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穗小麦新品种绵农6号_小麦论文

重穗小麦新品种绵农6号_小麦论文

重穗型小麦新品种――绵农6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品种论文,小麦论文,重穗型论文,绵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绵农6号系西南科技大学小麦研究所1987年以85-42为母本,巴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自1989年F2代以后相继分离出穗大、粒多、粒重、高抗条锈病、长势繁茂、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类型,经系统选择后于1993年稳定成系,其代号为9309-3。经一年鉴定、两年品比试验结果,表现高产、抗病、穗大、粒多。1997~1999年通过国家小麦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2001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并定名为绵农6号(审定编号:国审麦2001002)。

1 特征特性

绵农6号属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90天左右。芽鞘绿色,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茎秆较粗,叶片中宽,腊粉薄,株高85cm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穗长12~14cm,穗层整齐。红粒、半角质、穗粒数45~60粒,千粒重45~50g,单穗重可达2.5g以上。落黄熟色好,易人工脱粒。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感赤霉病。对条锈病、白粉病抗性优于绵阳20号、川麦28号等品种。农业部谷物及制品品质监督测试中心检测,容量750g/L、粗蛋白含量12%、沉降值18.2ml、湿面筋20%、吸水率58.2%、面团稳定时间1.4min,品质综合指标符合优质弱筋小麦标准。

2 产量表现

1994~1998年在品比试验及国家预试中,比川麦28号或80-8增产5%~10%;1999年、2000年在国家冬麦区试长江上游组区域试验中分别比对照绵阳20号增产10.7%和8.06%,两年平均亩产328.8kg、比对照绵阳20号增产9.4%。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22.1kg、比对照绵阳20号增产4.58%。在绵阳地区大面积高产示范片一般亩产达300kg以上,高产田块达500kg以上。

3 适应区域及栽培要点

绵农6号适宜在四川、河南南部、贵州西部、重庆及云南冬麦区中上肥力条件的旱地和稻茬麦田种植。其栽培要点:

①播种期:四川绵阳地区,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其他地区可参照绵阳20号、绵阳26号播种期播种。②种植密度:亩植基本苗11~14万,亩有效穗20万。③施肥管理:大田生产应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或采用“底追一道清”施肥方式。总施N量10~12kg/亩,N∶P∶K=1.6∶1∶1.3。注意控制施氮量,防止田间倒伏。④病虫防治:主要抓住拔节、孕穗、灌浆初期三个关键时期进行病虫害防治。

联系电话:010-68919664

标签:;  ;  ;  

重穗小麦新品种绵农6号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