了其中的作用原理,同时借助深入的问卷调查进行实践分析,得出的对策和措施也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与分析[D]. 丁永祥. 复旦大学. 2012

[2]. 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 杜建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 高中英语情感教学的价值、现状与对策探究[D]. 卢志清.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 趋向更加相似的差异—东北M镇八位农村教师个体工作动机发展的叙事研究[D]. 田里.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5]. 高中英语教师反馈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研究[D]. 刘杨.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6]. 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D]. 彭春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7].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研究[D]. 方雪晴.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8]. 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 刘爽. 广州大学. 2016

[9]. 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和实践[D]. 王静.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10].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研究[D]. 雷慧青.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  ;  ;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动机和激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