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Ⅰ类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论文_张亮

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心卫生院 山东滨州 256206

【摘 要】目的:观察腹股沟疝Ⅰ类手术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8例,A组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B组患者术前不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2d、术后3d及术后5d的体温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前、术后1d、术后2d、术后3d及术后5d,两组患者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Ⅰ类手术术前无论是否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术后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均比较高,因此,术前不主张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抗生素;腹股沟疝;Ⅰ类切口

【中图分类号】R4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88-01

腹股沟疝为临床常见病,对采用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预防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在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促进患者术后良好恢复。但近年来临床上滥用广谱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幅度的提高了医院感染发生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本院以行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观察使用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96例,男74例,女21例;年龄23~78岁,平均(55.8±3.1)岁;斜疝71例,直疝13例,切口疝7例,股疝5例。纳入标准:(1)手术方式均为疝高位结扎术联合修补术;(2)择期手术;(3)Ⅰ类手术切口;(4)手术时间为30min~1h;(5)排除嵌顿及感染史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其中,A组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给药方法:术前开放静脉通道,术前30min,对患者的皮试结果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头孢唑林钠1.5g,静脉滴注,快速滴完。如患者术前特别紧张,术前15min给予患者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2d、术后3d、术后5d监测两组患者的体温情况。术后3d,收集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并不存在细菌生长判定为切口愈合良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前后患者体温情况比较

术前、术后1d、术后2d、术后3d、术后5d,两组患者体温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术后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经术后3d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可知,A组48例患者中,切口愈合良好47例,愈合率为97.9%,B组48例患者中,切口愈合良好46例,愈合率为95.8%。A组患者术后切口良好情况与B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时,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手术切口为Ⅰ类无菌切口,切口清洁度良好,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低,术前可不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但在多数医院临床中,Ⅰ类切口手术通常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剂量多依照医生经验确定,降低了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而且抗生素的剂量过大时,人体正常防御功能被降低,大量的减少敏感细菌,增加耐药菌数量,提高医院感染发生率[1]。因此,Ⅰ类切口手术中,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操作,患者术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提高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加之术后制动等,提高了患者感染发生率,为了预防术后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通常在术前预防性的应用抗生素,促使手术部位的血药浓度达到有效剂量,预防术后感染,促进患者术后康复[2]。但近年来临床上滥用广谱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耐药菌的数量增多,甚至产生了比较多的多重耐药菌,造成医院感染率升高,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降低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因此,医院高度重视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3]。

有研究认为,抗生素在术前预防性的应用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可有效减少,也有研究不同意此种观点,认为术前预防性的应用抗生素对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于腹股沟疝Ⅰ类手术来说,切口为清洁切口,属于无菌手术,且手术均在局部引起创伤,再加上手术时间比较短,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低,因此,并不主张在术前使用抗生素,除非患者情况比较特殊,需要延长手术时间,或者危险因素在2个以上(包含2个),可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4]。在本研究中,将腹股沟疝Ⅰ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手术及麻醉方式相同,其中,A组患者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5d内,通过监测患者体温情况发现,两组患者体温相近,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术后3d切口分泌物培养结果也相同,切口均良好的愈合,这说明,腹股沟疝Ⅰ类手术患者无论术前是否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术后切口均能够良好的愈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切口的影响并不显著。

腹股沟疝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应科学的评估患者术后的感染风险,如患者的感染风险比较低,或者并不存在感染征象,术前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患者的感染风险比较高时,可考虑术前使用抗生素,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剂量进行严格的把握,并且医生严格的掌握感染征象,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5]。通常,如术前不适用抗生素,术中的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性,术后对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及科学的护理,切口同样可以良好的愈合,因此,术前可以不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综上所述,腹股沟疝Ⅰ类手术切口为清洁切口,属于无菌手术,术前不主张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如必须要使用抗生素时,医生应严格的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保证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避免术后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促使患者尽早的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孙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清洁手术切口愈合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0):282-283.

[2]李占武,杨国志,王利.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05):464-466.

[3]阿元,嵇振岭,李俊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05):669-672.

[4]雷泽华,张道宝,俞慎林.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04):789-791.

[5]梁兆克,孙林.生物补片植入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荟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7):8869-8872.

论文作者:张亮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Ⅰ类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论文_张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