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图书情报工作网络研究的正式出版_图书馆论文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图书情报工作网络研究的正式出版_图书馆论文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图书情报工作网络化研究》正式出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情报论文,正式论文,世纪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黄长著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周文骏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大课题《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图书情报工作网络化研究》历经四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国家图书馆、文化部等单位的20多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在详细分析和研究国内外图书情报网络建设的现状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些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的重要的政策性建议。该项科研成果就我国图书情报网络的建设的目标、实施的步骤和应该解决的问题做了详尽阐述,既有比较深刻的理论探讨,又具有比较突出的实践意义。尤其是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探讨和所提出的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已经引起了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该项目的研究水平完全达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要求,被国家社科规划办列为“免结项鉴定”项目。在中国社科院组织的成果鉴定中,被评为优秀。这项科研成果近日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以该书为基础,经过浓缩提炼写成的研究报告也同时出版。该书主要内容如下:

建设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图书情报网络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21世纪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与实现“十五”计划纲要中“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发挥后法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一重要目标息息相关。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图书情报网络化建设与欧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图书情报网络化还主要是政府主导的过程,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不够;网络化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其范围和规模尚有较大局限性;网络化的目标尚停留在图书情报机构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层面上,与信息化的总目标、总任务脱节;网络化过程中的标准化建设比较滞后;网络化发展缺少统一的规划和战略管理理念。这项成果针对以上差距并结合我国图书情报网络化的特点,提出了缩小或消除上述差距,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图书情报网络化的政策建议。

1 面向市场,确立国家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体制

我国的图书情报网络化建设应确立国家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体制,通过国家投入建立国家战略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通过集体投入解决信息资源的开发问题;通过市场解决信息资源的再配置和利用问题。对于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主要应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1)确立市场运作机制。国家除重点支持少数重大国家工程的启动外,原则上不限制也不资助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市场准入的问题由市场解决。(2)实行投资多元化策略,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同时,国家在网络信息资源领域的投资可以通过类似于招标和竞标的方式遴选合适的执行者。(3)鼓励强强联合,形成规模优势,造就品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4)形成政策软约束。国家应利用经济和政策杠杆(如引入竞争机制、修改税收政策等),促进和加快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促成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成长。(5)图书情报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上述4方面所给予的条件,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以尽快介入网络信息资源市场,确立竞争优势。

2 坚持管理先行原则,统筹规划网络化过程

在宏观层面上,图书情报网络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战略规划及实施和监控方案的制定方面,采取以下做法:(1)在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之下设信息资源组,负责图书情报网络化的规划、协调及有关政策的制定。(2)鼓励图书馆与其他所在信息资源部门既竞争又合作,共建我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3)引入战略图书馆概念,建立由国家、大区、省、县4级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组成的战略图书馆体系,构筑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可以由各部委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组成;大区级的中心由该大区内若干重要的图书馆组成;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的中心由各省市区的公共图书馆牵头、联合省内大学图书馆、科技情报所、中科院地方研究文献情报机构及省市社科院文献情报机构组成;县级中心由县公共图书馆独立承担。(4)基层的普通图书馆如城市社区图书馆、乡村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工会图书馆等主要满足人们闲暇和娱乐需求。(5)经过若干年的调整,战略图书馆与普通图书馆将形成自然的分工,它们将分别满足我国社会各阶层人们的不同信息需求。战略图书馆主要满足各级政府决策部门、战略组织和战略人员的信息需求;普通图书馆主要满足普通居民日常的求知、消遣以及生产、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所需的知识和信息需求。

3 优先发展核心网,实现研发资源共享

优先建设核心网是“带动战略”和“跨越战略”在图书情报网络化过程中具体体现。如果全国的大型图书情报机构能够合作建设一个或几个核心网,我国图书情报网络的主体架构就可以搭建起来。其他的非核心结点只要加入即可。事实上,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核心网的雏形,如京津地区的“中关村数字图书馆群”、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东省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计划”等都可以作为核心网来建设。考虑到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可以在西安或成(都)、渝(重庆)地区建立一个核心网,这4个核心网基本上可以覆盖我国所有地区。核心网建设本身也有先后问题。如北京的“中关村数字图书馆群”可以作为国家图书情报核心网来建设。一旦“中关村数字图书馆群”建立起来,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它也可以覆盖我国文献信息资源收藏种数的95%,对于我国图书网络化的带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发展核心网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在大型图书情报机构之间建立核心网建设协调委员会;二是通过宽带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大型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高速互连;三是在大型图书情报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四是制定中小图书情报机构加盟核心网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制度;五是核心网快速扩大规模,实现“以网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建设核心网有两个关键技术问题:一是大型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网络带宽问题;二是系统兼容性问题。对此,一方面可以在大型图书情报机构之间铺设专门的物理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大型图书情报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4 加速中文信息资源教字化进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根据课题组所做的三项用户调查分析的结果,普通用户群在网上需要的主要是中文信息,占77.5%,而中文信息资源只占因特网所有语种信息资源的很小比例。为此,必须加速中文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这是在目前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域辽阔、发展不均衡状态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途径。信息资源共享并非图书情报网络化的最终目的,而只是达到最终目的的一个中继站。要实现图书情报网络化的终极目标,图书情报机构还必须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产品。具体包括:选准目标市场,即市场定位;紧跟技术进步;实现规模经营;创造名牌产品;保证高智力投入

5 倡导理论创新,发展宏观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网络时代图书情报实践的迅速发展已使图书情报理论相对滞后,其结果导致了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实践的无序发展,造成了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当务之急是倡导理论创新,发展适应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管理的宏观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将图书情报网络化导入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的轨道。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研究。(2)数字图书馆研究。近期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攻克知识组织、智能搜索、知识网络等各种关键技术,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平台和通道,其长远目标则是以网络为纽带建设和更新人类信息资源体系。(3)网络政策法律研究,如知识产权保护与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标签:;  ;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图书情报工作网络研究的正式出版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