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粤方言景观的现状及其影响-以祖庙景点及其商圈为例论文

佛山粤方言景观的现状及其影响-以祖庙景点及其商圈为例论文

佛山粤方言景观的现状及其影响
——以祖庙景点及其商圈为例

何钠文,李明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摘 要 :语言景观考察现实环境中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特点,更重要的是探求语言景观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政治取向、经济导向和文化内涵。粤方言作为佛山的本土语言,早已成为维系佛山本地居民的纽带,维系着佛山本地居民的情感和风俗文化,承载着佛山人民的生活习惯与记忆。文章讨论了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从物质空间与意识形态建构的角度解读粤方言的现身与隐身趋势,以代表了佛山文化特色的祖庙以及周围全球化趋势明显的街区商铺为例,粤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关键词: 语言景观;方言地理;粤方言;旅游发展

一、引言

语言景观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新视角,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基本的概念上看,语言景观从单纯的路牌、广告牌等公共牌示上的文字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地理空间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而且它自身还不断地被完善。许多的学者们也开始用当地的实例来论证语言景观的作用以及重要性。白话作为方言是广府文化的载体,也是佛山地方认同构建的重要方面,因此有必要在全球化与在地化背景下探讨粤方言(白话)景观在传统街区建筑环境里的存在姿态。以佛山CBD核心区域的祖庙商圈及其临近街区商铺招牌等粤语书写的语言景观为例,通过观察记录祖庙路以东、福贤路以西、建新路以北、人民路以南这一片区各类建筑物内外部以及街道路面展示的多个牌示,统计并分析牌示文字的语种、数量、意义及功能,运用文本、视觉分析以及实地调查的方法,从物质空间与意识形态建构的角度解读粤方言的现身与隐身趋势,在为4A景区——祖庙提供规划建议的同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如普通话推广以及粤方言等其他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参考。

二、语言景观国内外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国外语言景观的概念及其发展情况

“语言景观”这个概念的提出最早则是在1997年Landry&Bourhis在学术论文《语言景观与族群语言活力》中提出的:“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是由公共路牌、广告牌、街道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建筑物公共标牌上的语言组成”,随后,对语言景观的书面研究正式在西方兴起。而一直到了21世纪,“语言景观”的概念不断地被国外的学者更新,使其更加适合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其中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Durk Gorter、德国日学研究所教授Peter Backhaus、Shohamy&Gorter、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Shohamy,Ben-Rafael&Barni、Gorter、Marten&van Mense和荷兰蒂尔堡大学教授Jan Blommaert都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世界各地城市语言景观折射出的多语现象、语言社会地位和权力关系,剖析了这些地区复杂的历史和文化多元性[1]

(二)国内的语言景观的概念及其发展情况

国内的研究比国外的研究起步要晚,以张捷、尹立杰和张宏磊为代表的学者们普遍认为书法景观是由一定规模或视觉效应的书法作品或类书法作品(如刻字、书法雕塑等)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体展现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外部视角特征和特殊地方感的场所环境或空间,在城市景观及形象建设中的可行性较大[2]。随后,关于语言景观的概念研究也愈发成熟,尚国文和赵守辉认为社会语言学家们通过研究公共空间标牌的语言选择、多语的排列方式及顺序、各种语言的突显程度、文字是否有翻译(部分或全部)、标牌放置的位置、标牌的材料等来关注公共空间和场所中的语言呈现和使用问题,这不仅考察现实环境中语言使用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探究语言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政策取向、权势、身份等问题[3]。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在概念层次和实际案例之间来回转换,例如徐红罡和任艳对丽江束河古镇青龙河东西两岸纳西东巴文语言景观进行了调研,发现因旅游而复兴的东巴文成为一种旅游商业符号,但仅流于形式,只具象征功能,缺乏支撑语言活力的信息功能[4]。这些关于语言景观的实证研究对反映和记录某地区语言接触和变迁、族语活力、历史复杂性和文化多元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同时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实证研究才是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必然方向。

三、方言地理视域下粤语研究

学者潘秋玲曾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对西安的语言景观展开了相关研究,探究了旅游开发对西安语言景观的影响(2005)。潘秋玲从对西安市国内旅游主要客源的构成和西安当地关中方言自身特点的分析中得出了西安关中方言随着外来方言的扩张而逐渐萎缩的现状。其中,外来方言包括了普通话、英语和粤方言,普通话是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扩张的;英语则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随着外境旅游者增加而渗入西安的。

学者王萍把语言景观的研究分为了六大空间维度——自然地理、人口、政治、经济、性别和网络虚拟空间(2013),她认为语言地理研究能对语言景观进行多维、动态的呈现、描述和分析,解释客观语言现象,揭示语言发展规律。[5]她在潘秋玲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局的流动人口统计数据佐证了空间下的经济不均衡分布会影响人口流动,这种经济落差会使得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向经济较落后的地区进行文化输出,构成两地区之间文化的积累差异,从而影响较为落后地区对外来语言的态度,导致当地方言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把461样本按“含有粤方言”和“不含粤方言”划分,粤方言语言景观现身的次数十分稀少,仅出现了4次,占比0.87%。可见粤方言在祖庙商圈中几乎是完全隐身的现状。接着,便对“单语”、“双语”和“多语”三种语言景观进行细分,单语标牌中,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均出现了1次,占单语标牌总数的0.41%;出现次数占绝大部分的是中文和英文,分别占单语标牌总数的48.96%和44.40%。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单语中文标牌中,“粤语仅有”最少,仅占单语标牌总数的1.24%,可以想象祖庙商圈的国际化程度以及去本地化的倾向。单语语言景观的情况初步向我们展示了祖庙商圈语言景观的现状,若是结合了双语语言景观的情况,我们基本上可以定性祖庙商圈的语言景观现状。然后便分析了双语标牌。双语中,中德和中法同样出现了2次,占双语标牌总数的0.95%;中韩、中意、中越和英韩均出现了1次,占双语标牌总数的0.48%;中英组合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占双语标牌总数的96.19%,综合单语中英语的出现比例,可见祖庙商圈的全球化趋势明显;粤方言语言景观仅出现在中英标牌中,且仅占双语总数的0.48%,仅出现了1次,稀少的出现次数已经向我们证明了粤方言在祖庙商圈中隐身直至几乎消失的现状。

(一)自然地理空间下的粤方言

冯捷蕴曾对北京旅游的推广话语进行研究(2010),她认为在北京城市和旅游的发展中,有必要克服全球化和现代性焦虑。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观点,盲从西方和现代性就可能造成旅游资源趋同,从而减少甚至丧失北京旅游的独特性和本土特色[8]。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语言景观活跃于商场、店铺之中,而本文的研究范围——祖庙商圈中恰是以4A旅游景区和周围商铺结合的经济空间,而在这一空间发展的过程中,除去了政治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部分商铺学习了经济发达地区的语言(以普通话、英语为主),减少了本地俗言土语——粤语的使用。

(二)政治空间下的粤方言

多语言景观仅占全部标牌的1.74%,出现的语言有中文、英文、拉丁语、日语和意大利语,彰显各国特色,其中并没有粤方言语言景观的出现。从机构类型看,在祖庙商圈中,商业机构的标牌出现了303次,占总数比65.73%,比官方机构的出现158次、占比34.27%的标牌多,其中,含粤方言的标牌均在商业机构中出现,说明政府官方推广普通话在语言景观上做得虽然全面,但却缺少地方性的特色。

2.3.5 非心脏外科手术:为减少外科手术围术期心脏并发症风险,在术前应首先评估外科手术的紧迫性、出血风险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在充分权衡出血和血栓风险的基础上,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应由多学科(外科医师、麻醉师、心内科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出血危险较低的患者,可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如患者进行小型牙科手术、皮肤科操作、白内障手术等出血风险低的手术;手术相关出血风险高,应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通常术前停用P2Y12受体拮抗剂至少5d,术前需停用所有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如遇到血栓风险高患者,可给予静脉抗血小板药物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或低分子肝素“桥接”。

(三)经济空间下的粤方言

关于广东方言的研究,早在1992就已经出现,司徒尚纪认为广东现代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各种方言相互取代、交融、渗透和影响的产物,也是一个由点到面不断扩散、辐合、叠交的空间过程,其动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古代移民方式,以此奠定了广东方言地理的基础[7]。广东有三大民系——广府系、客家系以及福佬系,与其对应的三个方言为广府话(粤方言)、客家话和福佬话(潮州话)。广东的广府话和客家话覆盖面积最广,珠三角地区更是以广府话为主,福佬话主要集中在潮汕平原。佛山属于珠三角,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粤方言。

四、实地调查研究

与2008年以前两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相比较,近年中国的奶牛养殖业发展处于失速状态。中国的奶牛存栏量只在2010年有过一个较明显的恢复性增长,其余年份均低于4%,甚至出现两个年份的负增长。牛奶产量情况类似,除2014年由于生鲜乳价格反弹出现5.2%的增长外,其余年份均低于3%,2016年又出现明显的“双降”。

评估方法:计算规划期末户均配变容量,并与上一年户均配变容量实绩值进行比对,对降低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建议和规划方案。

广东有其特殊的方言文化,除了是历史演变的结果,更要归功于方言文化的代代相传,由此衍生出广东特有的语言景观。语言景观不仅可以从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或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还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研究语言景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研究文化遗产[6]

城市——政治权力的一种符号,以此为空间视角主导地区建筑、街区等语言景观的布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以来,粤方言便在政治层面上逐渐“失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建筑、街道等地方消失。现在,政治空间下的粤方言已让位于经济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以普通话推广周为例,自2002年佛山市被选为全国第五届推广普通话推普周重点城市以来,政府每年都会推出一些活动以响应国家政策,迄今举办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竞赛、“大美佛山 童声朗朗——小小朗读者”大赛、“佛山市第二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展演”等活动。从提高普通话的社会认识度,到全面推广普通话,粤方言在此政治空间下的生存空间逐渐缩窄。

在研究范围内总共收集了461个语言景观迹象,不同于Backhaus(2006)分析的2321种在东京收集语言迹象的分析方法,在他的研究中,“语言”一词被定义为用任何语言除了迹象。本文借鉴Mee Ling Lai(2015)对香港回归后的语言景观的分析方法,采用传统的定义术语“语”,“单语”指的是用一种语言写的任何迹象,“双语”和“多语”指用两种或三种以上语言写的任何迹象。从整体来看,461个样本里最多的为单语,占比52.71%;双语略少,占比45.55%。可见,祖庙商圈的语言景观国际化;多语并不常见,仅占1.74%。

五、结论

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全国推广普通话以及旅游的大规模普及的背景下,不同人种、群体的地理活动范围的相互交错,佛山本地开始接触到讲着不同语言的群体。外来游客大量涌入给当地人使用自己的方言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一种压力是来自方言本身与普通话或其他语言的差别;另一种压力来自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强烈反差所导致的“语言歧视”,这种从方言向标准化、国际化的转变,带来了粤方言景观的萎缩,普通话、英语景观扩张,形成新语言占据土语空间和两者并存的现象。粤方言语言景观在所调查的范围内出现的次数稀少,这种隐身虽然降低了外来人口进入佛山的门槛,但也可能降低佛山本土居民的归属感,同时成了现在教育以“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更重视国语教育而忽视了粤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随着大量外国旅游者的涌入,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人们也意识到掌握外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英语的使用在市场营销的角度上也迎合一些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祖庙商圈英语语言景观的高度覆盖一方面降低了入境旅游者的旅游门槛,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他们进行各项活动;另一方面,英语的高位势发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土旅游者、本土居民的观念,对英语的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不但会忽略其自身蕴含的文化价值,而且还可能会滋生崇洋媚外的不良思潮。在全国景区都向国际化接轨的大环境下,过度的双语化会使祖庙商圈在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本土味道的淡化不但容易降低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甚至可能导致景区发展过于模式化,缺乏创新。

最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收入差距的逐渐缩小,许多方言地区民众的地域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也日渐强烈[9]。希望佛山市政府能够重视粤方言的传承与传播,通过更多粤方言景观的现身来增强佛山本土特色以及为佛山当地居民构建更强的地方认同感;同时,针对祖庙商圈制订旅游语言规划,对景区景点以及周围商圈的语言景观进行规范,适当加入粤方言的元素,以祖庙、岭南新天地和岭南站为主体打造具备佛山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有意识地保留粤方言,使得祖庙商圈和其他商圈或景区产生差异化优势。在旅游业发展全球化和标准化的今天,笔者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社会和各领域专家的关注。

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的F值为5.48,表明该模型显著,P值为0.078,表明模型因素水平项显著。该模型的R12=0.9080,Radj2=0.7424,表明实验方法可靠,各因素之间设计合理,可用该回归模型代替实验点来优化工艺参数。

参考文献:

[1]葛俊丽.语言与空间:语言景观研究视角[J/OL].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2016,38(04):68-80,134.

[2]徐茗,卢松.城市语言景观研究进展及展望[J].人文地理,2015,30(01):21-25.

[3]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46(02):214-223,320.

[4]徐红罡,任燕.旅游对纳西东巴文语言景观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5,30(01):102-111.

[5]王萍.论空间维度下语言景观的历史变迁[J].求索,2013,(06):151-153.

[6]李丽生.国外语言景观研究评述及其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7(04):1-7.

[7]司徒尚纪.广东方言地理分布及其文化景观[J].东南文化,1992,(Z1):174-186.

[8]冯捷蕴.话语混合与全球本土化——北京旅游推广话语的个案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09):38-43.

[9]张昱.方言广播:区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J].传媒,2018,(14):39-40.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e of Cantonese Landscape in Foshan—Taking the Ancestral Temple Scenic Spot and Its Business Circle as an Example

HE Na-wen,LI Ming-tai
(Foshan University,Foshan,Guangdong 528000,China)

Abstract: Linguistic landscape can not only investigate the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use in the real environment,but als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political orientation,economic orienta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linguistic landscape.Was discussed in the country and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day,to promote mandarin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space and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Cantonese appeared and the trend of stealth,Foshan to represent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le and the surrounding globalization trend obvious neighborhood shops,for example,Cantonese has largely disappeared from public view.

Key words: language landscape;dialect geography;Cantonese;tourism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D66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37-0097-03

收稿日期: 2018-11-24

作者简介: 何钠文(1997-),男(汉族),广东中山人,本科,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标签:;  ;  ;  ;  ;  

佛山粤方言景观的现状及其影响-以祖庙景点及其商圈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