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患者通过脑脊液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脑出血患者资料64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术,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治疗效果和症状消失时间,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实施脑脊液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出血;脑脊液置换术;住院时间;治疗效果
临床中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和发病率非常高,倘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容易出现脑血管痉挛以及脑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最近几年以来,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脑脊液置换术也日渐成熟,在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治疗效果显著[1]。本文选取脑出血患者资料64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术,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治疗效果和症状消失时间,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脑出血患者资料64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全部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患者排除严重意识障碍、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4~80岁之间,平均45.7±3.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5~79岁之间,平均47.5±2.8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32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患者在入院之后指导其卧床休息,给予降压和镇静等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术:将包含尿激酶的氯化钠溶液通过脑室外引流管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血型脑脊液通过脑脊液循环通路排除到腰大池,部分患者注液通过腰大池,引流通过脑室,但是要严格注意两管之间高度,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观察置换液滴注速度、浓度和剂量,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马上进行处理对策。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滴液的速度和剂量影响,容易出现躁动,使血压、呼吸症状以及心率升高的情况增加,严重者对出现脑疝、出血以及抽搐等,因此要严格注意患者的病情[2]。进液最大化保证自头端,排液在腰骶端,置换液的使用剂量一般为30ml,最大使用剂量不超出50ml,滴注速度为每分钟6滴到8滴,最大速度不超出每分钟20滴。手术之后按照患者的CT检查结果和脑室引流管位置,选取在当天或是次日进行脑脊液置换,一般每天2次到4次,注意避免出现感染,置管时间不要大于16天,及早拔管[3]。观察并且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治疗效果和症状消失时间等。
1.3 疗效判定
记录患者的脑脊液、头痛和颈项强直症状情况,上述情况没有改善或是出现加重,则为无效;患者的头痛症状获得改善,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恢复正常,颈项存在一定抵抗,则为有效;患者的头痛症状完全消失,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完全正常,没有出现并发症,颈项强直检查结果阴性,则为显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其中将P<0.05归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无效9例,有效9例,显效14例,总体有效率为71.88%;观察组患者中,无效3例,有效6例,显效23例,总体有效率为90.6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7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7例患者出现脑积水,8例患者出现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为68.75%;观察组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患者出现脑积水,3例患者出现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为25.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1。
3 讨论
脑出血主要是由于患者颅内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或是颅内压升高等症状,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出现并发症几率高,倘若没有马上实施治疗,会使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升高[4]。脑出血患者实施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可以将血型脑脊液充分换出,将患者颅内压降低,缓解蛛网膜颗粒造成的堵塞,确保患者脑脊液循环的通常,保证脑组织血供充足,使患者的症状获得有效的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加强脑脊液恢复,促进患者预后[5]。通过本文的研究显示,针对脑出血患者实施脑脊液置换术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 1] 童自发,秦名芳, 罗红光. 脑脊液置换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的应用[ J] . 北方药学,2013,10( 11) : 110- 111.
[ 2] 宋歌,李奇. 脑脊液置换术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98 例疗效观察[ J] .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 9) : 1165- 1167.
[ 3] 董俊兴,李皓亮,孙光明. 两种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 J]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 19) : 99- 100.
[ 4]王明明,靳建明,张宗礼,鲁鹏程,李万义,陈玉强,刘彦云.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临床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 2011,2(4):113-115.
[ 5] M. Reinert,A. Barth,H. U. Rothen,B. Schaller,J. Takala,R. W. Seiler. Effects of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and increased 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on brain tissue oxygen, lactate an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J]. Acta Neurochirurgica . 2013,4(5):1066-1068.
论文作者:李密,李海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患者论文; 脑脊液论文; 脑出血论文; 对照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脑室论文; 时间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论文;